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讲
我们都误解了“处女膜”

众所周知,一个人能在各种表格的“性别”一栏里,堂堂正正地填写“女”,并不是因为花容月貌,而是因为她具有女性生殖器官。生殖器官正常存在,才能让我们拥有性别身份,即是男还是女。

两性生殖器官具有同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心理社会意义,但是在我国重男轻女的文化影响下,从婴儿降生时“恭喜您,是个带把儿的”开始,男孩子的生殖器官始终得到积极关注。女孩子的外阴却几乎无人检查,甚至婚前检查时也不会检查女性的阴道,所有人都在保护处女膜的完整性,只有丈夫才能得此殊荣,把自己的女人“开包”,得到妻子的贞洁,从此对她负责。从表面看来,“处女”是如此神圣不可侵犯,女性生殖器官却被圣洁的帽子制约在不能看、不能摸、不能说的状态。

在这样的性文化影响下,女性认定了初夜必痛的宿命,抱着忐忑不安、等待验货的心态迎接自己的“破处”之痛。殊不知,这样的状态和女性真正想要发生性行为的状态背道而驰:紧张替代了放松,警惕替代了忘我,戳破替代了抱持,为爱牺牲替代了两性和谐。过度紧张导致以阴道为中心的肌肉痉挛,阴茎无法插入,双方通过各种沟通协作均不能解决,这就是女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即阴道痉挛性交恐惧。

在我的性心理临床工作中,这样的病例非常常见,就像内科医生看感冒一样。女性觉得自己得了罕见的不可告人的疾病,痛苦且无助。她们的性坚守成了自己婚姻的壁垒,丈夫受不了性压抑要离婚,父母催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当在治疗中,她们真正看到自己“处女膜”的长相,真正感触到自己阴道的长相,都有一种无言的愤慨:为什么没人早告诉我真相?

真相,一个多么简单的需求,可是,给起来却那么不容易。我将尽我所能,在这本书的最开始,就告诉女性朋友这个最基本的真相。

开篇测试

首先,请大家先做一个测试,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你在镜子里认真看过自己的外阴吗?

你看得到自己的处女膜吗?

如果针对这两个问题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要给你双手点赞。这说明你现在掌握的性知识已经很到位了,非常不错。

如果你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对第二个问题打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和问号,那你就有必要认真往下看了。

首先,如果你在镜子里能够确认看到了阴道口,那么其实你就已经看到了处女膜。这句话听起来很神奇,就是说,处女膜生长的位置,不是在阴道深处,而是在阴道口。如果我们把进入阴道看成穿过一道门,那么处女膜就长在门框上。它并不是一层膜,这些知识都已经过时,你也永远看不到,更看不到膜上筛子似的孔洞。

你能够看到的是阴道口,它不是特别规则的一个圆,长有一些类似黏膜的结缔组织。可以说,这些东西实际上就是处女膜的残骸。可能有人会问:“甄老师,我是处女,没有过性生活,你为什么说这是残骸呢?”因为女性的处女膜是长在阴道口的一圈东西,本来就不是一层完整的膜。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阴道口长大,之前的处女膜组织就会慢慢被扯动变薄,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在成年女性的阴道口,只能看到一些残缺不全的黏膜褶皱的痕迹,所以我叫它残骸。

国外的儿科专家在检查新生儿时,会看女婴的阴道口是不是已经很好地形成了一个通畅的管道。如果这个管道不通畅,那就要在女婴还小的时候做一个小手术,让管道通畅。所以说,我们的处女膜从来就没有闭合过,从来都是破裂的,从来都没有一层膜。所以,“处女膜”这个名字是非常不科学的。

如果一定要给阴道口这一圈没有任何生理意义的东西起一个名字的话,我宁可叫它处女瓣,或者阴道口的褶皱。

文化溯源

古今中外都有“处女膜”这个表达,因为我们都处在男权社会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随着社会对平等、尊重、和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女性真正意义上的尊重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对处女膜的科学研究,对“处女鉴别”的严重质疑,都是性教育发达国家发起的,并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为什么会有处女膜这个名字?实际上这是男权社会用来管理女人的一种手段。

