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审思心得】

1.循经论理

小儿感冒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历代医家给我们留下的大量诊疗经验临床应用行之有效。中医药关于感冒的外因、内因病因理论是天人相应学说的直接引用,以肺为主、兼及他脏的病机理论是整体观点的具体体现。正确判断病因病机、寒热属性、疾病预后对小儿感冒诊治、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幼科释谜·感冒》云:“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摅。”外邪侵犯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小儿本身脏腑薄、藩篱疏,当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失司,稍有不慎吹风受凉,则易感邪发病。《素问·太阴阳明论》载:“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腠理开合,其气娇,不耐邪侵,故外邪入侵,肺卫首当其冲。小儿正气亏虚、卫外不固,以风为首的六淫病邪或时邪病毒,从鼻口或皮毛而入,侵袭人体。因风性轻扬,卫表不和,故见恶寒发热、头身痛、全身不适等症;肺失宣降,鼻咽为肺之门户,所以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证。值得注意的是,《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对于“伤风”的论述,不仅指出了常见的肺、脾证候,并提出了“伤风兼脏:兼心则惊悸。兼肺则闷乱,喘息哽气,长出气,嗽。兼肾则畏明。各随补母,脏虚见故也。”对于感冒后易于出现的兼症作出了明确的警示。

儿科诊查不同于成人,问、闻、切诊易受干扰,故望诊历来备受重视,如《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活幼指南赋》所说:“口不能言,脉无可施,惟形色以为凭。”小儿感冒望诊以望神色、审苗窍最为重要,是辨别病因、证候的主要依据。小儿感冒恶寒常不能主诉,但可以从面白、哆嗦、欲近衣被、蜷缩母怀等察觉;发热则可从面肤红赤、烦闹不安望而知之。从咽喉乳蛾是否红赤、鼻流清涕或黄浊涕、舌苔薄白或薄黄可以辨别风寒证、风热证;暑邪感冒除发于夏季外,则以舌质红、苔黄腻为特点。另外,感冒夹惊者往往先见凝神、瞪目、惊悸,而后方才神昏抽搐;感冒夹滞者脘腹胀满、大便不化是诊查要点。

小儿感冒的证候以风热感冒居多,其产生原因在于外感六淫以风夹热邪多见,且小儿一旦感邪之后正气反应敏捷,正邪交争而热势易炽,并非因小儿阳气旺盛而发热。暑邪感冒仅指夏至之后、立秋以前所患感冒,如《素问·热论》所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与热同具炎热共性,又有暑多夹湿之特性。风寒感冒由于风寒袭于肺卫,多见于冬季,但贪凉小儿在夏日午夜后着凉者亦不少见,本证起病急骤,寒象毕露,若及时给予辛温解表可迅速随风寒疏散而康复,若不能及时疏解则常因复为温邪所犯、正气抗邪而寒从热化。

2.证治有道

小儿感冒病因以外感风邪为主,风邪犯人,先袭肺卫皮毛,如《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肺卫受邪之后,郁遏于表,腠理失疏,必当疏泄腠理,即以疏风解表为治疗的基本法则。凡小儿感冒,以退热为家长与医生共同关切的主要结局指标,如何先解其热?《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发汗解表可以驱邪外泄、降温安正,是解热的有效方法。所以,提出疏风发汗解表为感冒治疗第一要义。同时,顾护脾胃切不可忽视,心惊肝风须克制于先,早截邪毒可防病传变。

针对感冒风邪,治宜疏而不宜遏,即疏风解表之法。《温病条辨·杂说》强调:“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解表药多取药性升、浮的花、叶轻清之品。《小儿药证直诀》用大青膏治小儿伤风发搐,则已开小儿感冒使用大青治疗之先河。又当根据风寒、风热、风暑证候的不同,分别采用辛温、辛凉、祛暑药物。虽然风热、风暑皆属阳热之邪,治疗当以疏风解热清暑为主,但欲解表必需疏泄腠理,在发汗解表方面则辛温药物更胜一筹,所以,吴瑭治风温银翘散中用荆芥、治暑温“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中用香薷皆是此意。

