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气机理论的源流

1.《内经》的论述

气机理论起源于《内经》提出的升降出入学说,其要点有三:

(1)指自然界:《内经》认为自然界的五运六气、阴阳相对、上下相召、升降相因、期而环会、寒暑交替等相互运动,促成了万物的生长。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王冰注曰:“气之施化故曰生,气之散易故曰极,无期禀候故曰神,无思测量故曰圣。”

(2)指所有物体: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3)指人体

①生理:清阳升发,浊阴降泄,阴阳相交,升降有序为生理之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又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②病理:阴阳升降反作,清浊相干,导致各种疾病。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2.《内经》以后的认识

《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中无“气机”这个术语。以后的南北朝、两晋、隋唐、五代的医籍中也很少见对气机的论述。

(1)宋代:“气机”一词最早见于宋代的《圣济总录·卷四·治法·导引》,曰:“一气盈虚,与时消息。万物壮老,由气盛衰,人之有是形体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盖斡旋气机,周流营卫……升降无碍……身体轻强。”宋代正是“气一元论”的发展鼎盛时期,《圣济总录》在导引中把气机理论引入了中医学,进一步发扬了《内经》升降出入学说。

(2)金、元、明时期:对气机的研究也不多,可能是战乱,或是《圣济总录》被靖康之变的金掳掠至北地,此书未能很快流行之故。但丹溪独具慧眼,他在《局方发挥》中指出:“夫周流于人之一身以为生者,气也。阳往则阴来,阴往则阳来,一升一降,无有穷已。”他还强调:“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

(3)清代、民国时期:“气机学说”盛行。这一时期许多学者推崇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如:①清代御医黄元御,精研气化学说,造诣甚高,而且融贯于其全部医著之中,诸凡生理、病理、药理之阐释、处方遣药之意旨,无不以气化为本。他在《四圣心源·天人解》中曰;“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他对后天脾胃的生理病理认识至为精彻:“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黄氏此论源于《内经》,而发挥至为精湛。②华岫云、顾松园、周学海都称升降出入为病机之紧要、要领,是百病的纲领。周学海明确提出:“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籥,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也。”③叶天士、王孟英在病案记叙中运用了“气机流行不通”“气机窒塞”等术语。

总之,气机理论始于《内经》,气机术语初见于宋代,流行于清代和民国时期。气机的含义是人体中升降出入的生命活动之气,与《内经》人体之“气”的概念相同。而气的运动机制,则渐发展至用“气机”一词来表达。 yNekQQBcNk5BG02b63arIUWggfknMnacI5pjifoJGJp1SeSXOc1S5+2AfOfcXg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