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在伏风内潜,风痰束窍共同证候的基础上,再以寒、热、虚、实,结合肺、脾、肾论证。鼻痒、喷嚏、鼻塞、流涕,是小儿鼻鼽风束肺窍病机共同的证候特点。肺气虚寒证、肺经伏热证为外因与内因相合发病,喷嚏频频突发表现更甚,又因病证寒、热属性的不同,前者流清涕量多,后者则更多见黏稠涕或黄浊涕。脾气虚弱证、肾阳不足证以脾肾亏虚、伏风内潜为主要病机,因而病程迁延,喷嚏时发而连作,皆流清涕。兼有症状则表现出所病脏腑及虚实的区别。

(1)辨别肺气虚寒与肺气虚弱: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则畏风怕冷、自汗;肺气虚弱则气短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苍白。

(2)辨别肺经伏热与肺热熏窍:肺经伏热,热灼肺津则咽痒、口干烦热;肺热熏窍则见鼻衄、咽红。

(3)辨别脾气虚弱与肾阳不足:脾气虚弱,气血不充则面色萎黄、四肢倦怠乏力;运化无力则食少纳呆、消瘦、腹胀、大便溏薄。肾阳不足,阳失温煦则面色苍白、形寒肢冷;鼓动无力则腰膝酸软、神疲倦怠;膀胱失摄则小便清长、夜尿频或遗尿。

(4)鼻内镜检查协助微观辨证:正常鼻黏膜为淡红色,表面光滑湿润而有光泽。一般肺气虚寒证鼻黏膜淡红或苍白,下鼻甲肿大,鼻道水样分泌物;肺经伏热证鼻黏膜色红,鼻甲肿胀;脾气虚弱证鼻黏膜淡红或苍白,下鼻甲肿大,鼻道水样分泌物;肾阳不足证鼻黏膜淡白或苍白,下鼻甲肿大,鼻道水样分泌物。

2.治疗原则

本病乃外风、伏风相合束于肺窍而发作,治当以消风宣窍为基本法则。同时需分辨寒热虚实,兼析肺、脾、肾三脏而随证施治,如虚实夹杂、寒热并存者,应注意兼顾。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予疏风宣肺利窍为主;缓解期伏风内潜为隐患,当补虚以固其本,在补益肺脾肾之时亦不可忘记消伏风、御外风,此为治本之策。本病属于顽疾,宜坚持较长时间随证治疗以期逐步改善其体质而减轻、减少发作,争取长期缓解而痊愈。

3.证治分类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证候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畏风怕冷,自汗,气短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苍白,或见咳嗽痰稀,舌质偏淡或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指纹浅淡。鼻内镜示:下鼻甲肿大,鼻黏膜淡红或苍白,鼻道水样分泌物。

辨证 本证由肺气虚寒,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引发伏风,肺窍不利而作。以鼻痒,喷嚏频发,流清涕,或鼻腔分泌物清稀,鼻黏膜淡红或苍白,伴面色苍白、畏风怕冷、舌质淡、苔薄白为特点。

治法 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方药 温肺止流丹加减。常用黄芪、党参补肺益气;荆芥、桂枝温经散寒;细辛、辛夷疏风宣窍;刺蒺藜、五味子敛抑伏风;桔梗载药上行。

冒受风寒、鼻塞较重者加麻黄、紫苏叶疏风散寒;鼻痒甚加蝉蜕、苍耳子祛风通窍;流清涕多加藿香、苍术辛温燥湿;肤痒加防风、地肤子消风止痒;多汗加煅龙骨、煅牡蛎收敛止汗。

(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

证候 鼻痒,喷嚏频频发作,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面色萎黄,食少纳呆,消瘦,腹胀,大便溏薄,四肢倦怠乏力,舌淡胖,齿痕舌,苔薄白,脉弱,指纹色淡。鼻内镜示:鼻黏膜淡红或苍白,下鼻甲肿大,鼻道水样分泌物。

辨证 本证患儿平时即为脾虚之体,再冒风寒、异气而发病。以反复发作鼻痒、喷嚏频发、流清涕、鼻黏膜淡红或苍白,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嫩、苔薄白为特点。

