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提倡治肝五论

我从医已六十载,临床专业是肝病。西医以解剖学说为主要内容来认识肝病,形成了“肝脏疾病”的认识论;而中医以藏象学说为主要内容认识肝病,形成了“肝系疾病”的认识论,它与肝的生理特点紧密相关。肝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喜条达、主谋虑、藏血、舍魂、生筋,在窍为目,在声为呼,与胆相表里,并通过经络与脾、肺、心、肾、四肢等相关联。当其发生病理变化时,在临床上就会出现种种病症,如气郁、胁痛、积聚、黄疸、鼓胀、血证、不寐、震颤、抽动症等。这些病症涉及西医学的消化、血液、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包涵了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肝昏迷、各种黄疸等疾病。由于理论认识不同,使中、西医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各自的特点。

中医教学和临床中对肝的功能多注重肝主疏泄、主藏血,理论上不够充实。我从研究“肝主疏泄”入手,以《内经》、张仲景、金元四大家等历代医家对肝的认识开始学习研究,厘清了“肝主疏泄”的渊源、意义,还阐释了“肝主敷和”以及“肝主腠理”理论,结合相火论及气机理论,提出了“肝主相火论”及“肝主气机论”。有鉴于此,从自身临床实践出发,提出“治肝五论”:即肝主敷和论、肝主疏泄论、肝主腠理论、肝主相火论、肝主气机论。在此五论指导下,遣药组方,化裁出补肝颐气汤、疏肝化瘀汤、乌紫解毒汤、白茜汤、桃红化浊汤、解郁合欢汤……等临床有效的治肝新方剂。具体内容择要如下:

(一)肝主敷和论

“敷”意为布置、铺开、宣、布施,《尚书·禹贡》谓生长之意;“和”意为协调、均衡、和解、温和、祥和。

所谓“敷和”,即布散、协和之意。

“敷和”原意是对五行之一的“木”在正常情况下的基本性质和功能的概括。《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何如而名……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王冰注曰:“敷和,敷布和气,物以生荣。”《素问·气交变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木曰敷和”即指敷布某种物质,使其不协调状态趋于和谐。张志聪解释为“敷布阳和之气以生万物”。《素问·运气七篇讲解》释义为“木曰敷和,意为在春天里,东风劲吹,风给大地带来了温暖,自然界万物开始萌芽生长。”《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在气为柔,在脏在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均阐明了风木属性,温和柔软,舒发宣展,对自然界事物具有启陈致新,促进生化的作用。万物生化之所以繁茂,与木德敷和以令五化宣平的调节有重要关系。

肝胆属木,皆属少阳生发之气,肝胆之气敷布于脏腑机体,诸脏因此升降出入,生化不息,故《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将肝胆生理病机概括为“故此脏气平则敷和,太过则发生,不及则委和”。由此可证,所谓“木曰敷和”就人体脏腑而论,即为肝胆敷和。周学海《读医随笔》:“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其意则本《内经》“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之论。木不升发,则心血不生,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胆不能化相火,胃不能下降而收纳,肾无以藏精。若肝胆生气失布,枢机不利,人体升降出入之机阻滞,气血无以化生,五脏六腑则难以受气,则生机难以维持,故肝胆调和,气机生化有序,则五脏安和。

肝主敷和的表现:

1.肝胆敷和则心气中节

明·薛己在《明医杂著》中注曰:“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二脏,肾者心之鬼,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四圣心源·精神化生》曰:“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说明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失和则心气失助而虚乏,故治心病必先畅其肝、疏其络、清其源。《四圣心源·营气运行》曰:“气之慓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血之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营卫运行,一日一夜周身五十度。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脉六动。一息六动,人之常也。一动脉行一寸,六动脉行六寸。”同时还指出:营卫气之运行均在早上平旦寅时起,营从手太阴之寸口始,一日百刻,周身五十,次日寅时,又会于寸口;卫气也于平旦寅时起,从足太阳之睛明起,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经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而且,卫气出于阳则寤,入于阴则寐。为什么心动如此中节呢?陈士铎指出:“肝属木,包络属火,肝木生心火。”黄元御曰:“血统于肝,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府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升则为君而降则为相,虽异体而殊名,实一本而同原也。”以上说明心主一身之血脉,然其血之化生,气之运畅,节律之周规,均有赖于肝胆之敷和以斡旋于其间,才能保证心气正常、运血中节。

