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江南明清椅子的用料

清代建筑门窗木雕中的仕女图中的椅子

江南明清椅子的木材用料主要有本土木料、东南亚海运洋料和自四川由长江漂流而来的川楠。

一、江南明清优秀的椅子主要产于太湖流域、新安江流域和浙江杭嘉湖地区和宁绍一带,这些地区周边的丘陵山林是椅子木料的产地。古代受运输条件限制,木料就近择取,而当地良好的森林资源足以保证家具木料的供应,本地木材是江南明清椅子用料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明初永乐年间,郑和太监的航海船队七下西洋,一方面向西洋诸国宣扬了国威,另一方面促进了经济交流。从中国江南各地采购丝绸、茶叶和瓷器等物品,与西洋诸国及沿海地区交换商品,其中船队压舱回来优质的黄花梨、鸡翅木等木料,开启了海上木材贸易的先河。明清时期便有了从东南亚及我国海南岛等沿海地区进购红木料,木料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商品,通过水路从千百里外运来的舶来料,也是明清椅子外来用料的主要来源。

三、江南地区明清椅子用料还有从四川采购的。四川主要产楠木,江南称其为川楠,川楠质地细腻,不易被虫蛀,分量轻,不变形,易加工。川楠运输可通过长江顺流而下,到上海中转到太湖流域和浙东沿海地区。四川也是江南明清椅子用料重要的原产地之一。

明清时期物流极其方便,无论从西洋还是川地而来的洋料及川料,都可通过内河水道分销到江南各地,极大地丰富了明清家具制作的原料。

椅子制作的用料首先要求质地细腻、温润,致密、坚实,纹理优美耐看的良材。常用的国产木料有楠木、榉木、梓木、柏木、樟木、银杏木等,这些都是江南一带质地较好的树种。

楠木,品种较多,质地也不尽相同,川楠最好,闽楠次之,浙楠稍差。楠木也会因山土、南北朝向的不同、生长速度不一样,质地有粗细之分。楠木有金丝楠木、银星楠木等纹色不一的种类。楠木纹理清晰,温和近人,抚摸如肌肤之感。楠木重量轻,易加工,千年不烂,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制作椅子的最佳木材之一。优质的金丝楠木原产自四川盆地,有清晰的深色云水纹,十分珍贵。

榉木,分红榉、黄榉两种。红榉色深如蜂蜜,古称“蜜色”,今人则称“咖啡色”;黄榉色偏黄,纹理近红榉木,但质地更细密,纹理更隐秘,木质也更坚实。榉木剖面犹如山水画的树龄纹,民间称之为“宝塔纹”。榉木很重,不蛀不烂,也是本土所产的优质木材之一,和楠木并称为“国木”。在硬木从西方进入江南地区之前,榉木在家具制作中应用较广泛。

梓木,民间称“千年梓”,意谓能保存千年,是明清建筑中常见的木材,也是家具制作中使用相当普遍的树种。浙江东阳卢宅有明确纪年的明早期用梓木建造的建筑实物,历经五百多年依然坚硬而且不蛀不烂。梓木颜色呈乌枣色,深沉老到,虽新犹旧,所制椅子古朴高雅。古代有称工匠叫“梓匠”“梓人”,不知和梓木有什么关系。

榉木

楠木

柏木

榆木

朱漆

鸡翅木

白藤座面

柏木,百年老柏,尚未为材。柏木生长速度极慢,届可用时,中空而且表面凹凸不平,千疮百孔。但柏木材质坚硬、细净,呈淡黄色,有清香味。柏木制品温润尔雅,是清中期做椅子的良材。

樟木,有红心樟和白心樟两种。红心樟又称“油心樟”,香味浓,含脂量极高,千年不变。白心樟只有淡淡的香味,但易雕刻,并且颜色清白。千年巨樟在古村村口存世较多,但皆已腹空。建筑木雕大多用樟木,椅子的角花、牙板也常用樟木雕刻。

