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明代以前的椅子

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的榫卯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初现人类文明曙光。丰富的汉代木胎漆器的出土,唐代佛光寺木结构建筑的存世,无不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利用木材的辉煌成就。椅子作为木器家具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我们能够看到的实物资料比它存在的实际历史要短得多。尽管目前有一些宋代随葬椅子明器的出土和发现,但不足以反映当时椅子的实际情况,只能呈现当时椅子的基本式样。我们至今没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有元代以前的木制实用椅子存世。对于明代以前椅子的了解,我们只能从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墓道壁画,北魏的石刻,敦煌壁画和唐、宋、元时期有限的绘画中寻找研究素材,从这些如实地记录当时的生活风尚或是艺术创作的历史画面中追寻椅子的演变过程。

汉代是我国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丰厚的物质基础繁荣了手工艺术,精美绝伦的木胎漆器让后人惊叹。从广州汉代南越王墓中岀土的木胎漆面屏风上,可以看到成熟的榫卯结构。汉代厚葬之风兴盛,在地下保留了很多画像砖和画像石,这些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为研究汉代家具提供了原始资料。在这些无字的史书中我们看到,席是西汉时期的主要坐具,不管是宴饮的士大夫、讲学的尊者,还是市井小民、书生和献乐的乐工,都是在地上铺一块席子,席地而坐。席地而坐是汉代人最基本的坐的方式,以至今天的“席”字仍旧是座位的代名词,如席位、出席等。到了东汉,人们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已经有了铺设着席子、略高出地面的四方坐具。这种坐榻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然而这种坐的方式的改变是划时代的,是人们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的一个变化,也是家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汉墓壁画 二人对坐在矮榻上

汉画像砖上的宴饮场景宾主席地而坐

汉代有了坐榻的同时,也出现了放在坐具后面的一块简单的屏风或双折围屏,在坐的习惯上也有了新风尚。不过从保存丰富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中看出,汉代的基本起居方式仍旧是席地而坐、席地跪坐,大多数人习惯以跪坐方式交谈、饮酒、书写和劳作,只有贵族才开始使用低矮的坐榻。

魏、晋、南北朝时期,描绘有贤人烈女、佛教故事的绘画作品为我们留下了这一时期坐榻的形象。在这些绘画中,坐榻变得丰富而且精美,形式多种多样,装饰趋向华贵,出现了有券口带托泥的榻脚,坐榻的高度也开始上升,高脚的正方或长方形榻四角出现四根立柱,使坐榻基本具备了床榻的要素。采桑、煮饭的普通平民依然席地跪坐,追求时尚和想体现身份的达官贵人逐渐开始席榻而坐。坐具已有了明显的社会等级区别。魏、晋时期是由席地坐向席榻坐过渡的时期。西魏绘画中出现了接近明清椅子概念的坐具,有靠背和扶手,但看上去较低矮,无法垂足而坐。

唐代是手工业极其发达的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迎来了文化艺术的辉煌,这是一个崇尚华丽高贵之风的时代。这时出现了类似于凳子的四足坐具。四足间壸门形的券口曲线优美,人们开始垂足而坐。同时出现了带靠背和扶手的完整意义上的椅子,高度足够垂足,与后来的椅子相差不多。床榻作为有身份有地位者的象征,仍被同时使用。唐代是垂足坐发展的里程碑时期,椅子的造型设计也和唐代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追求风韵饱满,有优美圆润的线条,显得壮实厚重,装饰上追求华丽富贵,显示了大唐盛世灿烂的色彩。

清 任熊《人物图》中的扶手椅

阳刻文字

五代的椅子在结构上已经具备了基本特征,造型已由唐代的粗壮厚实变为清秀纤弱,椅脚上下粗细一样,形成了新的风格,这种椅子的风格一直影响着宋、元、明数百年间椅子的造型和审美理念。人类文明史中许多生活方式、生活空间千年来保持不变,那些最基本的审美情趣、最原始的思想理念世代传承,一直延续到今天。唐代和五代,椅子已经广泛进入了社会生活,但地位卑贱的奴仆还是有跪坐的习俗。从出现垂足而坐到各阶层普遍采用座椅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宋代鼓励南唐、西蜀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带动了手工艺术的迅速发展,在绘画中留下了许多有关椅子的信息。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中,书桌、高椅是赋诗作画时重要的家具。一些绘画画面中的文士雅集,高椅上人们垂足而坐,主宾分明,尊卑有序。宋代椅子在品种上已经出现了带舒适护围的圈椅和轻巧灵活的交椅,以及稳定庄重的扶手椅。椅子依然是尊卑有别、样式不一,从画面上看,尊者的椅子高大而华丽,侍者的椅子简单且朴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宋代结束了席地坐和席榻坐的生活方式,垂足坐已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元代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却是打破两宋思想封闭的岁月,手工艺术在这个大气候下尤为兴盛。

纵观汉代画像砖到唐、宋、元绘画作品中有关椅子的描绘,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中国人席坐方式的演进过程:席地而坐—席榻坐—垂足而坐,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一直传承至今天。

关于宋元式样的家具以及宋元椅子的研究,目前学界似乎有了基本的观点,在传世家具实物中,一些产生早于明代的家具,与明式家具有显著的不同风格,在家具框架上可见宋元建筑中小木作装修的特点,有精致简约的框架和结实的榫卯结构。家具木雕上可以看到起凸浮雕或透雕,图案以花卉和飞禽走兽为主,画面左右对称,基本接近宋元建筑中常见的图案和雕刻手法。在考证和研究宋元家具过程中,很难找到明确的完整证据,只能从不同于明式家具风格的宋元式样的家具中确认,肯定不会是后明式家具时代的清式家具的风格。

阳文图案

在近几十年探索中,人们发现古代家具的实物传承有以下几种:一是尚未有完整证据链的宋元式样的家具体系,二是以明清宫廷中流出和散落于藏家手中的黄花梨家具为代表的明式家具,三是清代中早期才从明式家具中发展起来的清式家具。椅子也与其他家具门类一样,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发展过程。

清代婚床木雕中的桌、椅 5Hx0PLk8QfHGRVBrZ2zbO0lrXbrB2giZEhBlNWIieU+XuxOt5OGCcIWNhqwNy3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