2.肝胆敷和则谋断适宜

《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以生血气……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四圣心源·精神化生》曰:“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唐容川《血证论》指出:“肝之清阳,即魂气也。”《说文》释魂为阳气。所谓“肝藏魂”,就是指肝脏内寓少阳之气。它不但敷布于周身而无所不至,运行不息以保证人体各脏腑的运动和变化,同时还要参与精神意识活动的谋虑和决断。“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是指肝中藏的阳气,在心神的主宰下,能够根据人的生命活动需要,应神而动,随神以变,通过肝胆的敷和气血,燮理阴阳的调节作用,提供生命能量,保证人的组织功能和精神状态都处于良好运行之中。这样,肝胆敷和,肝气充盛和调,谋虑决断适宜,人体内生理和心理功能协调,就能更好地适应外界自然的变化。

3.肝胆敷和则肺气宣达

《四圣心源·气血原本》曰:“肝藏血,肺藏气……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生,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气统于肺,凡脏府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脏府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血统于肝,凡脏府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府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故肝能夹生发之气循经而上至肺,助肺之宣降而行治节之权。然肺为娇脏而主皮毛,其所以不被邪气戕害而自立者,实乃营卫之气温行其间,肝藏之血贯注于肺,为之护卫而御外。肝主藏血,内寓少阳生气。卫气亦由精血所生、阳气所化而出。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夫少阳起于夜半之子,为肾之天根,其气上升,以应肺之治节。为肾天根则通乎下,应肺治节则通乎上。其所以能通乎上下者,以其为中和之极也。惟通乎上下,故得游行三焦。且即三焦之所治……是以肝之为用,能起九地而升地德,亦能出三阳而布天德,皆少阳之妙运也。”唐容川《血证论》亦认为:“则少阳之气,内行三焦,外行腠理,为荣卫之枢机。”他还指出:“一阳生于水中,而为生气之根。气既生,则随太阳经脉布护于外,是为卫气。”以上黄、沈、唐三氏均认为少阳之气即是卫气,其由少阴、厥阴真精所化,赖肝宣发敷布,游行于三焦,出入于阴阳,以温煦、捍卫机体,发挥着“肝为将军之官”的作用。

4.肝胆敷和则脾土如枢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说明脾土得木气才能通达。《四圣心源·厥阴风木》曰:“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四圣心源·阴阳变化》曰:“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说明肝胆敷和则土得木而能达,则木对土有生克制化之功。木能“生”土是指肝胆敷和对脾胃有促进其纳谷消化之功(即木能疏土),若脾胃运化太过,则肝胆对脾胃又有调节其过亢的作用(木能克土)。《读医随笔》还强调:“肝者,贯阴阳,统血气,居贞元之间,握升降之枢者也。世谓脾为升降之本,非也。脾者,升降所由之径;肝者,升降发始之根也。”所以,肝胆敷和,升降出入,生克制化都很适宜,脾胃纳谷运化之功能既不匮乏,亦不亢奋,水谷精微因此得以化生。

5.肝胆敷和则肾水温化精血

肝肾两脏同居下焦,精血同源,互为归化。关于两脏的关系,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指出:“肝肾两脏有如下关系:①乙癸同源:肝为藏血之脏,肾脏藏精主髓。肝脏所藏之血实由肾系精髓化生。②水能涵木:肝主筋膜,肾主水液。肝系筋膜有赖肾水濡润,才能活动自如。此种关系谓之水能涵木。③同司相火:肝为阴中阳脏,中寄胆火,职司疏泄;肾脏藏精主水,内舍真阳,宜于潜藏。两脏同司相火而相火宜潜。此火能够潜藏,端赖肾阴以为约制,才能控制肝的疏泄,以免相火妄动。④肝肾虚寒或水液失调引起两脏同病亦复不少……阳虚失温,筋脉受寒收引,则呈挛急而痛;水湿阻滞,筋脉受湿而弛,则呈痿酸。《四圣心源·腰痛根原》曰:“腰痛者,水寒而木郁也。木生于水,水暖木荣,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温暖,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是以木气根荄下萌,正须温养,忽而水结冰凘,根本失荣,生气抑遏,则病腰痛。”周慎斋《医家秘奥》曰:“木者,火之母也。木浮则火在上而肾水寒,木沉则火在下而肾水温。”以上说明人体在生理状态下,肾藏之精由肝藏之血所化生,以供机体各脏腑生长发育之需要;生殖之精虽蛰藏于肾,亦由肝胆谋虑决断,以供男女生殖之用。故朱丹溪《格致余论·相火论》曰:“肝肾之阴,悉具相火。”“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强调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无不因于肝肾内寄相火一气之运动。因此,在精血归化水液代谢及生长繁育诸方面两脏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由于在肝肾“乙癸同源”中,“木者,水中之生意”,肝胆敷和则“木沉则火在下而肾水温”,有助于肾水温化精血。