在远古的母系社会,人们掌握的物质资源非常少。男性如果需要在女性的族群中谋求一个位置,最好就要和女性有交配的机会,并且留下属于他的孩子。主动权都是在女性手上。

但后来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男性身体强壮,可以占到更多生产资源,人类社会就慢慢进入男权社会。在男权社会中,男性要保证后代一定是自己的,他必须明确这个女性在跟他有性生活之前是不是跟别人发生过性关系,同时也必须确保这个女性今后不能和其他男性发生性关系,而男性在确定后代方面是被动的,因此就找出很多理由来管理女性,把女性当成他们的私有财产。

拥有三妻四妾成为男性能力和财富的标志,很多人觉得女性在结婚时还是处女就有身价,如果不是就掉价了,没法嫁到好人家。出于这样一种理念,才有了处女膜这个名字。大家以讹传讹,为了共同的性道德观念,就这样传了下来。这个过程中还进行了各种演绎。比如,在封建社会,新婚之夜在婚床上要放一块白色手帕,如果新娘因为“破处”而流血,就会染红手帕,称为“落红”,以证明这家娶到了贞洁的儿媳妇,是吉祥的象征。在一部国产剧中,一个已婚的国家干部和一个女孩发生关系,事后在女孩坐过的汽车座椅上看到了血迹,男人就以为自己得到了这个女孩的第一次,无比感动,不惜以身试法,发展这段婚外情。而事实是,当时恰好赶上女孩来月经,她早已和男友同居很久了。

还有人认为女性的第一次会非常痛苦,女性必须在婚前守住这个关口。疼痛这种牺牲是要给丈夫的,因为他能保证一个女人后半生有吃有喝,而且有尊严。这样对于女性而言,性就成为一种牺牲,一种交换。有性生活你痛苦,但你会有孩子;不这样痛苦,你就得不来孩子,没有孩子,你就没有地位,没有活下去的理由。这就是男权社会的产物。

但女性为什么特别相信初夜必痛这件事情?为什么特别相信处女膜是真实存在的一层膜呢?因为从历史文化到影视作品,都是这个调调,这已经成为不需要考虑对错的“常识”了。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疼痛就是横在初夜前的一道坎。女性在首次性交时必然是紧张焦虑、无法真正放松的,现实生活中女性在第一次过性生活时,不疼的人真的不多。经历了疼痛的女性就像过了一道关一样,要为自己的付出发声,证明自己对爱的坚守。这种疼也就成了女性贞洁的标志,即便有不疼的、没有出血的,她也不敢说出来,因为这相当于是在给自己扣屎盆子。

关于处女膜的医学新发现

根据现在的调查,中国60%以上的女性在初次性生活时是不疼不出血的。曾经我有机会与一位荷兰专家交流,通过他了解到,在荷兰、瑞典,百分之八九十的女性初次性交是不疼不出血的。荷兰、瑞典是全球性健康教育人士公认的性教育最先进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荷兰开始倡导性教育工作,90年代,性教育已经进入中学教育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性教育陆续进入了荷兰的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体系。经过若干年努力,虽然荷兰有合法的红灯区,但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率是全球最低的。近一半的荷兰年轻人在18岁之前会发生性行为,他们的非意愿妊娠发生率也是全球最低。这些都是因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在荷兰已经非常普遍,而这正是安全性行为至关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也是世界各国性教育工作的重点。在荷兰,家长会告诉刚上小学的孩子,家里某个角落有一个叫“安全套”的东西,现在他们用不上,但随着年龄增长,以后会用上;不要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告诉爸爸妈妈,他们因为找不到安全套而忘了使用它,因为在家里,你总能找到。由此可见,性教育在荷兰已经深入人心,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都是很自然的东西。

我前面提到的关于处女膜的认知更新就是来源于荷兰,荷兰有给青少年提供完全免费辅导服务的诊所,在那里医生通常先询问青少年是否发生过性行为,然后再做检查,这样就有机会接触到没有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孩子,在做妇科检查的时候,医生有机会去看她们外阴原本的样子。随着检查人数的增多,医生发现,单纯从外阴的状态看,根本不能判断这个女孩子是否发生过性行为。

