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火是指为人体提供生命能量的“火”,是中医学对生命能量的古代称谓。相火在人体运行时是一种“气”态物质,中医称为精微物质、真元之气,它包含了血液、津、水、气、精微物质、各种营养素、激素、生殖素、免疫素、电解质等生命要素。它能透过人体“玄府”——管、道、孔、窍、隙、缝、肌腠、毛孔等运行全身(故玄府也称“气门”)。
相火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相火为生命之火,即少火,应包括君火、相火两部分;狭义相火为在“位”之相火,其可分为正常和反常两大类。
相火之“常”谓少火,其本质是人体的元阳,即真元之气,是人体内真气、宗气、营气、卫气、精气、神气的总称。
所以少火(即君火和相火)是人体真元之气(包括原气、元气),是以先天精气为基础,赖后天精气为充养,包括元阴之气和元阳之气,其根于下命门之精气,上命门元神之气,贮藏于心、肝和肾之中。
壮火——相火之“变”,即反常的相火。历代医家对反常相火认识不一(见4反常相火的认识)
(1)相火的运行道路:即为“相火之气机运行通道”,人体内血脉、经络、管道、三焦、脏腑、肌腠、毛窍等均为相火运行道路。
相火在人体运行通畅,曰气机通畅;不通畅,曰气机不畅。其中相火失常的“壮火”均为相火气机不畅所致。
(2)相火与命门的关系:《本草纲目·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曰:“命门为相火之原……主三焦元气。”又云:“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这说明命门和相火关系十分密切。
①命门在人体的部位有三个,分别在身体上、中、下三个部位。
上部是脑命门:《内经》指命门为目。《灵枢·根结》《灵枢·卫气》两篇曰:“命门者,目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王冰注《素问·阴阳离合论》时曰:“命门者,藏精光照之所,则两目也。”张景岳《类经附翼·三焦包络命门辨》曰:“睛明所夹之处,是为脑心,乃至命之处,故曰命门。”
中部是膻中命门(包络命门):膻中在人体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中点。经属任脉,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精、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任脉之会。五经经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膻中穴是心包募穴,是心包经气血聚集之处;是气会之穴,即宗气聚会之处,故此穴对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如哮喘、咳嗽、心悸、心痛等病证有很好的疗效。
下部是肾命门:《难经·三十六难》曰:“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三十九难》曰:“其气与肾通。”后世医家孙一奎有“肾间动气”说,虞抟有“两肾俱称命门”说,赵献可有“肾间命门”说。
②命门的作用
③命门的功能
贮藏和释放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如元气(即元阴元阳)、精气(即生殖之精、元神之精)、宗气(是推动心肺运动而有节律的原动力)、卫气(是防御、固摄之气,有温煦功能,为动能)、中气(即胃气,水谷精微之气)等。
(3)正常相火的运行:首先是君火通过心包络之火(心火、神火)下潜,点燃下命门之火(即心肾相交),下命门之火(命火)点燃肝肾中所寄存的相火。
①其中肝中相火提供给(龙虎回环):
②其中肾内相火提供给(心/脑肾相交):命火点燃肾中相火后(相火燃烧肾水),形成元气和精气,一部分贮存于肾和命门,构成相火之源;另一部分再分三路循行:
以上通过相火的龙虎回环和心/脑肾相交就形成了真气(血中精华和水谷精微的阳气,即相火)。真气是以先天精气为基础,赖后天精气为充养,其根于下命门之精气、上命门元神之气,贮藏于心、肝和肾之中。人体命门有三处,分别为上命门(脑命门或神识命门)、中命门(膻中命门)、下命门(丹田命门)。真气乃“真元之气”,能运行全身,这种精微物质的化生,在上命门包括神气、元神,中命门包括卫气、营气、谷气、宗气、清气,下命门包括元气、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