6.肝胆失和则肝木自病亦凌侮他脏

肝胆失和导致本经自病,且可凌侮他脏。《四圣心源·厥阴风木》曰:“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故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故周学海《读医随笔》强调:“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在临床中所见:肝肾同病而用滋水涵木,温补肝肾;肝肺同病而用清金制木;心肝同病而用调肝宁心或治心宁肝,肝脾同病而用调和肝脾、调和肝胃等法,都是从肝论治其他脏腑病的重要治法。《杂病源流犀烛》曰:“故一阳发生之气,起于厥阴,而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

总之,肝主敷和是指肝能敷布少阳生发之气,燮理气血,促进生化,调整气机运行和新陈代谢,同时还能随神往来,主持或参与协调人体诸脏器功能活动。根据《内经》的理论从肝胆调治多种疾病,既拓展了思路,又提高了疗效。

(二)肝主疏泄论

疏,《说文》释为“通”,即疏导、开通之义;泄,有发泄、发散之义。

疏泄一词最早来源于《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王冰注曰:“物乘木气,以发生而启陈,其容质也……生气上发,故土体疏泄。木之专政,故苍气上达。达,通也,出也,行也。”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使之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曰:“木得金而伐……土得木而达……”其意义应是土得木的疏泄作用后,才能具有通达的功能。

肝主疏泄,首见于元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这里主要指男子的排精作用。其弟子戴思恭推敲老师之意,在《推求师意·遗精》中将它改为“肝为阳,主疏泄”,拓展和肯定了肝主疏泄的功能。明代薛立斋又在《内科摘要·卷下》中将其表述为“肝主疏泄”,更进一步肯定了肝主疏泄这一功能。及至清代,医家采用肝主疏泄越来越多,肝主疏泄的理论又有新的发展。清代张志聪认为,肝主疏泄水液,当厥阴之气逆或不化时,可使小便不利。他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曰:“肝主疏泄水液,如癃非癃,而小便频数不利者,厥阴之气不化也。”晚清时,唐容川对肝主疏泄与血液的生成及运行的关系进行阐述,使肝主疏泄的理论更趋完善。《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难免。”至今,肝主疏泄为大部分医家所认可,为肝的主要功能,其正常与否可影响到五脏六腑的机能、情志的调畅、生殖的发生、水液的输布等。肝主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脾胃功能、促进血液运行和水液输布、调节生殖功能等五个方面,并写入全国统编的中医高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若肝疏泄异常,则气机不畅,气血失和,经络阻滞,脏腑机能失调,病由之生。肝失疏泄,不仅会影响肝的藏血、藏魂等功能,而且会累及全身各脏腑经络,导致气机紊乱,百病丛生。正如《类证治裁》所说的“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为飧泄,为疝,皆肝气横决也。”又如周学海的《读医随笔·平肝者舒肝也非伐肝也》曰:“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胕肿、鼓胀、痉厥、癫狂、积聚、痞满、眩晕、呕吐、哕呃、咳嗽、哮喘、血痹、虚损,皆肝气之不能舒畅所致也。或肝虚而力不能舒,或肝郁而力不得舒,日久遂气停血滞。”

肝主疏泄主要是调畅气机,即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肝主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

