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病机

一、病机十九条

【原文】

帝曰:願聞病機 何如?岐伯曰:諸 風掉眩 ,皆 屬於肝。諸寒收引 ,皆屬於腎。諸氣膹鬱 ,皆屬於肺。諸濕腫满 ,皆屬於脾。諸熱瞀瘛 ,皆屬於火。諸痛癢 瘡,皆屬於心。諸厥 固泄 ,皆屬於下。諸痿喘嘔 ,皆屬於上。諸禁鼓慄 ,如喪神守 ,皆屬於火。諸痙項强 ,皆屬於濕。諸逆沖上 ,皆屬於火。諸脹腹大 ,皆屬於熱。諸躁狂越 ,皆屬於火。諸暴强直 ,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 ,皆屬於熱。諸病胕腫 ,疼酸驚駭 ,皆屬於火。諸轉反戾 ,水液 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冷 ,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 ,皆屬於熱。故《大要》 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 ,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虚者責之 ,必先五勝 ,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素問·至真要大論》)

【词解】

①病机:机,机要,关键。病机,即病之机要。张介宾注曰:“机,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②诸:众的意思。此作“多种”解,下同。

③掉眩:掉,指肢体动摇、震颤的病证;眩,指头目眩晕、视物旋转的病证。

④皆:此处作“大多”解,下同。

⑤收引:收,收缩;引,拘急。收引,指筋脉拘急,形体挛缩,关节屈伸不利的病证。

⑥膹(fèn)郁:膹,通“愤”,王冰注:“谓膹满”,指气机上逆不降;郁,张介宾注:“否闷也”,指气机闭阻不宣。膹郁,指呼吸急迫,胸部胀闷不适。

⑦肿满:肌肤水肿,胸腹胀满。

⑧瞀(mào)瘛(chì):瞀,神志昏糊不清;瘛,手足抽搐。瞀瘛,神志昏糊,手足抽搐。

⑨痒:痒通“疡”,此处指疮疡。

⑩厥:此处包括寒厥和热厥。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表现为手足逆冷;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表现为手足灼热。

⑪固泄:固,指二便癃秘不通;泄,指二便泻利不禁,即二便失禁。

⑫痿喘呕:痿,痿病,肢体痿弱不用;喘,呼吸急迫喘促;呕,泛指呕吐。

⑬禁鼓栗:禁,通“噤”,指口噤不开。鼓,鼓颔,即上下齿相击;栗,全身战栗发抖。鼓栗,指恶寒而鼓颔战栗。

⑭如丧神守:犹如失去神明主持一样,指禁、鼓、栗诸症发作,身不由己,不能自控。

⑮痉项强:痉,病名,症见牙关紧闭、项背强直、角弓反张等。项强,颈项强直,转动不灵活。

⑯逆冲上:气机急促上逆的病证,如急性呕吐、吐血、噫气、呃逆等。

⑰胀腹大:腹部胀满膨隆。

⑱躁狂越:躁,躁动不安;狂,神志狂乱;越,行为举止异常。

⑲暴强直:暴,突然、剧烈;强直,全身筋脉拘急痉挛,肢体僵硬不能屈伸。

⑳鼓之如鼓:叩击患处,发出之声如击鼓。

㉑胕(fǔ)肿:胕,通“腐”。胕肿,即痈肿。

㉒疼酸惊骇:疼酸,痈肿所致之剧烈疼痛、酸楚难言;惊骇,神志惊恐不安。

㉓转反戾(lì):转,指身体拘急扭转;反戾,指角弓反张。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身转侧、背反张、体屈曲的病证。

㉔水液:泛指人体代谢排出的各种液体,如汗、尿、痰、涕、涎、白带等。

㉕澄澈清冷:此指排泄物清稀透明而呈寒冷之象。

㉖暴注下迫:暴注,突然剧烈的泄泻;下迫,里急后重。

㉗大要:古医书名,今已亡佚。

㉘各司其属:司,掌握。分别掌握各种病证的病机归属,即证候与病机的内在联系。

㉙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求,探求,辨别;责,追究,分析。有者,上文已论述的病证;无者,上文未论述的病证。盛:指邪气盛实;虚:指正气不足。全句的意思是:有上文所述病证的,应当依此探求其病机归属;无上文所述病证的,也应当力争探求其病机归属,务求与病情相契合。表现为实证的,应分析其邪气为什么盛实;表现为虚证的,应分析其正气为什么虚损。

