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拾遗》。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本草衍义补遗》:气寒味苦,阴中之阳,入手足少阴、厥阴。一名苄,一名芑,大补。血衰者须用之。又能填骨髓,长肌肉,男子五劳七伤,女中伤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初采得以水浸,有浮者名天黄,不堪用;半沉者名人黄,为次;其沉者名地黄,最佳也。其花即地髓花,可单服,延年。凡蒸以木甑、砂锅,不可犯铁器,令人肾消,男子损荣,女损卫。
【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
(2)药理作用:以其为君药的六味地黄丸有降血压、改善肾功能、抗肿瘤作用;六味地黄汤有明显对抗N-亚硝基氨酸乙酯诱发小鼠前胃鳞状上皮细胞癌的作用。
【体会】熟地黄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偏于阴虚用之,补肾填精用之,可存阴。历代医家均重视存阴,西医学的补液即是存阴。没有炮制过晒干了就叫干地黄,九蒸九晒之后叫熟地黄。张景岳擅长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黄”,谓熟地黄“味厚气薄”“阴中有阳”“能补五脏之真阴,补肾中之元气”,张景岳用熟地黄时用量可达1~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