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追寻医界前辈的足迹

冯文明

为德高望重的医界前辈徐振华(毛先生)写一部人物传记,是我本人以及湖州市吴兴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心愿。

我在未调到织里之前,就听说织里医院有位老中医毛先生,他的医术和医德名声远播,享有“毛仙人”之美誉。作为湖州医界的晚辈,我对老先生充满仰慕之情。到织里医院后,时常听到有些上了年岁的病人津津乐道毛先生的故事,有些故事还带有传奇色彩。我曾几次去老街拜访老人家,请教医术,听他讲述医院所经历的过程,尤其是当年的艰辛创业,令我无限感慨和钦佩。

织里闻名全国不仅因其有“童装之都”的美誉,更因其是一方人文荟萃、钟灵毓秀的宝地。近日翻读地方文史集《人文织里》(方志出版社,2004年),该书记载的织里历史上,不仅有晟舍闵凌望族在明、清朝出过三十一名进士、五位尚书,还有杏林先贤的记载,如清代名医闵体乾,乌程县人,晟舍望族闵氏后代,康熙五十九年(1720)被召入宫,担任内廷御医,流芳后世。小河村郎中王中立,明末清初名医。其祖先是明建文帝时北京都指挥使谢贵将军,因卷入朱棣政变案,遭遇灭族厄运。唯季子谢公权,因入赘小湖王氏,改姓避居而得于幸免。王中立精于妇科、小儿科,每天求医的病人挤满门庭。小河村有个村坊叫郎中湾,有座石桥叫药王桥,有口古井名葫芦井,这些名称都与名医王中立有关。王氏中医代代传承,并有《幼科类世》《或问》等医著传世。当代名医徐振华也被记入地方文史,是吴兴区人民医院的自豪。

细细阅读《浙北名医毛先生——徐振华传》初稿,从毛先生的出身和经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先生人生路程的艰辛、医术的精湛、品德的高尚,以及先生面对种种不幸时的坚强和达观,对待病人时的爱心和耐心。如此先生始终是我们医界同人学习的楷模。

毛先生出生在溇港区域的中医世家,时逢战乱年代,童年时仅读了两三年私塾和小学,用他自己的话说,充其量顶多是小学文化程度。但他聪明好学,从小就读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毛先生十岁时,父亲徐翰清因病早逝,十四岁时根据祖父潘静山的愿望,拜湖城名医潘春林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勤奋刻苦,努力钻研,打下了良好的岐黄医术基础。十九岁那年祖父病故,毛先生年纪轻轻就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他牢记祖父的训言和先生的教诲,始终将贫富病人一视同仁,对特别困难的病人予以救助。

民国年间,作为溇港区域的大户人家,徐氏“慎德堂”饱受战乱兵匪之祸。“慎德堂”先人多次遭遇抢劫、敲诈、绑票等灾难,毛先生也亲身经历了两次被“拔财神”的厄运。

在童年丧父、青年祖父故世的情况下,毛先生担起了“长兄为父”的责任,他有深远的目光,在艰辛的生活中,让弟弟妹妹到正规学堂读书,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医务人员。

1952年3月1日,织里联合诊所成立,徐振华(毛先生)是创始人之一。当年织里范围内乡村郎中有数十人,分散在各集镇和农村,毛先生的诊所开在老街西市。由于医术和医德较好,毛先生诊所的病人最多,收入也高于别的诊所。当时有人以为让毛先生参加联合诊所有难度,但他说这是国家的号召,非常爽快地参加了进来,并且担任了织里联合诊所的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群乡村郎中,扛着自己家中的医疗器具和办公桌椅,来到了租于织里老街东市的一间百来平方米的民宅,他们走上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在这窄小的空间为乡民行医治病,在这窄小的民宅里救死扶伤。

创业之路让人敬佩和感慨。1955年,地方政府无偿划拨给织里联合诊所一块土地,要诊所自力更生筹集资金建造医院。为了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医院,毛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主动停发自己的工资,宁愿缩减食堂的伙食,加班加点,也要建好医院。当一座颇具现代风格的建筑在老街中市落成时,他们的付出换来了老百姓的赞颂,当年的省级媒体专门报道了这一典型事例。

在人民公社化年代,毛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撑起了织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一方天地。他们下乡巡回医疗,到农村回访病人;他们为生产大队办起合作医疗室,培训了一批批赤脚医生;他们为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实践,自种中草药。毛先生的开门弟子王济民医师等人研制了“鱼腥草”“复方小猪睾丸针”等多种注射剂,还有“穿心莲片”“抗炎一号丸”“养血安神糖浆”等51种药品,缓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

毛先生作为医院的院长,处处垂范,在织里乡村的小路上,常常有他身背药箱匆匆行走的背影,被老百姓誉为穿破布鞋最多的医生。

毛先生在吴兴乃至更广泛的地域都有着良好的口碑,除了医术医德之外,更因其有仁爱慈善之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毛先生自1954年被选为吴兴县人大代表,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中断,这个身份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他生于农村,接触最多的是朴实的农民兄弟,走得最多的是村巷里弄。他熟悉太湖南岸的每一条河港,踩踏过织里乡村的每一座小桥。他关心的是与农业、农民息息相关的大事。1954年太湖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他在参加嘉兴地区医疗队巡回农村的同时,调查走访了多位老农民,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写出了“疏浚溇港,治理太湖水患”的提案,呈交于县人民代表大会。在以后的二三十年中,毛先生心系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先后向湖州市郊区、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递交了“培养中药专业人才,发挥中药作用”“关于加强对织里地区一级医院的组织建设和器械装备”“关于建立郊区中医院”“建立乡村一级卫生组织”“为巩固健全乡村三级医疗网”等多份议案。

助危济困,慈善公益,毛先生的仁爱之心最让人感动。汶川和玉树地震,先生与夫人捐献善款;织里镇某村一农户惨遭不幸,老人不顾名医身份,亲自到街头、汽车站散发传单,帮助募集救助款;老街秀才弄有两位孤寡老人,毛先生常去探望照顾并安排进入镇养老院,直至她们去世。

毛先生善于结交文友,喜欢旅游,更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镇业余京剧协会,他是发起人之一。镇上编写《人文织里》,为寻找辛亥革命英烈姚勇忱的资料,他冒酷暑顶烈日四处奔波,得到了珍贵的文史资料。老人家把拳拳之心,殷殷之爱,无私地洒落在家乡的土地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织里联合诊所到吴兴区人民医院,时间跨过了六十多年,医院院址从租用民宅到拥有占地面积100余亩、现代医疗设施完备的吴兴区人民医院新大楼,完成了一个改革式的跨越。而毛先生等医界前辈留下的医风医德以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将作为宝贵的财富传承后人。

《浙北名医毛先生——徐振华传》的出版是吴兴区人民医院的一项重要文化成果,也是医院搬迁新大楼的一份精神礼物。

是为序。

2019年1月
(作者系湖州市吴兴区人民医院院长) QJ8UGseqj172rxr/SU0bH2hNBEhg+90ykLaqJQK+E5KBeVTEMiItLuKnm3cRq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