治法 益气健脾,升阳通窍。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党参、炙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举清阳;陈皮、苍术理气化湿;辛夷、白芷通阳宣窍。

畏风恶寒加桂枝、川芎温经散寒;大便溏薄加藿香、干姜、益智仁温中燥湿;脘腹饱胀加砂仁、木香行气消胀;食欲不振加焦山楂、炒谷芽健脾消食;多汗加碧桃干、浮小麦益气固表。

(3)肾阳不足,温煦失职

证候 鼻痒,喷嚏频频发作,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鼻内镜示:鼻黏膜淡白或苍白,下鼻甲肿大,鼻道水样分泌物。

辨证 本证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儿,部分小儿可有早产等先天不足或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病史。以鼻痒,喷嚏频发,流清涕,鼻黏膜苍白,伴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为特征。

治法 温补肾阳,通利鼻窍。

方药 真武汤加减。常用药:制附子、细辛、生姜温肾助阳,以化气蠲饮;炒白术、茯苓健脾利湿;白芍、五味子酸敛伏风。

大便溏薄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肾助阳;小便清长或遗尿加益智仁、乌药温肾缩尿;鼻痒多嚏加乌梅、辛夷抑风通窍;清涕长流加苍术、桂枝通阳除湿;畏风易感加炙黄芪、防风补肺固表;多汗加煅龙骨、煅牡蛎敛汗固表。

(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

证候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涕黏白或黄浊,鼻塞,嗅觉减退,可伴有咳嗽、咽痒、咽红、口干烦热,或见鼻腔干燥、鼻衄,舌质红,苔黄,脉数,指纹浮紫。鼻内镜示:鼻黏膜偏红,鼻甲肿胀。

辨证 本证多见于特禀质兼阳热质的患儿。以鼻痒,喷嚏频发,鼻涕黏白或黄浊,鼻黏膜偏红、鼻甲肿胀,鼻腔干燥,伴面红唇赤、口干烦热、咽痒、或见鼻衄、舌质红、苔黄、脉数为特征。

治法 清宣肺气,通利鼻窍。

方药 辛夷清肺饮加减。常用石膏、知母、黄芩、栀子清泻肺经伏热;辛夷、苍耳子开宣肺气,通利鼻窍;麦冬、百合养阴润肺。

咽红肿痛加金银花、连翘、薄荷清肺解毒;鼻流浊涕、黄涕加鱼腥草、鱼脑石、龙胆疏风清热;头晕头痛加白芷、野菊花、蔓荆子祛风止痛;咳嗽有痰加桑白皮、前胡、桔梗清肺化痰止咳。

(5)肺脾肾虚,伏风内潜

证候 或见面白多汗,易罹外感;或见面黄纳差,体弱乏力;或见畏冷肢凉,尿频清长。不耐外风、异气,每有所触则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发作,可伴咽痒、眼痒、皮肤瘙痒,或合并风咳、哮喘、湿疹等病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色淡。鼻内镜示:鼻黏膜淡白,鼻甲肿胀。

辨证 本证各有或兼有肺虚、脾虚、肾虚证候,以易为外风、异气感触而发作鼻鼽为共同特点,且常兼见其他风病,病程迁延。其肺虚者以肺气亏虚、卫阳不足证候为主;脾虚者以气虚失运、水湿不化证候为主;肾虚者以阳失温煦、易为寒中证候为主。

治法 补肺固表、健脾益气、温补肾阳,同时消抑伏风。

方药 肺虚伏风用玉屏风散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常用炙黄芪、白术、防风、桂枝、白芍、苍耳子、川芎、刺蒺藜、煅龙骨、煅牡蛎等。脾虚伏风用异功散合二陈汤加减,常用党参、茯苓、法半夏、陈皮、苍术、白术、紫苏、辛夷、胆南星、地龙等。肾虚伏风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肉桂、制附子、细辛、五味子、豨莶草等。 RZJXNMmbpWUckp6ncFaH1aoKbMx3Ent5m9d50fN4aEw6x2CPXXkAPYHlgs2JL5D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