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今乃辨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 ① ,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何謂氣?岐伯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 ② ,熏膚 ③ ,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何謂津?岐伯曰:腠理發泄,汗出溱溱 ④ ,是謂津。何謂液?岐伯曰:穀入氣满,淖澤 ⑤ 注於骨,骨屬 ⑥ 屈伸,泄澤 ⑦ 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 ⑧ ,變化而赤,是謂血。何謂脈?岐伯曰: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⑨ 。(《靈樞·決氣》)
【词解】
①两神相搏:男女媾合。两神,指男女两性。搏,交、合之意。
②宣五谷味:宣发布散水谷之精微。五谷味:指水谷五味之精微。
③熏肤:温煦肌肤。
④汗出溱溱:形容汗出很多。溱溱,众盛貌。
⑤淖泽:水谷精微中质浓稠如膏的部分。淖,本义指泥,在此引申为浓稠的精微物质。泽,濡润之意。
⑥骨属:骨所附属的组织,指关节及所附属的部分。
⑦泄泽:渗出汁液具有润泽的作用。泄,意为渗出。
⑧受气取汁:受气,受纳水谷之气。取汁,即吸取水谷中的精华。汁,指由饮食所化生的、能生成血液的精微物质。
⑨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具有约束营气行于脉中,运营全身的作用。壅遏,约束、控制、遏制的意思。
【释义】
本段论述了人体精气的来源与性能。周身一气皆源于先天,赖后天水谷精微不断充养。依据其性质、分布部位及作用不同,分为精、气、津、液、血、脉六者(六气)。精,指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来源于先天,长养于后天,能繁衍生命,是构成生命的原始物质。气,指宗气、卫气等,由上焦宣发,敷布全身,以温煦肌肤,充养脏腑,润泽皮毛,维持生命活动。津是较为清稀的体液,主要分布于体表,滋润皮肤肌腠,可以化为汗液排出体外。液是较为稠浊的体液,渗注骨骼,滑利关节,补益脑髓,润泽皮肤。脾主运化水谷,生成津液。血,源于水谷精微,经心神气化变赤,行于脉中,具有营养滋润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脉,是血液运行的道路,能约束营血,使之畅行脉中。六气同源异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原文】
六氣者,有餘不足,氣之多少,腦髓之虚實,血脈之清濁 ① ,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 ② 者,耳聾;氣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脱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 ③ ,腦髓消,脛痠,耳數鳴;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虚,此其候也。(《靈樞·決氣》)
【词解】
①清浊:在此处有多少、虚实之意。
②脱:失去、夺失、耗散,此言虚之甚。
③色夭:面色枯槁。
【释义】
本段论述了人体精气亏虚的证候表现。精、气、津、液、血、脉此六者,皆来源于气的气化所生。此六物在人体有多有少,有虚有实,如果大量耗散会造成机体出现病变。如果精大量亡失,不能充盈于脑,脑髓不足则出现听力下降,甚至出现耳聋。气大量亡失,则无法化生精与血等营养物质充养于眼睛,从而导致眼睛视力下降,视物不清。体内水液大量亡失,腠理汗孔张开,汗液外出。体液大量亡失则不能濡润肢体脏腑脑窍,导致骨骼关节僵硬不利,面色枯槁,脑髓不足,头目眩晕,耳鸣,肢体酸楚不适。血液大量亡失使得机体失去营养,面色发白憔悴,灰暗无光泽。脉气脱失,营气不能充盈、行于脉中,人体的脉搏,就会不饱满。
【原文】
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 ① 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 ② ,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温分肉 ③ ,充皮膚,肥腠理 ④ ,司關闔 ⑤ 者也;志意 ⑥ 者,所以御 ⑦ 精神,收魂魄,適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 ⑧ ,筋骨勁强,關節清利矣;衛氣和則分肉解利 ⑨ ,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志意和則精神專直 ⑩ ,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寒温和則六府化穀,風痹不作 ⑪ ,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此人之常平 ⑫ 也。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靈樞·本藏》)
【词解】
①奉生而周于性命:奉养身体,健全生命活动。奉,养也。周,周全、维护、保全。
②行血气而营阴阳:营运气血于三阴三阳之经。营,营运。
③分肉:赤、白肉之际称分肉。
④肥腠理:肥,肥沃,可作滋养解。腠理,泛指皮肤、肌肉,或皮肤与肌肉的间隙处。
⑤司开阖:司,掌管、主政的意思。指卫气能掌管腠理汗孔的开阖功能。
⑥志意:人体的自控调节机能,属于神气,可调节精神情志,调摄机体对外界的适应性等。
⑦御:统管、驾驭、统帅。
⑧营覆阴阳:血脉流动,往复营运于身体的内外。营,营运。覆,通“复”,往而有回还。阴阳,指内外。
⑨分肉解利:肌肉滑润,通利无滞。
⑩精神专直:思维敏达,思想集中而无妄念。专,专一。直,正也。
⑪风痹不作:人体外不受风邪之犯,内不生气血痹闭之证。风,风邪。痹,血气阻滞,闭阻而不通。
⑫常平:指人体功能正常健康无病。平,健康无病之状。
【释义】