银杏木,树大面宽,不变形,不开裂,是板料的最佳选择,江南民间椅子座面面板一般都用银杏木。银杏木纹理细净,质地细软,因而也是清水雕刻的优质材料。

木荷,木荷树是四季常青的宽叶树,材质呈米黄色,无明显木节。没有看到明式家具有用木荷制作的实例,但红漆椅子有用木荷木制作的,清末扶手椅和靠背椅常见用木荷木制作,但品质相对差些。

江南明清椅子从海上舶来的木材主要有黄花梨木、鸡翅木、紫檀木、红木和花梨木。

黄花梨木,黄花梨,中文学名降香黄檀,别名海南黄檀、海南黄花梨、花梨。蝶形花科,黄檀属,为豆科植物,原产地在中国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多生长在吊罗山海拔100米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从海南岛和西洋贸易中所得的最珍贵的木材就是黄花梨。黄花梨产于海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木料大多空心奇曲,直径较小,但黄花梨性能稳定,不变形不翘,纹理生动多变,颜色平静不喧,是宫廷家具中常见的木材,常见于明末清初和清中期制作的椅子中,清末已不见黄花梨椅子。

黄花梨木

红木

紫檀木,紫檀木主要产自热带地区,在中国生长不多,由于这种木材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成材大料极难得到,且木质坚硬、致密,适于雕刻各种精美的花纹,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故被视为木中极品,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

红木,色深红,质沉重,有自然的木纹纹理。红木并非颜色红者称红木,而是专指特定的一种木料,广泛见于清中期以后到民国初年的椅子中,至民国晚期又逐渐消失。红木为热带地区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也是常见的名贵硬木。这种木料在江南地区的江浙沪一带人们习惯称呼为老红木,在广东和周边地区则称为酸枝木。

花梨木,相对黄花梨质地偏粗,孔点如鼠毛纹,颜色淡白,上色上漆后近于红木,花梨木材料大者可见一米以上,进口于民国时期,是红木渐稀缺之后的替代木料。江苏、上海人别称其为香红木,也是从东南亚经海运而来的硬木。

丁接榫

套合榫

夹角榫

夹角榫

棕绳和白藤是制作椅子的辅料。棕树是江南常见的树种,人们采其棕衣,拉丝、织绳,用棕绳编织棕棚。椅子座面若非板面必用藤面,藤面底下肯定是棕绳结棚。白藤是南国野生古藤,颜色白里泛黄,用藤条编织成精细的经纬平面,间以高古的几何纹饰,光滑而平整。用柔软的棕和藤做座面,如同素净的软垫,使人长时间坐于椅上也不伤身体,是明清椅子辅料中的首选。

江南明清椅子和其他家具的木料基本相同,不用杉木、松木等质地较差的树种,要求木质坚硬富有韧性,有一定的承重强度,以保证榫卯结构的牢固;纹理清净细腻,耐虫蛀。具备这样条件的木料不多,因此江南民间制作椅子可选用的木材范围不广,各地工匠有基本的共识。

制作椅子需要黄鱼胶。鱼胶是鱼的胃,人们习惯称其为鱼胶。把事先已晒干的鱼胶放在铁锅里煮烂,高温下的鱼胶是液体,一旦冷却便成了坚硬的固体,用之可以达到胶接的目的。椅子的所有榫卯部位都要用鱼胶粘接。胶接打紧后还要用竹片倒梢打牢,这样榫卯之间便坚固紧密地交合在一起,数百年不松动。

木工完工后的椅子需要打磨、上漆,上漆需要生漆、桐油,红漆椅子则需要朱砂,雕刻处的装饰还需要用贝壳粉、青金石粉、黛粉和金箔等名贵天然色料,这些都是明清椅子制作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明榫

抱肩榫

抱肩榫 obt9eP5EeLu6DRwjfTlrb6jMTdFvoEtbJWFY6ZoupzUq6mrr6Ms0xzxAEPYpT/0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