风寒感冒证治以辛温解表散寒。《伤寒论》有麻黄汤之设,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谓:“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儿科因小儿本腠理疏松,恐疏泄太过而伤阴甚至亡阳,故以麻黄、桂枝配伍发汗解表仅在风寒束表重证方才使用,且得汗则止。常用方为荆防败毒散加减,取荆芥、防风、白芷、羌活、紫苏叶之类,其中荆芥、防风疏风清热解表功胜,白芷、羌活解肌止头痛、身痛力强,紫苏叶则解表兼以和中止呕。咳嗽加桔梗、白前宣肺止咳;流涕加辛夷、川芎宣通肺窍;纳呆加生姜、焦六神曲温中运脾;呕吐加姜半夏、旋覆花降逆止呕;脘痞苔腻加草果、苍术、厚朴除湿化痞。若寒包热郁加黄芩、贯众、石膏清其内热。

风热感冒证依《温病条辨》太阴温病治法,治以辛凉解表清热。《温病条辨·上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曰:“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又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再谓:“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明确指出了辛凉轻剂、平剂、重剂的主要应用指征:桑菊饮“但咳,身不甚热,微渴”;银翘散“但热不恶寒而渴”;白虎汤“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实际应用多以银翘散为主方加减,取金银花、连翘解表清热;薄荷、大青叶疏风散热,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荆芥、淡豆豉辛温透表;芦根、竹叶清热生津除烦。咳嗽重加桑叶、菊花、前胡宣肺止咳;痰稠色黄加浙贝母、瓜蒌皮、黛蛤散清化痰热;咽红肿痛加虎杖、蒲公英、玄参清热利咽。其热势高者合石膏、知母、甘草退热保津;贯众、黄芩、蚤休清热解毒;大便秘结加大黄、枳实通腑泄热。

暑邪感冒证治以清暑解表,因暑多夹湿,故常加化湿之品。按《温病条辨·暑温》治法:“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方取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暑,又加辛温解表、化湿和中之香薷、厚朴、扁豆花。暑为阳热之邪,为何用辛温之品?吴瑭有精辟的解释:“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湿,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辛温,而余则佐以辛凉云。”随证加减:偏热重者加薄荷、黄连、栀子清热泻火;偏湿重加藿香、佩兰、苍术祛暑化湿;恶心呕吐加竹茹、姜半夏、陈皮降逆止呕;泄泻加葛根、黄连、黄芩、六一散清肠化湿。暑热已经耗气伤阴者则宜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加减治疗。

小儿感冒在主证之下易于发生兼证,治疗应在主证处方用药之外,配合使用治疗兼证的药物。

夹痰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宜按主证的寒热属性选加燥湿化痰方药。常用者温化寒痰用二陈汤,姜半夏、陈皮、茯苓、旋覆花等;清化热痰用黛蛤散加浙贝母、瓜蒌皮、竹沥等。

夹滞证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症。治疗在解表的基础上加消食导滞之品,食滞用保和丸、乳滞用消乳丸。常用如麦芽消乳积、山楂消肉食积、六神曲化谷食积、莱菔子消麦面之积、鸡内金消米薯之积、谷芽健脾消食积等可随证选用,腹胀者要加用消食除胀药物如枳实、砂仁、木香、陈皮等。

夹惊证属于急惊风一类,为风热引动肝风,多见于发热初起体温迅速上升阶段。治疗应在疏风解表清热基础上加用蝉蜕、钩藤、僵蚕、刺蒺藜等息风之品。但惊风发作之时,急需制止惊厥,可先针刺人中、合谷、太冲、大椎等穴,强刺激手法,重者则需使用10%水合氯醛加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或安定静脉缓慢注射抢救。对于有热性惊厥发作史、感冒发热时有惊风先兆者,近年来我们预先开给羚珠散(由羚羊角粉、珍珠粉、牛黄、僵蚕、朱砂、琥珀、胆南星、冰片、石菖蒲油组成),嘱患儿在下次发热之初或见到热惊端倪时便及时服用,收到了防惊于未发的良好效果。 LnIYzsr2tRrUEYNTA8C9TIlSYPlTzKzqI2KcaJ9OpXWb9pJRDo16ZiAFfURnV9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