本段论述了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等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血气精神能滋养身体,保全生命;经脉,是血气运行通道,通过经脉将血气敷布到全身,从而达到濡润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卫气行于阳,能温煦肌肉,充养皮肤,滋润腠理,主司开阖。志意是后天形成的一种自我调控能力,能统摄精神,适应寒温变化,调节情志,既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又对精神活动,特别是情志思维活动具有调控作用。人之精神、血气、魂魄、经脉、卫气等虽源于五脏六腑的精气,但又起着保护脏腑的作用,所以脏腑功能正常,则人体健康无病;脏腑功能失常,则病变由生。原文中“人之常平”,指健康无病之人。疏畅血气,调和志意,适应气候寒温变化等,是维持脏腑功能正常的重要保证,也是《内经》关于健康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躯体无异常,心理活动正常,能适应外界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文】
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以傳與肺 ① ,五藏六府,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 ② ,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 ③ 。陰陽相貫 ④ ,如環無端。(《靈樞·營衛生會》)
【词解】
①以传与肺:水谷精气经脾气升散而上归于肺。
②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水谷精气中之清纯柔和、具有滋养作用者为营气;慓悍滑利、具有卫护作用者为卫气。清和浊,指营卫之气的性能而言。
③五十而复大会:营卫二气别行两道,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但在一昼夜各在人身循行五十周次之后,便会合一次。五十,指营卫在一昼夜中,各在人身运行的周次。大会,营气与卫气的会合。
④阴阳相贯:营气循行主要沿十二经脉之序,阴阳表里迭行相贯。阴阳,此指阴经和阳经。
【释义】
本段论述了营卫之气的来源及运行规律。营卫二气皆由水谷精气化生。水谷精气中富有营养、性质比较精专和柔者为营气,性质比较滑利慓悍者为卫气。营气行于脉中,组成血液、营养全身;卫气行于脉外,温煦肌肤、抗御外邪,亦散于胸腹腔中,温养内脏。营卫二气各走其道,营气按十二经脉次序,起于手太阴肺经而终于手太阴肺经,昼夜运行五十周次;卫气则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昼夜五十周于身。营卫二气周而复始有规律运行,如环无端。两者虽各行其道,但于夜半子时会合于手太阴肺经。营卫昼夜运行节律,是人体生命节律的一种反映。
【原文】
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 ① ,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 ② ,命曰營氣。(《靈樞·營衛生會》)
【词解】
①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指中焦的部位并入胃中,在上焦的下面。胃中,指胃中脘。后,下也。
②经隧:此指十二经脉。
【释义】
本段主要论述了血的化生及运行。三焦分上、中、下三焦,中焦之气在上焦之气的下面,出于中部胃脘,在此处饮食物被运化,营养精微物质被吸收,剩余部分为糟粕。营养精微物质质清而上行,灌注于肺,肺气协助心气化生血液,循行在周身以营养。人体赖以营养滋润的物质就是血液,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运行在脉管中,能得以约束和控制,以保证更好地行使职责,血液中具有营养作用的部分也叫营气。
【原文】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 ① 。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② 。故生之來謂之精 ③ ,两精相搏謂之神 ④ ,隨神往來者謂之魂 ⑤ ,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⑥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 ⑦ ,心有所憶謂之意 ⑧ ,意之所存謂之志 ⑨ ,因志而存變謂之思 ⑩ ,因思而遠慕謂之慮 ⑪ ,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⑫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⑬ 。如是則僻邪 ⑭ 不至,長生久視 ⑮ 。(《靈樞·本神》)
【词解】
①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天赋予人们生存的是气候、阳光雨露等,地赋予人们生存的是五谷果蔬等必需的条件。德,此指自然规律。气,为成形的物质。
②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天德下流,地气上交,阴阳相错,升降相因,始能为生物提供生存的自然物质条件。流,流动。薄,相交。
③生之来谓之精:育成身形的最初物质叫作精。
④两精相搏谓之神:父母精气相结合产生新的生命体。两精,指父母精气。相搏,相交。神,指新的生命。
⑤魂:为神志活动之一,依附神而存在,属阳。
⑥魄:为神志活动之一,依附有形之精而存在,属阴。
⑦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接受外物的刺激,担任认识与分析外来刺激之职。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任,担任、主管、担当的意思。
⑧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感知事物后,根据记忆产生意念但尚未成定见之时的思维,称之为意。意,为心认识事物的第一步(记忆),由追忆而萌发一个意念。
⑨意之所存谓之志:意念逐渐积累之后形成的认识,称之志。存,积累。志:意念确定,形成志向。
⑩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对已形成的认识进行反复思考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之为思。存变,反复思量。思:志向确定,反复计度、琢磨。
⑪因思而远慕谓之虑:通过反复思考,对事物进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多方分析、推理、预测,称之为虑。远慕,即深谋远虑。虑:扩大思考范围,远近比较,多方分析,即深谋远虑之意。