㉚必先五胜:五,指五行;胜,即更胜。必先五胜,指必须首先掌握天之五气、人之五脏之间五行更胜的内在联系。

【释义】

本段论述即“病机十九条”,是将临床常见的一些病证的病机加以归纳总结。那么病机是什么呢?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是概括反映人体内部阴阳失调、正邪交争、升降失常等一系列矛盾运动,是中医认识疾病的主要着眼点,探究疾病病因病机是认识疾病把握疾病的根本。而要审察病机就需要了解自然界六气的变化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六气致病的特点。风气侵袭人体,最容易引发肝的病变,伤及肝所合的筋和窍,可以见到肢体的摇摆震颤,动摇不定,视物旋转,站立不稳的眩晕症状。临床上见到动摇、眩晕等属于风邪所导致的症状,多属于肝之病变。寒气侵袭人体,最容易引发肾的病变。水寒之气盛,寒性收引,则使筋脉牵引拘急,屈伸不利,这种属于感受寒气而导致的疾病,多属于肾的病变。肺主司呼吸,也主一身之气,故气机运行发生的病变多归属于肺。如果感受外邪导致肺气壅实闭阻,多见呼吸喘息,胸膈满闷不畅症状,这些病变都属于肺的病变。湿气异常最容易损伤脾,造成脾运化失常,水液布散无力,而生肿胀、腹部满闷等症状,这些病变多归属于脾。火热邪气属于阳邪,伤人则使机体阳亢盛而发热,热邪上攻清窍头面,使人神昏,如果热邪蒸腾津液,筋脉失去津液的濡养,会出现抽搐症状,这些病变都属于火邪致病。心在五行属于火,主血脉,心火亢盛,循经灼热炽盛,腐肉成脓,可引起诸种疮疡,如痈、疽、疖、疔等,这些病变都归属于心。机体阳气不足,衰竭于下可致肢体四肢不温的肢厥,如果机体阴气衰竭于下,热气上攻,可造成神昏的昏厥,这些病证是因为在下的肾阴阳失调,都归属于下部肾的病变。人体下部的二便不通或泻利不禁,也是由于肾司前后二阴及膀胱气化、大肠传输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因此厥病及二便不通或泻利不禁各种病变,多属于下部之病变。心肺位居于人体的上部,肺位于心之上,为华盖,主宣发肃降,向全身敷布精血津液。如果肺热叶焦,五脏皆焦枯而导致痿证。喘也是肺病的主症之一,也可以是心气闭塞引起的症状。呕吐多因胃气上逆而致,由于手太阴肺经“还循胃口”,故肺气上逆也可通过经脉引起胃气逆而呕吐。因此多种痿、喘、呕等病证多为上部之病。如果见到口噤不开,鼓颔战栗,当辨清寒邪还是热邪。如果是感受寒邪,见寒战但神识清楚;如果是因邪热郁闭不能外达,会出现烦乱内生,神识不清,这属于火邪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见各种痉挛,如项强、角弓反张之类,因湿兼风、湿兼热侵入太阳经脉,导致经气不通而引发痉证,这些都归属于湿气所致之病。火性炎上,易于上攻,火热之气燔灼,使脏腑气机向上冲逆而发呕、吐、哕、嗳气等症状。外感热邪侵袭人体,由外向内传,热邪结滞于在内肠腑,气机不通导致腹部胀满膨隆,疼痛拒按难忍,大便不下,这是由于热邪壅滞肠腑所致。火易扰神,伤及人体扰动心神,则躁动不宁,口出狂言秽语,打人毁物,这些均为火邪所致。风邪侵袭人体时,风性善行,伤人迅速,故疾病常暴作突变;风应木,肝合木,感受风邪,内伤肝及筋,出现强直不柔,不得屈曲。热邪深入脏腑,扰及肠胃,导致肠胃传化失常,肠中鼓鸣有声,腹部胀满中空如鼓。肢体出现红肿溃烂,疼痛或者酸楚,是由于热邪壅滞,腐肉成脓。热邪内攻五脏,动摇心神而导致惊骇不宁,神志不定。热邪蒸腾,耗伤阴分,使血燥而不能滋养筋脉,出现肢体筋脉的挛急,或者张弛失度而扭转,甚至出现背反张,身体屈曲不直等现象。热邪煎熬津液,也使得尿液之类液体排泄物发黄,浑浊不清。寒邪入里,损伤阳气,使体内津液不得阳气蒸腾气化,泄走于下,导致小便量多清澈,大便稀溏。热邪内攻肠胃,热气入于胃而上逆,出现呕吐吞酸;小肠泌别清浊不能,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则出现暴泻如注,势如喷射,肛门灼热,热毒蕴结肠中,则腹中急迫,欲便而不能便,直肠肛门疼痛窘迫。

