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肿胀

一、水胀、肤胀、鼓胀的特征及鉴别

【原文】

黄帝問於岐伯曰:水 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 ,何以别之?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 ,其頸脈動 ,時咳,陰股間寒,足脛瘇 ,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黄帝曰:膚脹何以候之?岐伯曰: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 img img 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 ,按其腹,窅而不起 ,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鼓脹 何如?岐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黄,腹筋起 ,此其候也。(《靈樞·水脹》)

【词解】

①水:此指水胀,亦即水肿。

②石水:古病名。为阳虚阴盛所致,表现为脘腹、小腹肿胀,可见于现代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等病中。《素问·阴阳别论》曰:“阴阳结邪,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素问·大奇论》说:“肾肝并沉,为石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肾脉微大为石水,起脐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

③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谓水胀初期,眼睑浮肿,就像刚睡醒时眼泡微肿的样子。目窠,即上下眼睑。

④颈脉动:指结喉旁之足阳明胃经人迎脉搏动明显。王冰注:“颈脉,谓耳下及结喉傍人迎脉也。”系由水气内停,上泛于头颈所致。《素问·平人气象论》云:“颈脉动喘疾咳,曰水。”

⑤瘇:通“腫”,即肿。

img img (kōng):形容腹部胀气,外形膨隆,叩击呈鼓音。

⑦皮厚:系与肤胀的“皮薄”相比较而言,并非实质性皮厚。

⑧窅(yǎo):窅,深陷也。

⑨鼓胀:病名。因腹胀如鼓而名,即臌胀。

⑩腹筋起:谓腹壁青筋脉络显露、突起。

【释义】

本段主要论述了水胀与肤胀、鼓胀的主要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水胀是临床常见病,应与肤胀、鼓胀进行鉴别,三者均有水肿、腹部胀满的症状。其不同是,在病机上水胀是由阳气虚,水停于内,泛溢于外所致;肤胀是由寒客皮肤,阻碍气机,气滞不行停于腹中,气滞不行水,水聚于肌肤所致;鼓胀为阳气失调,络脉瘀阻,水液停聚。在症状上,水胀主要表现为眼睑水肿,腹部水停明显,如裹水之状,按之随手而起,且伴有咳嗽、颈动脉搏动明显,下肢寒凉水肿的特点。肤胀主要表现为皮肤水肿,腹部胀满,皮肤颜色正常,叩诊呈鼓音,腹部皮肤厚,按之凹陷不起。鼓胀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腹胀如肤胀,但其皮肤颜色青黄,腹壁青筋脉显露。总之,三者的主要区别为:水胀为阳虚水停,肤胀为气滞水停,鼓胀为血瘀水停。

二、肠覃、石瘕的特征、鉴别及治法

【原文】

腸覃 何如?岐伯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内著 ,惡氣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 ,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

石瘕 何如?岐伯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寫不寫,衃 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词解】

①肠覃(xùn):古病名。覃,通“蕈”,地菌。生于肠部,形如地菌。指肠部的肿瘤类病。

②癖而内著(zhuó):寒邪凝聚、停留在体内。癖,积也。著,留也。

③离岁:超过一年。

④石瘕:病名。系因寒邪客于胞宫,瘀血内留,坚硬如石,状如怀子的病症。相当于现在的子宫肌瘤类病。

⑤衃(pēi):凝聚的死血。张介宾注:“衃,凝败之血也。”

⑥可导而下:可用逐瘀通经的方法治疗。导,通导之意。

【释义】

本段论述了肠覃与石瘕的主要临床特征、鉴别及治法。肠覃的病变部位在肠外,病因是寒邪入侵,与腹中卫气相搏,寒凝血瘀,日久结块而成;症状表现早期肿块如鸡蛋大小,逐渐长大,后期腹部胀大,状如怀子,按之坚硬,推之可移,男女皆可发病,若发生在女性,月经可按时来潮。石瘕仅见于女性,病变部位在子宫,病因是寒邪入侵子宫,子宫闭塞,气血瘀滞,恶血结块,留滞宫内而成;症状表现为闭经,病情进展较快,病至后期,腹部胀大,状如怀子,可用逐瘀通经的方法导而下之。

三、肤胀、鼓胀的治疗

【原文】

黄帝曰:膚脹、鼓脹,可刺邪?岐伯曰:先寫其脹之血絡 ,後調其經,刺去其血絡 也。(《靈樞·水脹》)

【词解】

①先写其胀之血络:先刺腹壁胀起之血络以泻其邪气。写,同“泻”。

②刺去其血络:《甲乙经》《太素》均作“亦刺去其血脉”,可从。表明与上文“先泻”相对,亦有“后刺”。

【释义】

本段论述了肤胀与鼓胀的针刺方法。肤胀和鼓胀的治疗,可先刺络放血以泻其邪气,再根据脏腑经络的虚实进行调理。 rYUt+0mLvZEXSEU4tjLU5sZS3T8m+9/0BbX1sE6NXpnYRlXjD9avMT8wcqweHz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