1.疏理情志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时,肝气升发、精神愉快、气和志达、血气平和、思维灵敏。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多见抑郁多虑;疏泄太过,多见烦躁易怒、头痛面红等。

2.疏理脾胃

肝通过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而实现对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脾土得肝木之疏泄而通达,脾中清阳升发,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胃之浊阴下降,食糜精专下达于小肠。若肝失疏泄,乘脾克胃,必然导致脾胃的升降失常而见肝脾失调和肝脾不和的临床症状。由于脾为阴中之至阴,非阴中之阳不升;土有敦厚之性,非曲直之木不达。只有肝气升发,疏达中土,才能助脾之升清运化和胃之受纳腐熟。

3.疏泄胆汁

胆附着于肝,胆汁为肝之余气。若肝失疏泄,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导致脾胃功能障碍而致病。胆汁降则肺胃均降,能保证水谷的运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通畅;若肝失疏泄,则胆汁的生成和排泄异常而致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4.疏通血脉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若气机逆乱,可导致血液不行常道,即《格致余论·经水或紫或黑论》中所指出的:“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清则清,气浊则浊。”肝主疏泄还包括疏调人体血量,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是指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故肝亦称为“血海”。若疏泄太过或肝气不足,收摄无力亦可造成出血,如《丹溪心法·头眩》曰:“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血虚眩晕也。”

5.疏通水液

肝能调畅三焦的气机,促进上、中、下三焦及肺、脾、肾三脏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即通过促进脾的运化水湿、肺的布散水津、肾的蒸化水液,以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类经·藏象类》曰:“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三焦的决渎功能,就是肺、脾、肾三脏在肝的疏泄功能调节下共同完成了水液的代谢功能。所以,当肝的疏泄正常时,气机调畅,三焦气治,水道通利,一身之津液流畅。若肝失疏泄,三焦气机阻滞,气滞则水停,从而导致痰、饮、水肿或鼓胀等。

6.疏调生殖

(1)疏理冲任

妇女经、带、胎、产关系到多个脏腑,但均与肝的关系密切,古有“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之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肝为血海,冲任二脉均与足厥阴肝经相通,而隶属于肝,肝主疏泄,可调节冲任二脉的生理活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足厥阴经之气调畅,冲任二脉得其流畅,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经带胎产均顺利。若肝失疏泄,则冲任失调,气血不和,形成多种女科疾病。

(2)疏调精室

男子精室的开合、精液的藏泄,与肝肾的功能有关。《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相互协调,疏泄功能正常则精室开阖适度,精液排泄有节,使男子的性与生殖功能正常。若肝之疏泄失常,既可导致性功能不及,也可导致性功能太过,正如《类经·藏象类》曰:“肝为阴中之阳,其脉绕阴器,强则好色,虚则妒阴,时憎女子。”

7.疏达腠理

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以及皮肤、肌肉交接处的组织间空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发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腠理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腠理与三焦相通,三焦通行的元气和津液,外流入于腠理,以濡养肌肤,并保持人体内外气液的不断交流。清·高士宗在《医学真传》言:“皮毛而外,肺气主之;皮毛之内,肝血主之。”“人身通体皮毛,太阳之气所主也。皮毛之内,肌腠之间,则有热肉充肤之血,厥阴之气所主也。”明确指出腠理由肝所主,疏泄正常则腠理疏达。

8.疏导相火

相火是人体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由于相火以肝肾精血为其物质基础,而能温百骸、养脏腑、充九窍,所以后世也有人把相火称为元阴、元阳。相火运动也和自然界所有生物运动一样是升降出入。《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死生之机,升降而已。”这是对生命规律即相火运动规律的高度概括。由于肝能疏畅气机,疏通血脉,疏导胆汁,疏导卫气,在脏腑组织中具有生升之气,肝所藏的精血和营卫之气均是相火的物质基础,所以说肝能疏导相火。

9.疏导卫气

卫气的生成是水谷的精微物质与下焦肝肾中所寄的相火,在肝的升发作用气化下,最终形成了卫气。卫气是以水谷精微和五脏六腑的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其运行的规律是行于脉外。《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灵枢·本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卫气的功能是:护卫肌表以防御外邪入侵;调节腠理的开合,调制汗液的排泄,维持正常的体温;肝为将军之官,主要负责抵御外邪,护卫机体,肝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营卫和调、卫气的慓悍滑利之性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将帅兵以卫外,兵拥将以协力,将兵协调,共奏“卫外而为固也”。由于卫气的生成、性质、功能和运行都与肝有密切关系,所以说肝主卫气的疏导。

