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 国家药品标准 。
目前我国中药药品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和企业标准。
《中国药典》主要收载我国临床常用、疗效肯定、质量稳定(工艺成熟)、质控标准较完善的品种。其他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包括上市时间较短)或有特殊情况的品种均收载于局颁或部颁标准。
药品注册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通用技术要求,不得低于《中国药典》的规定。
《中国药典》由凡例、正文、通则构成。凡例是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通则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精密称定” 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称定” 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例如:
恒重 ,指供试品 连续两次 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 0.3mg以下 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 1小时后 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 30分钟后 进行。
试验温度,未注明者,在室温下进行;温度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应以25°C±2°C为准。
以原植物鉴定为例:
1.观察植物形态。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续表
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
组织鉴定 适合于完整的药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同属药材的鉴别; 粉末鉴定 适合于破碎、粉末状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
显微制片方法: 横切或纵切片;解离组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花粉粒与孢子制片;磨片制片;含饮片粉末的中成药显微制片。
1.物理常数 蜂蜜的相对密度在1.349以上,薄荷油为0.888~0.908;冰片(合成龙脑)的熔点为205~210℃;肉桂油的折光率为1.602~1.614等。天竺黄规定检查体积比,即取天竺黄粉末(过4号筛)10g,轻轻装入量筒内,其体积不得少于35mL。
2.膨胀度测定 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 车前子膨胀度不低于4.0;哈蟆油膨胀度不低于55;葶苈子膨胀度:南葶苈子不低于3,北葶苈子不低于12 。
3.显色反应 马钱子——加1%钒酸铵的硫酸溶液,显紫色(番木鳖碱);加发烟硝酸,显橙红色(马钱子碱)。甘草粉末——加80%硫酸,显橙黄色(甘草甜素)。
4.微量升华 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枝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薄荷的升华物为无色针簇状结晶(薄荷脑);牡丹皮、徐长卿根的升华物为长柱状或针状、羽状结晶(丹皮酚);斑蝥的升华物(在30~140℃)为白色柱状或小片状结晶(斑蝥素)。
5.显微化学反应 黄连滴加30%硝酸,可见针状小檗碱硝酸盐结晶析出;肉桂粉末加三氯甲烷2~3滴,略浸渍,速加2%盐酸苯肼1滴,可见黄色针状或杆状结晶(桂皮醛反应)。
6.荧光分析 荧光法鉴别,紫外光波长为365nm,短波为254~265nm。国产沉香粉末——部分显海蓝色,部分显灰绿色荧光;进口沉香粉末——部分显竹篁绿色,部分显枯绿色荧光。常山(含伞形花内酯)新鲜切片——亮绿色荧光。浙贝母粉末——亮淡绿色荧光。秦皮的水浸出液——碧蓝色荧光。芦荟水溶液与硼砂共热(芦荟素反应)——黄绿色荧光。枳壳乙醇浸出液——淡蓝色荧光。黄连折断面(含小檗碱)——金黄色荧光。
7.光谱和色谱鉴别 常用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1.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中国药典》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用于川贝母、乌梢蛇、蕲蛇的鉴别。
2.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中国药典》将指纹图谱技术用于薄荷素油、丹参酮提取物、三七通舒胶囊、天舒胶囊等的鉴别,将特征图谱技术用于羌活、沉香、人参总皂苷、连翘提取物、心脑健片、枣仁安神胶囊等的鉴别。
肾毒性成分 马兜铃酸 ,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朱砂莲等药材中。肝毒性成分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主要存在于千里光、佩兰等药材中。有些成分具双重作用,即在一定剂量内能产生药效,而配伍不当或服用过量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 乌头碱、苦杏仁苷、士的宁、斑蝥素 等,朱砂、雄黄、信石等药材中所含的成分。
《中国药典》对毒性成分的测定多采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 ,如制川乌、制草乌、附子中的双酯型生物碱,马钱子中的士的宁,斑蝥中的斑蝥素等。使用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对千里光中的阿多尼弗林碱、川楝子和苦楝皮中的川楝素等毒性成分进行测定。
1.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查 《中国药典》规定, 穿 心莲药材叶不得少于30%,薄荷药材叶不得少于30%,广藿香药材叶不得少于20%等 。
2.浸出物测定 《中国药典》规定,浸出物测定法有3种:① 水溶性浸出物 测定法,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② 醇溶性浸出物 测定法,亦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③ 挥发性醚溶性浸出物 测定法。
3.含量测定
(1)化学分析法:包括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主要用于中药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测定,如总有机酸、总生物碱、总皂苷等。重量分析法包括挥发法、萃取法和沉淀法。
(2)光谱分析法: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定量方法主要有吸收系数法、标准曲线法和对照品比较法。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是中药中有害元素及矿物药测定的常用方法。
(3)色谱分析法:①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中药含量测定中最常用的方法 ,《中国药典》中最常用的检测器是紫外检测器(UVD),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内标法、外标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面积归一化法。②气相色谱法(GC):测定对象主要是易于挥发、热稳定性好的样品,最好用内标法定量。
1.与纯度相关的检查主要包括 杂质检查、水分测定、干燥失重、灰分测定、色度检查、酸败度测定 等。
2.《中国药典》规定水分测定法:
3.《中国药典》规定的 灰分测定法 有两种: 总灰分测定法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
4.《中国药典》规定检查 白术 的 色度 ,从量化的角度评价和控制其药材 变色、走油变质 的程度。
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1批原料药物或1批制剂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
1.化学不稳定性 水解、氧化 是主要化学降解途经。 易水解的药物 类型包括酯类药物(穿心莲内酯)、酰胺类药物(青霉素)及苷类药物(强心苷)。 易氧化的药物 类型包括:①具有酚羟基或潜在酚羟基的有效成分,如黄芩苷。②含有不饱和碳链的油脂、挥发油等。
2.物理学不稳定性 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
3.生物学不稳定性 指由于微生物污染引起药物的分解变质。
1.处方因素 pH;溶剂、基质及其他辅料的影响。
2.制剂工艺
3.贮藏条件 温度;光线;氧气和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
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
(1)调节pH。
(2)降低温度。
(3)改变溶剂。
(4)制成干燥固体。
2.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避光。
(3)驱逐氧气。
(4)添加抗氧剂。
(5)控制微量金属离子。
(6)调节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