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十、脉诊的诊法概述

脉诊是至精至微之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言:“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那应该如何掌握诊脉?

诊脉前,当先正己,需做到宁心、调息、静息,然后方可诊脉。诊脉时左手诊患者右手之脉,右手诊患者左手之脉。

诊脉应用双手手指指目,先定掌后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浮中沉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难经·五难》曰:“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举按推寻是诊脉时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举必先按之,按则必先举之,以举物必自下而上,按物必自上而下也。

举必先按之,然后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取之意。推寻是手指由轻到重或由重到轻,沿脉管左右推寻,指力向外为推,指力向内为寻,可以体察脉的紧张度、脉搏应指的形象,即所谓“委曲求之”。

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附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冲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而求之。若隐若现,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

《内经》以缓、急、大、小、滑、涩为纲,记载了31种脉象。王叔和在《脉经》中以阴阳为总纲,浮、沉、长、短、滑、涩为六目,将脉象分为24种。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以阴阳为纲,又立有27种脉名。历代医家所列之脉象,种类的分歧较大,但目前以李氏阴阳为纲的27部脉象较为公认。晚清医家周学海曰:“盖求明脉理者,须将位、数、形、势四字讲得真切,便于百脉无所不赅,不必立二十八脉之名可也。”因此,医家周学海对脉象的分类和描述,目前更受推崇。在临床中,许多单脉实际上不是简单的一种脉象属性,而是多个单要素(位属性、数属性、形属性、势属性)按照不同的比例重新组合而成的。如王叔和《脉经》云:“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指出虚脉的数属性中频率为迟、形属性中宽度为大、势属性中力度为弱、势属性中紧张度为软,而以脉势无力最为重要,“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为虚脉的特征要素,临床中应深刻体会。

在诊脉的学习中,当应用理论加实践加经验传承的方法,才能较好地掌握诊脉的精髓。这也是学习、掌握诊脉的最好途径和方法,传承之法尤为重要。 iRR9oyNkoXUlk4JFp/kh6PPyA8yZpMpyPH0eOYX6ZvkFWCDIxhukrIgJS0DKNc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