10.舒调睡眠

人的睡眠和肝与卫气都有很大关系。《内经》认为,卫气白天行于阳经则清醒,夜晚行于阴经则睡眠,如《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灵枢·卫气行》曰:“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说明卫气在肝的升发舒调下,白天从目出,行手足三阳经;晚上则因卫气行于阳完毕,便入阴分,而五脏则开始接受卫气,其顺序为:肾—心—肺—肝—脾—肾,此顺序为五脏相克排列,复注于肾为循行一周。其中心主血,心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而人的睡眠与心、肝两脏关系最大。在病理上,神不守舍和魂不归肝均能导致失眠。由于夜晚睡眠时胆、肝二经在午夜11~3点“主时”,而这时正是熟睡的好时间,所以肝与睡眠的关系更为密切,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经郁热,肝阳上亢,肝血受损,不能涵养卫气,卫气动荡,肝魂不能归肝而浮动于外,则睡眠不宁;或因肝郁气滞,使“营卫之行,失其常道”而失眠;或工作烦劳,使阳气亢奋,“阳气者,烦劳则张”,肝阳亢奋,卫气不能循常道转入营阴,亦成失眠;临床上因肝功能失常影响卫气运行所致的失眠,往往伴有“惊”“狂言”等情志改变的症状。

总之,肝主疏泄学说经过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后,是临床医家重要的指导理论,时刻提醒医家要认识到气机调畅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肝的疏泄失常是导致气机升降出入紊乱而致病的重要原因。正如《四圣心源·六气解·厥阴风木》曰:“木以发达为性……风动而生疏泄……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穷。故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

(三)肝主腠理论

1.腠理的概念

腠理,即皮肤和肌肉的纹理。其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发腠理。”《素问·疟论》曰:“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腠,又称肌腠,肌肉的纹理,或肌肉纤维间的空隙;理,皮肤上的缝隙。唐代王冰注:“腠,为津液渗泄之所;理,谓文理逢会之中。”“腠理,皆皮空及纹理也。”因此,肌肉和皮肤的间隙相互沟通,共称为腠理。

腠理,《内经》有肤(皮)腠、肌腠、粗理、细理、小理、膲理等名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灵枢·卫气失常》:“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灵枢·本脏》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灵枢集注》:“理者,肌肉之纹理,乃三焦通会之处,故曰膲理。”《素问·长刺节论》曰:“病风……先刺诸分理络脉。”《灵枢·五变》曰:“肤粗而皮不致者,腠理疏。”

《内经》中与腠理同义的词,尚有“玄府”“汗空”“气门”“鬼门”“膜”等。

《素问·水热穴论》曰:“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灵枢·小针解》:“玄府者,汗孔也。”张景岳《类经》注释:“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在古汉语里“空”和“孔”通用,故“汗空”系指汗孔而言。可见,“玄府”本指汗孔而言。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此处气门就是指汗孔。

鬼门即汗孔,又名玄府、气门。《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开鬼门,洁净府。”王冰注:“开鬼门,是启玄府,遣气也;洁净腑,谓泻膀胱,水去也。”吴昆《素问吴注》:“腠理谓之鬼门,膀胱谓之净府。开鬼门,发汗也。洁净府,渗利小便也。”张介宾《类经·论治类》:“鬼门,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阴之属也,故曰鬼门。净府,膀胱也,上无入孔而下有出窍,滓秽所不能入,故曰净府。”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谓:“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直把“气门”“腠理”“鬼神门”“玄府”四者并名于汗孔之中,说明四者可分不可离,名异而实同,大同而小异。