⑫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经过深思远虑,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称之为智。这是思维的最后一步。
⑬节阴阳而调刚柔:调节阴阳刚柔。节,节制。
⑭僻邪:致病的邪气。僻邪,同义复词。僻,邪也。
⑮长生久视:寿命延长,不易衰老之意。
【释义】
本段论述了神的概念与分类及调神养生的重要性。人体生命源于天地阴阳之气升降相因的交互作用。人的精神魂魄关系密切。人之生,源于父母之精,神在两精相合形成新生命体的同时产生。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也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魂在神的支配下的意识活动,主要包括非本能性的较髙级的精神思维心理活动,如人的情感、思维等;魂若离开神的支配,则可出现幻觉、梦游等。魄也是神之一,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感觉和动作,如婴儿啼哭、吮吸、非条件反射的四肢运动,以及人体的触觉、痛觉、温觉、视觉等。人在后天生命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由表象到实质的认知思维过程。心为君主之官,统摄精神与形体,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都与心有关。人体的精神意识活动通过忆、意、志、思、虑、智而最终完成。首先对外界事物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有了感觉并记忆存贮在大脑,形成了记忆;而集中、加强的记忆形成一种意识;这种意识进而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判断和观点,这种判断和观点确定不变则为志;判断和观点也需要验证和重复,反复思虑和斟酌,这是思考的过程;经过进一步的思考对事物进行多方分析,深思熟虑形成远见即为虑;最终思考成熟地分析、处理、解决问题即是智慧。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应当学会观察自然万象,学会思考,掌握如何更好地生存在自然环境中,这样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就是智者。智者正是具备了这种智慧,很好地洞察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知晓了养生之法则,明白了必须顺应四季变化,适应寒热天气,调和情志,安居于适宜之地,使得身体阴阳有节,不亏不盛,刚柔并济,生活饮食起居不违背天地阴阳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致病的邪气不能伤及身体,生命得到护养而长寿。
【原文】
肝藏血,血舍魂 ① ,肝氣虚則恐,實則怒。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虚則四支不用,五藏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②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虚則悲,實則笑不休。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虚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③ 。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虚則厥,實則脹,五藏不安。必審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虚實,謹而調之也。(《靈樞·本神》)
【词解】
①血舍魂:是倒装句,即魂舍于血,指魂居于肝血之中。下文“营舍意”“脉舍神”等均仿此。舍,居处。
②经溲不利:女子月经不调,二便不利。经,女子的月经。溲,便与溺。一说经溲不利,指二便不利。
③喘喝胸盈仰息:喘促有声,胸部胀满,仰面呼吸。
【释义】
本段论述五脏虚实的证候及对神志的影响。五脏各有所藏(血、营、脉、气、精)、各有所舍(魄、意、神、魂、志)、各有所病(虚、实)。五脏虚实证候各有特点,既有躯体症状,也有神志症状;神志的病证侧重心与肝,躯体病证侧重肺、脾、肾。肝藏血,调节血量在运动和安静状态的分布,肝中所藏的血液是完成高级精神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肝的精气不足就容易产生恐惧,肝气盛则容易情绪失控而发怒。脾运化水谷,化生营养物质,充养于血液而为营气,是大脑思考分析等系列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脾气不足,化生营养物质不足,就会导致四肢肌肉不强壮而萎缩废退,脏腑精气不足则功能低下。脾胃壅实,水谷消化困难则会出现腹部胀满不适,女性月经不调,大小便不利。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周身运行,心血充足就能化神养神,心气不足容易产生悲伤情绪,心气盛容易导致情绪失控而喜笑不停。肺主气,调节呼吸,调节全身气的运行输布,也推动周身水液和血液的运行,保证机体运动。肺气不足容易导致卫气不固,鼻窍与肺相通,容易感受病邪而鼻塞不通,呼吸无力声音低弱;肺气盛则壅实,也造成肺部气的运行不利,可见喘促,胸部饱满,头面上仰呼吸急迫。肾主藏精,精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的发育,促进个体的成熟,形成稳定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肾气不足,则导致四肢手足偏凉怕冷;肾气壅实则气机不通,下腹部胀满不通,进而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而出现异常。诊断与治疗疾病过程中一定要分析五脏的虚实状况,功能正常与否,把握疾病发展变化而及时调理治疗。
本段原文尤其强调了脾肾二脏的重要性,脾肾之病均可以直接影响诸脏,从而导致“五脏不安”。现代精神医学研究认为,原发性精神疾病大多缘由情志所伤而诱发,而继发性精神疾病多因内脏病变继而导致精神异常。可见,《内经》理论是建立在长期临床观察基础之上,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