以上列举的十九条也只是常见病证的病机,临床上,我们面对的疾病是错综复杂的,其病机也是复杂的,因此,我们在辨证分析时,一定要抓住病机变化的关键,根据病证,分析其病性、脏腑、病位,找到其病机归属。如果临床上碰到的病证在上述条文已有论及,可以根据条文所述推测其病机归属,如果上述条文没有记载,也可参照条文分析病机的方法力求推测其内在病机。另外,无论疾病如何错综复杂,分析病机时,一定要结合自然气候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天之五气与人体五脏之间的五行更胜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疏通人体气血,使其条达,使人体内在平和而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

此段条文介绍了常见病证的病机,共十九条,它包括五脏病机、上下病机、六淫病机(风、寒、湿、火、热)。其中,五脏病机共五条,上下病机共两条,风、寒、湿病机的各一条,火病机共五条,热病机共四条。《内经》病机十九条对中医学病机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金元时期刘完素进一步阐明了六气病机,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cūn)揭,皆属于燥”,补充了六气病机。因此,病机十九条只是示人以分析病机的方法,并不是病机的全部,我们在学习时,要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在临床应用时,我们须知常达变,防止其片面性。

二、阴阳虚实

【原文】

邪之所湊 ,其氣必虚,陰虚者,陽必湊之。(《素問·評熱病論》)

【词解】

①凑:聚集,此处指侵犯的意思。

【释义】

中医学认识病机变化着眼于致病邪气对机体的侵袭和机体正气对邪气的防御。邪气侵犯人体后,正气和邪气即发生相互作用,一方面邪气对机体的正气有所损伤,另一方面正气对邪气有抗御、祛除作用以及正气的康复作用。正邪双方关系、状态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人体正气的强弱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主导作用。正气是决定发病的关键因素。邪气之所以能够侵袭人体而致病,必然是因为正气虚弱。正气不足,抗邪无力,使得外在邪气乘虚而入,疾病因此而发生;或者正气不足,对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推动和调节能力下降,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精血津液的代谢运行失常,导致病变产生。如在阴精不足的情况下,外在的热邪就会乘虚侵袭;同时,阴虚不能恋阳,则阳气必亢,而发热证。

【原文】

邪氣 盛則實,精氣奪 則虚。(《素問·通評虚實論》)

【词解】

①邪气:指风寒暑湿之邪。

②精气夺:正气损伤。

【释义】

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影响着疾病的虚实。疾病过程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正气和邪气这两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斗争过程中发生着力量对比的消长盛衰变化。当致病邪气亢盛为正邪斗争矛盾的主要方面时,邪气的致病力强,而正气抗病能力未衰,能积极地与邪气做斗争,正邪相搏,斗争激烈,反应明显,临床上常常见到一系列比较剧烈的、有余的实证表现,如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如果机体正气不足,正邪双方以正气虚损为矛盾斗争的主要方面,机体的正气防御能力、调节能力低下,对于致病邪气的斗争无力,难以出现邪正斗争剧烈的病理表现,临床上常常见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属于虚证的表现,如神倦乏力、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kbiIncvMWPFBNVp3niSUzfhJbIILSA5BDNhJ3e6QQuHbPWLxRYr+MajObAyfqc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