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伤寒下不嫌迟,温病下不嫌早”体会

“伤寒在下其燥结,温病在下其郁热。伤寒里证当下,但必等表证全罢;温病不论表证罢与不罢,但兼里证即下。伤寒上焦有邪不可下,必等结至中下二焦方可下;温病上焦有邪亦可下,若必等结至中下二焦始下,则有下之不通而死者。”

“伤寒下不嫌迟。”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伤津劫液在病程中出现较迟,早下往往会损耗阳气。从这个意义上讲,较之温病,伤寒是可以迟些下的。《伤寒论》中,误下引起的变证不胜枚举,因此强调“下不嫌迟”“必等表证全罢”“必等结至中下二焦方可下”。意在告诫伤寒用下务要慎重,切莫轻易早下。

“温病下不嫌早”,强调温病及早用下法之优势:①及早用下,通下热结,可泄热存阴,“存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②“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焦,最善容纳。邪热入胃,则不复传。故温热病结胃腑,得攻下而解者十居六七。”

但是,早和迟是相对的,而且是有前提的。在温病,一般来说,倘兼表证,当先解表;如里证急切,也应解表与下并用。纵属里证,叶氏说:“……亦要验之于舌,或黄甚,或如沉香色,或如灰黄色,或老黄色,或中有断纹,皆当下之……若未现此等舌,不宜用此等法,恐其中湿聚,太阴为满,或寒热错杂为痛,或气壅为胀,又当以别法治之。”纵属可下之证,也须审慎。如吴鞠通有这样的经验:治疗温病热结阴亏,下之不通,必先服增液汤,增其津液;如再不下者,可再与增液承气汤缓缓服之。此外,湿温初起,下属禁忌;暑温,又“不必用下”。如此等等。在伤寒,两个“必等”是一般运用下法的条件,然表证未罢、上焦有邪而里证急剧者,也可表里同治,如少阳兼阳明里实的大柴胡汤证,甚则舍表攻下,如抵当汤之治太阳腑证蓄血急重者。当下之时,万不能“不嫌迟”而耽搁时宜,以致当下不下误人。特别是张仲景以“急下之”三字醒目示人的阳明、少阴数条,当此腑实热结,灼烁阴液,肾水濒于枯涸之际,更不容有丝毫迟疑,而应争取时间速速处方,敦促病家急急煎药送服以下之。

伤寒下不嫌迟者,以早下则引邪入里也,邪以表证未罢,里实未俱,不可早下。温病下不嫌早者,急下存津也。泄热存阴,便有生机。临证时要充分掌握“当下之”的主要脉证,正确应用下法。

总之,“伤寒下不嫌迟,湿病下不嫌早”,以强调的口吻说明了温病下法与伤寒下法在掌握时机上的区别,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言辞有所偏激,临床也须注意。 BQz2kUZuwczks0sG62DsMhmqW6eL07DC/lkeweYKHuFjv9iMNkKj668PcFnyd+/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