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校注说明

《伤寒杂病论类编》,原名为《金匮玉函经类编》,初由内藤希哲执笔,撰成太阳病三卷、阳明病一卷、坏病篇二卷,共计六卷。希哲去世后,门人小岛伯玉继承其业,耗时近三十年完成全书十二卷,于日本明和二年(1765)脱稿,京都大学藏其写本。后又经馆林藩医大岛仲和与其侄小岛伯象重加修定,编为十三卷,于日本文政二年(1819)刊行。

本书将《伤寒杂病论》条文分类重编,并加注解,卷一为序论、脉法、辨证、治法篇,卷二至卷五为太阳篇,卷六至卷七为阳明篇,卷八至卷十为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篇,卷十一至卷十三为辨坏病脉证并治,末附《伤寒杂病论类编》附言、《平脉法》贬伪及后叙。如果把内藤希哲所撰《医经解惑论》看作希哲学术思想体系的总论,那么后人为希哲整理的《伤寒杂病论类编》则可以看作研究各论,二书互为根本与补充,构成了内藤希哲医著的完整框架。若将二书相互参照研究,对于我们系统、全面研究内藤希哲的伤寒学术思想体系将大有裨益。

内藤希哲,字师道,通称泉庵,日本信州松本人,生于日本元禄十四年(1701),卒于日本享保二十年(1735),是江户中期后世别派医家。著有《医经解惑论》《伤寒杂病论类编》二书,其学术思想颇为当今汉方家所重视。

希哲自幼酷爱医术,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哲初读《万病回春》,试方不验而生疑感。继读《内经》《难经》《本草纲目》、金元百家之作及内外妇儿各科医书,遍求日本诸家秘方验方,疑惑未解,便寻得《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废寝忘食研读,并参阅诸家之注,然后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重读《内经》《难经》,深刻领悟中医的思想体系。其后又得《金匮玉函经》,深为仲景书的散乱而叹惜,故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类编次,订正错杂,博采众说,间附己见,而成《金匮玉函经类编》。后又撮其大意,分题释疑,命名为《医经解惑论》。希哲博极群书,上自《内经》《难经》,下至中日先贤诸家,无所不求,不唯旧注,沉思力索,反复实践,融会贯通,直至领悟其本质。这种沉潜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方法,迄今仍值得借鉴。

学术见解上,希哲首先提倡“五经一贯”“三书本一”。希哲曾明确提出医家当以《素问》《灵枢》《难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为五经,认为五经有一贯之旨,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正洞视了四经之理,“诚四经之总括”。治医之道当先通四经之大体,乃向仲景之书,“十有六卷之文,谙记精识,不遗一字,更善融会贯通”“于是读四经,则其义莫不明晰而符合矣”“然后读诸书,则其是非得失,尽彰彰如分黑白;临诸病,则其虚实死生,皆瞭瞭如辨水火,而放手施治,乃得十全之功矣”。

希哲还主张《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三书本为一书,即《伤寒杂病论》。《玉函经》同《伤寒论》大同小异,《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之末六卷。他反对《伤寒论》专为伤寒设、《金匮要略》为杂病专书之说,认为仲景书是一部万病之全书,“前十卷万病通治之活法”,“后六卷但附录前十卷之余裔”。为此他的著作是合三而一,以《玉函经》为参考,以《伤寒论》为主体,糅入《金匮要略》有关内容。如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全书总论,将痉、湿、暍列于太阳病中,将百合、狐惑、阴阳毒列于坏病中等。虽未能将《金匮要略》的全部内容糅进,且其编次是否真与仲景书原貌接近尚不可知,然此举大胆果断,在汉方医学中堪称开编次仲景全书方法之别径。

希哲还提出“六经括百病,以法类方证”“万病虽多,而感于外者不过六气;伤于内者,不过饮食劳倦七情;而至其为病,则不过于在表里上下而为虚实寒热也”,仲景之书“正欲穷万病之本源,极万病之变态,尽脉证治法之枢机”。为此他研究整理的方法是以六经为纲,六病为纬,辨病、治病之法为目,以法类方证,重新编次。如此归类,层次清晰,简明扼要,“六经括百病”之旨昭彰易见。希哲又指出,诸方虽不足以愈诸病,然深得其本旨,可以见病知源,临证或“直用其方,或加减用之,或准其方而用后贤之方,或效其法自制方”。并介绍临证经验,“二书固无眼目小儿科等方论,而今遇此诸病,详其脉证以六经方法治之,得效如神者甚多。且痉病篇中无桂枝加附子汤、乌梅丸证;疝气篇中无八味丸、当归四逆汤证……而予用之取即效,起危废者数百人”。希哲深达仲师奥旨,善用圆机活法,经验丰富,论述贴切。

希哲精通五经,深研金元明清名家医著,临床经验丰富,其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在日本尚属先驱。若说日本研究《伤寒论》是以古方派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吉益东洞为其核心人物,东洞60岁纂成《类聚方》,而希哲年长吉益东洞1岁,30岁前后便著成《金匮玉函经类编》《医经解惑论》二书。当时日本研究仲景书者尚少,甚者连《金匮玉函经》是何书都不知晓,有学习者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此情形下,希哲能系统、深入地进行研究,实在难能可贵。

由上可知,希哲既不同于后世流散之杂学,也不同于考证派专事训诂笺注,与古方派尊仲景而贬《内经》《本草》、重《伤寒》而轻《金匮》、法方证而疏理论也大相径庭。他立足于经典著作的根本理论,统一仲景三书,并参考金元以后医学,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着重阐发仲景理法方药的真髓,在汉方医家中是别具特色的。

鉴于国内目前尚未出版过《伤寒杂病论类编》,内藤希哲的学术体系亦不为国人所知,而湮没于无尽茫茫之医海,非常可惜,故我们不揣冒昧,抱着无愧于作者、对得起读者、服务于临床的态度担负起了这部书的校注任务。佛家禅宗有云:“千年暗室,一灯即明。”但愿此书的出版能为中医界增添一分新的生机与希望。

此次整理校注,以日本文政二年(1819)大岛燮即省庵刻本为底本,校勘以对校、本校、他校为主,酌情运用理校,具体问题的处理,见以下各点。

1.底本为竖排繁体字,本书皆改为横排规范化简体字。

2.对原书予以重新标点。

3.书中原注释性文字于文中做小字以示区分。

4.对于书中出现的明显错字、俗字、误字(包括笔画有误、刊刻有误等)、异体字、古字予以径改,不出注。

5.原作者于书中引录他书之文献,部分出现阙漏或改动(未影响原义),今据原底本予以部分改正,不出校记。

6.对些许疑难字词做了注解与补充,注音则以现代汉语拼音方式。

7.各序末原刊印章,今删。

8.原文中出现的图示予以保留并影印置于对应文后。

9.原书中表示上下的“右”“左”径改为“上”“下”。

10.原书由于篇幅较长,原先每卷前各有分卷目录,此次整理,将分卷目录统一放置于卷首,并予以重新编排。

11.为了阅读方便,特将原书中对应论述的《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十八难》《素问·风论》条文做楷体以示区分,原书中条文上方以小字标注有条文序目或对应出处,今删。

由于校注者水平及条件有限,错误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提高。

点校者
2020年3月

参考文献

谭素娟.内藤希哲及其论著[J].辽宁中医杂志,1989(6):12-13. gS6+VnLNiMMWKmKksJlWjGlgvaABfqmjlG+S1qH32CrrEHl4b0yl8aOMDXRLLa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