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阴升阳降说体会

人体阴阳、水火、气血的升降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始终。《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阴阳的升降有阳升阴降的一面,历代医家多以阳升阴降立说,朱丹溪在论治阳气不升时,也主张用升阳益气。然而,朱氏又提出阴升阳降的见解,似与前人矛盾,不易理解,现探讨如下。

历代医学家之“阳升阴降”是指生理状态,而朱丹溪之“阴升阳降”是治疗目的,以使机体达到“阴阳比和”。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阴升阳降的观点。以气血言,丹溪指出,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降一升,无有偏胜,是谓平人。这种“气宜降血宜升”的理论,与前贤所述颇有不同。以水火言,丹溪在《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中指出:“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意即水火升降是维系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这与其“相火论”是一脉相承的。若此,居于上之心火妄动而不降,便产生“相火妄动”之危害。以脏腑言,丹溪在《格致余论·鼓胀论》中指出:“心肺,阳也,居上;肝肾,阴也,居下;脾居中亦阴也,属土……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全赖脾之运转功能正常,这是丹溪对阴阳升降学说的独到见解。

凡六淫外侵、七情内伤、饮食失节、房劳致虚等因素,都可以导致升降失常而产生各种疾病。如心火宜降,心火上动则相火易升,使阴精下流不能上承,而现阴虚火旺之证。肺气宜降,肺受火邪,其气炎上,有升无降,则致气滞、气逆、咳喘诸证。若阳亢于上,阴虚于下,则火载血上,错经妄行,而为吐血、衄血等证。阴亏于下,阳失所附,虚火上升,则为虚脱暴绝。至于脾失健运,不能运化,升降失常,清浊相混,郁热留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而成胀满之患。凡此等等,无不与阴阳升降失常有关。

因此,丹溪在治疗疾病时,极重脾土之阴而助其转输,对于阴虚阳盛则重视“补阴抑阳”,滋补阴血,抑泄阳气,而达阴升阳降,阴阳比和。阴升阳降的观点不仅与“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密切相关,也是丹溪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是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关于阴升阳降需从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理解。生理上阳宜升,阴宜降,但阳升太过则为亢,阴降太过则为阴寒,因此丹溪提出治疗上应阴升阳降,滋阴潜阳。代表方剂如交泰丸,使水能升而火能降也。 orlk90gM9/wZeh0s7oL9ypNMlhanVjCClWa0Ub+Nq++CE2DNzOPOnfbUahFbP/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