“膜”是人体有形有质的实体。《内经》中曾多次提到“膜”“筋膜”“膜原”“肓膜”等概念,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素问·疟论》曰:“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五》曰:“膜者,人之皮下肉上膜,肉之筋也。”张景岳《类经》曰:“凡肉理脏腑之间,其成片联络薄筋,皆谓之膜,所以屏障血气者也。”《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为包裹周身之白膜,皆是三焦所司。白膜为腠理,三焦气行腠理,故有寒热之证。”唐宗海认为,膜即为腠理。由于膜为筋之余气,是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分隔,所以其在体内形成的空腔,可以形成“三焦”;其在体内和肢体形成的筋膜,可以形成“经筋”。三焦是人体能量通行通道,也是废物排泄通道;而十二经筋则有联络骨骼,固护体表,抵御外邪等作用。膜在人体内广泛分布于各个脏腑组织及器官中,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居于半表半里,是联系机体表里、脏腑气血的重要纽带。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介入二者之间,故其位应属少阳。黄元御《四圣心源·杂病解》曰:“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相为表里……手少阳三焦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从相火化气。”加之膜为筋之余气,而肝主筋,所以腠理自然也包括腠理中的“膜”。

腠理狭义者,即《内经》所言“汗孔”“玄府”“气门”“鬼门”也;广义腠理者,指皮肤和肌肉的纹理,包括“汗孔”“玄府”“气门”“鬼门”及“膜”等,是气血、津液、荣卫、精神出入流行之道路门户,如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腠理与三焦相通,三焦通行的元气和血、津液外流入腠理,以濡养肌肤,并保持人体内外气液的不断交流。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谓:“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可见,腠理指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器官中的超微结构或网络通道。

2.腠理的生理功能

腠理是气血、津液、荣卫、精神出入流行之道路门户,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在体内的输布及神机的运行均有赖于腠理畅通。只有腠理有开有合、开合有度,才能保证气血、津液、荣卫、精神出入流行正常。因此,腠理为气血、津液、荣卫、精神之道路门户,为枢,贵开合有度、贵调畅,忌郁闭。

3.腠理的生理特性

腠理体阴用阳,皮腠、肌腠均需元气、津液、血等濡之,只有卫气卫护、开合有度,才能调畅。正如《灵枢·本脏》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肝主腠理”的理论是清代医学家高士宗在《医学真传》中提出的。他在其著作中多处阐述了腠理由肝所主的观点。如:“皮毛而外,肺气主之;皮毛之内,肝血主之。”“人身通体皮毛之气,太阳之气所主也。皮毛之内,肌腠之间,则有热肉充肤之血,厥阴之气所主也。”高氏认为:腠理是络脉所网络之处,络脉有孙络、横络之分,其血来源于胞中血海,血海又为冲任脉所主,冲任脉之血又为肝所主,其血有热肉充肤,淡渗皮毛之功,故云:“盖人身通体毫毛之气,肺所主也;毫毛之内,腠理之外,则秉胞中之血,热肉充肤,淡渗皮毛,肝所主也。”

肝为枢,主疏泄、主气机的运行,疏导卫气,卫气卫护腠理、调节腠理开合;肝藏血,肝血热肉充肤,淡渗皮毛,营养腠理。腠理为气血、津液、荣卫、精神出入流行之道路门户,为枢,贵开合有度,贵调畅。因此,肝主腠理濡养、开合,只有腠理濡养充沛、开合有度,才能调畅,也才能保证气血、津液、荣卫、精神正常的升降出入运行。

4.腠理疾病的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等因素,均可引起腠理的濡养、开合失常。

腠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在正常情况下,卫气充盈于腠理之中,控制和调节腠理之开合。正如《灵枢·本脏》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腠理致密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防止外邪入侵。《素问·调经论》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若腠理疏松或腠理不固,则风寒外邪易于侵袭人体,发作感冒等病证;腠理闭郁,则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在表的风寒之邪难出,可引发恶寒发热、无汗等症。所以,腠理的疏密直接影响到汗液的多少,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和体温的高低。在病理情况下,若腠理开,则令汗出,可致伤津脱液。如《灵枢·决气》说:“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素问·举痛论》也说:“寒则腠理闭……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素问玄机原病式》谓:“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腠理闭郁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病机概念,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等原因,使腠理失却营养,无以正常开合,腠理不通,气血津液阻滞,势必影响精神、荣卫、血气、津液正常运行,形成气滞、血瘀、湿阻、痰凝、郁火、气血亏虚等不同的病理变化,但其共同的病理基础为腠理开合失常、失却条达。腠理开合失常是多种疾病的基础和中介环节,也是腠理病变的实质和根源。