这样的结论也是近年来知识的一种更新。即使在经验非常丰富的中国妇产科医生里,很多人也没有学过这样的知识。

这个知识点是性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性教育中的基础知识。由于目前性教育并未被纳入我国的义务教育体系,所以,大多数女孩子还是“不明真相”的。只有一部分接受过我们的综合性教育师资培训的老师,学习过这个知识点。这些老师并没有性教育的教学任务,他们是靠着一种责任感去做这件事。只有当这些老师真正在学校中开展性教育课程的时候,他们的学生才有可能受益。这些老师虽然优秀,但只是师资队伍中的极少数,他们力排众议开展的性教育课程肯定要从大众更关心的问题入手,比如保护孩子不受性侵犯,不可能首先抛出这个很可能招来各方压力的颠覆性的知识点,所以,目前看来,“真相大白”的时刻还未到来。但是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判断你是否有过性行为。

反思:处女身份的意义

这时候,我们要反过来问自己,处女的身份对自己而言意义是什么?你保存着这样一个身份,它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心理作用?

“处女”这个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没有发生过性行为的女性这个概念了。它衍生出的意义是,任何非常值得珍惜的第一次经历。这是非常美好的概念。显而易见,处女的身份可以让女性得到积极的认可,就像含苞待放的美丽花朵一样,让人珍惜、怜爱、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是保存处女身份带给女性的积极心理意义。

同时,社会上也依然存在着物化女性的现象,处女的身份还意味着更高价值的性资源,男性想占有她们,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由此不难看出,即使女性不觉得第一次性行为是一种牺牲,知道初夜不疼,也知道自己用镜子就可以看到处女膜,它就长在阴道口,不是一层膜,也没有什么可冲破的,不会出血也不会疼,保有处女身份对女性而言依然有非常重要的心理意义。

每一个女孩子对第一次性生活有新鲜感、好奇感,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确实有女性利用自己的处女身份,在物化女性的社会中,主动去换取更多的物质利益,这和现代新女性的身份太不相符了。

但反过来,很多人即使获得了处女膜的新知识,也不见得性生活时不疼。这是因为一个女性成长过程中接收到的一直是过去的旧信息,面对这种突然的知识更新,大脑还不能产生稳定的认知。要想让大脑形成全新的概念,必须有强有力的事实为依据,即多次体验在放松身心、性兴奋的时候,阴道充分润滑,肌肉充分舒张,容纳阴茎的进入,完全不疼痛的性交过程。这样大脑才会用新的认知替代旧的认知,我们也不会再担心性交疼痛这件事。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学员在了解了相关知识以后,知道了第一次性生活不疼,她的新婚之夜也确实没疼。但过了一个月后,她仍然觉得在过性生活的时候,心没有放在这个上面,也没有什么美好的感觉,于是来找我咨询。我问她:“你在过性生活的时候,是否还在想着自己要印证些什么东西?”她说:“您说得没错,我觉得好像真的不疼,怎么每次都不疼?”我说:“你坚守了这么多年的信念,被我一夜之间打破了,你是否有一种自己之前被骗的感觉?”她说:“我确实有这种感觉,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有意让她通过行为强化一下认知,于是告诉她:“你回去以后用小本子做一个记录,比方说过一次性生活没疼,你就记一次,看一个月之后,会不会发生一些什么改变。”结果没到一个月她就又来找我了,她说:“甄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有感觉了,我知道真正性生活的时候女人的那种感觉了,我彻底放弃了以前初夜必痛的认知,不觉得自己被骗了,而是觉得我已经比别人聪明太多,我没有体会过痛苦,这是我的幸运。”你看,她真的从积极的角度去体会,一切就都步入正轨了。如果她从消极的角度去体会,就是期待自己会疼,从而证明自己没被愚弄,这种困扰就会长期在她身上留存。

以上是对一个知识点的阐述,我们学知识,要去反思自己的性观念和性态度,耐心等它们慢慢转变,一点一点步入幸福。 voH86DuWt62GoDHm9VgzT5myqLvbeiu4NSM6RczPw3XNbXnnaxKIPwxgydD9xK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