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越婢加术汤

越婢加术汤是经典的水气病方,传统的清热利水方,具有治脚弱、退水肿、止自汗、止肤痒、减肥等功效。越婢加术汤证以浮肿、多汗的关节痛及皮肤病为临床表现特征,多见于肥胖患者。

一、经典配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白术四两,大枣十五枚。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金匮要略》)

二、经典方证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十四)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五)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十四)

1.一身悉肿

此症提示本方用于全身性浮肿,其人或肥胖,有浮肿貌;多伴多汗、口渴、关节痛等。服药后,大多伴有较大量的发汗,随即退肿。

2.下焦脚弱

“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卷七·风毒脚气》)提示关节肿胀疼痛,尤其是膝关节、踝关节等肿胀疼痛,步行困难者,可考虑用本方。此外,脚弱也是中风痱症的一种表现,提示以下肢痿软为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3.汗大泄

此症提示适用本方者为怕热,或易出汗,或出汗量大等。多汗是石膏主治。

经典原文对本方证适用人群的体型体貌、发病特征做了提示,水肿或肥胖、汗多、下肢活动不利是方证识别的要点。传统解释有“此肉极变热之方”(徐彬)、“治皮水”(莫枚士)、“皮水夹热”(《金匮要略》新世纪第四版)等。其病理基础与新陈代谢障碍-骨关节炎症-过敏等有关。

三、适用人群

本方适用人群中,肥胖、多汗、浮肿、关节痛、皮肤瘙痒的患者多见,中老年人多见。其下肢疼痛肿胀具有特异性。除遗传因素外,也与居住环境潮湿、长期饮酒、过食肥甘、营养过剩等相关。

1.体胖壮、浮肿貌

体胖壮或浮肿貌,肤色黄白或红白;唇红,咽红,眼睛充血,或生翼翳状胬肉。

2.下肢关节肿痛

下肢关节肿痛多发,或尿酸高,痛风,或膝踝关节肿大有积液等;行走困难,上下楼梯不便。

3.多汗怕热身困

多汗,怕热,困倦;闷热潮湿季节易于发病。平时饮食肥美者多。

4.易患皮肤病

遇热皮肤发红瘙痒,或湿疹糜烂渗出,或皮肤发红苔藓化。多有足癣、皮炎、荨麻疹、疣等。

高龄老人、体弱多病者,营养不良、前列腺肥大者,应慎用或忌用。

四、适用病症

以浮肿、多汗、关节痛为表现的病症,以及以皮肤糜烂、溃疡、赘肉、瘢痕疙瘩、息肉、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骨关节病

本方适用于体格壮实、关节疼痛,特别是膝踝关节肿大、疼痛,关节腔积液,无法站立行走者。痛剧,加附子。“此方加附子,名越婢加术附汤。治水肿身热,恶寒,骨节疼重,或麻痹,渴而小便不利者。”(《类聚方广义》)关节红肿,加黄柏、黄芩。膝关节肿痛,加怀牛膝。

2.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而肤白唇红,面部有痤疮或皮肤湿疹者适用。舌苔厚腻者,重用苍术30g以上。大便不成形者,加葛根。月经稀发或闭经者,加附子。

3.皮肤病

本方适用于各种皮炎、湿疹、荨麻疹、日光性皮炎、银屑病等见浮肿、渗出多、皮肤增厚、局部灼热者。也可用于各种疣。可用原方,或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苡甘汤等。

4.肾炎浮肿

越婢汤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高效方。“一身悉肿”为高度水肿,通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的结果。

5.肥胖

本方有减肥功效,合五苓散,多加泽泻、薏苡仁等。适用者大多有皮肤病等。

6.眼病

本方适用于结膜充血、分泌物多、畏光的眼病,如结膜炎、结膜囊肿、翼状胬肉等。“越婢加术汤治眼珠膨胀热痛,睑胞肿胀,及烂睑风痒痛,羞明,眵泪多者。”(《类聚方广义》)常合用麻杏石甘汤。

五、方证鉴别

本方与麻杏石甘汤证

两方均能治疗皮肤病、眼病等,但麻杏石甘汤主治呼吸系统病,本方主治骨关节病。前者方证要点是“汗出而喘”;后者方证要点是汗出而肿和汗出脚弱,所谓“汗大泄”“历节风,下焦脚弱”“一身悉肿”。

六、参考用量

麻黄10~20g,石膏15~40g,生姜15g,甘草5~10g,苍术30g,大枣30g。以水6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据传统用药习惯,浮肿者用白术,腹胀苔厚腻者用苍术。体弱者,可加黄芪,或合防己黄芪汤。

本方麻黄、石膏、甘草比例为3 ∶ 4 ∶ 1,麻黄用量较大,适用于全身性浮肿且体格壮实者。浮肿不明显者,可以减少麻黄用量。 7aTze0Y9wPlTtmoEieRYpRiBnzcOrlb3RnipJFMKymxUZ6hnevChb3Rn2eSaoL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