5.腠理疾病治疗大法

开合有度,贵条达,以平为期。

6.肝主腠理的临床意义

腠理疾病疏肝达郁、从肝论治。

(四)肝主相火论

“相火”二字,最早源于《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是事物和自然界生长变化的主持者和推动力。“相火”是在君火统帅下,具体完成生物变化或成长之火,有了它,君火的作用才能具体落实。“明”是神明,指君火的正常表现。“位”是位置,指相火应在本位上充分发挥本职功能。“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指在君火的统帅作用正常时,相火在本位的作用才能正常发挥。

“相火”就人体而言产生和贮藏于肝肾二部,相火的作用是人身的“动气”,是人体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由于相火以肝肾精血为其物质基础,而能温百骸、养脏腑、充九窍,所以后世也有人把相火称为元阴、元阳。

正常相火是五脏功能活动的推动力和物质基础;在君火统帅下的相火与五脏功能活动,正常的应是“中节”。丹溪曰:“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故凡人体脏腑、经络、玄府、肌腠、气血等正常的功能活动及生命延续,无不体现了相火的重要作用。即:君火为心主之,相火发于命门,贮于肝肾,畅行三焦,内寄肝胆、心包、脾胃、经脉脏腑之间,是人身的“动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谓“动气”是指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阴阳之气相互作用变化的气化过程,是生命活动的推动力,是相火运动的具体体现,故名“动气”。

相火运动也和自然界所有生物运动一样是升降出入。《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死生之机,升降而已。”这是对生命规律即相火运动规律的高度概括。黄元御《四圣心源》曰:“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升则为阳,降则为阴。”说明人体阴阳变化的基本形式是升降运动。由于“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所以相火以水津为养,君火以营血为养,二者均为相火运动的物质基础。而君火相火所形成的“动气”也是以升降出入为其运动形式。

肝能调畅气血的通道,血的源头在气,气行则血行,而血中营阴又是相火的物质基础。肝还能调节人体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是指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故肝亦称为“血海”。肝能疏导胆汁,相火寄于肝胆,胆附着于肝,胆汁为肝之余气,胆汁的分泌依赖相火的蒸腾和肝的疏泄,肝主疏泄可以直接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汁降则肺胃之气降;甲木(胆气)升则肝脾之气升。肝能疏导卫气,卫气的功能是“卫外而为固也”,而护卫肌表以防御外邪入侵;“卫气者,司开合也”,即调节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以维持正常体温;“卫气者,温分肉,肥腠理”,即可以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玄府等。肝为将军之官,主要负责抵御外邪,护卫机体。肝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营卫和调,卫气的剽悍滑利之性,才能正常发挥出来。卫气的生成是水谷精微与下焦肝肾中所寄之相火,在肝的升发作用气化下形成的,正如《灵枢·营卫生会》曰:“卫出于上焦……营卫者精气也。”由于卫气的生成、性质、功能和运行都与肝有密切关系,所以肝主卫气的疏导。肝具有生升之气,相火是生命之火,而五行中只有木才有生命。《四圣心源·六气解·厥阴风木》曰:“手厥阴心主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木以发达为性……风动而生疏泄……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周学海《读医随笔》曰:“肝为将军之官,而胆附之,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东垣曰:胆木春升,余气从之,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

由于肝能疏畅气机,疏通血脉,疏导胆汁,疏导卫气,在脏腑组织中具有生升之气,肝所藏的精血和营卫之气均是相火的物质基础,所以说肝能疏导相火,肝主相火运行的枢机,肝主相火。

(五)肝主气机论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着的活力很强的极细微物质,它流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气机的运动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对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升、降、出、入四个字。

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而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得以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同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和适应,也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例如人之吸入清气、呼出浊气;摄入食物和水液,排出粪便及尿液、汗液等都是气运动的体现。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人体气机运动的升与降、出与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广泛存在于机体内部。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推动和激发了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虽然从某个脏腑的局部生理特点来看,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但从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升与降、出与入之间必须协调平衡。只有这样,才有人体之气的正常运动,各脏腑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平衡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气必须有通畅无阻的运动;另一方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必须平衡协调。具备这两点,气的运动才是正常的,这种正常状态称之为“气机调畅”。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只有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体现。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有其独特之处,体现了脏腑生理活动的特性,也表现了脏腑之气运动的不同趋势。以五脏分述之:心肺位置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以六腑而总论之: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其在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也有着吸取水谷精微和津液参与全身代谢的作用,总体是降,降中寓升。以脏腑之间关系而言,如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以及心肾相交等,都说明了脏与脏、脏与腑之间处于升降的统一体中。而以某一脏腑而言,其本身也是升与降的统一体,如肺之宣发肃降、小肠的分清别浊等。总之,脏腑的气机升降运动,在生理状态下,体现了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特点和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规律。由于人体各脏腑之气的运动调畅,各脏腑之间的气机升降出入处于一个协调的对立统一体中,从而保证了机体不断从自然界中摄取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并通过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摄取精微,排泄废物,维持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共同完成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首先,肝为人体最大最重要的脏器,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与胆、筋、爪、目等构成肝系统。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①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疏理情志、疏调脾胃、泌排胆汁、疏畅气血、疏调水液、调节生殖等方面。②肝主藏血: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还有生血的功能。

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善升,喜条达,为刚脏,肝体阴而用阳,肝气与春气相通应。胆为中清之腑,内寄相火,最宜通降。肝胆表里结合,升降相宜,对全身气机升降起着主导作用,故《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其次,从肝的生理特点看。

在阴阳方面:足厥阴肝经的阴气最少,厥阴经位于阴阳交界处,居晦望朔,处雾露、盼生气。《素问·阴阳类论》曰;“一阴至绝作朔晦。”一阴指的就是厥阴,说明足厥阴肝脉与气血阴阳交替循环关系密切。加之肝本身体阴用阳,内寓水火,可调达全身气机,调节气血周流,以维持阴阳平衡。这说明肝经是阴尽阳生的阴阳之枢。

在脏腑方面:肝为将军之官,多用阳事而善疏通、发泄,可条达全身气机,调节全身气血周流,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肝在体为阴,性柔润而宜肝木,既可疏泄生发,又可制约升发太过。《温病条辨·卷六》曰:“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肝体阴而用阳,内寓水火,是肝为阴阳之枢的内在依据,故厥阴肝经为阴阳之枢。胆系于肝,为出入之枢,少阳亦称一阳,为阳气初生。张景岳言:“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少阳介于表里之间,能枢转阳气的出入。少阳又分属胆和三焦,胆内寄相火,主少阳春升之气,而三焦主决渎,统率全身阳气之气化。胆主枢之启动运转,肝以疏通三焦之路径畅达,肝又源源不断地把所寄相火激发为阳气,推动三焦气化。这样胆为气枢,三焦为气水的共同通道,肝提供相火不断熏蒸,使各脏腑在阳气推动下,水津四布,五津并行,使阳气和相火出入自如,发挥正常的温养全身的作用。胆又附于肝,故全身的气化运动,必依赖肝胆之气推动、鼓舞,方能调畅不衰。

从肝本身的功能方面看:肝主升发,“升发”是指肝的气机运动方向,是向人体的上方和外方运动的,是肝气通过向上向外的方向,参与人体的气机活动。肝气凭借“主升”的运动方式,达到疏通宣泄以调节一身气机活动,说明肝气主升发是“肝疏泄气机功能的实质机理”(张登本《黄帝内经二十论》)。

肝主疏泄,既能升清,又能降浊。肝为枢机,可出可入,可升可降。肝推动阴阳升降出入,气血流通,保持阴阳平衡。肝主持了气机的调畅,故云肝主气机(枢机)。

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由于气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气机失调也有多种表现。例如: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时,称作“气机不畅”;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称作“气脱”;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时,称作“气闭”。由于肝主气机,故对于“气机失调”病变的治疗可从肝论治,即疏肝调气。 y+PPh6VPLjUUeg3l5s9eIOJAn0woWWFgSO9Qubu/0xIWY+pYT+XX0Fa94aZr21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