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建构主义教学法

在过去的30年里,即使那时的老师不知道建构主义教学法这一概念,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很可能使用了该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 假设孩子在大脑中以一次一个单元构建新知识的方式学习,就像一块砖一块砖地砌墙一样。 他们从已知的部分开始,逐步搭建并向前推进,整合新信息,将数据有条理地分门别类,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变得更有逻辑性。这座“建筑”的地基就是他们已经理解并掌握的知识。

当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老师的教学目标是将这些外部的知识结构和概念输入孩子的大脑中。作为一名老师,你需要了解孩子来自哪里,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他的情感经历等,然后协助他在这些基础上与知识建立连接,从而帮助他们编织自己更强大的认知网络。即便是老师为孩子指明了一条路径,让他们沿着这条路径更轻松地学习,孩子依旧被认为应该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承担更积极的角色。

确切地说,建构主义教学法中没有老师,只有“导师”。导师的工作不是通过讲课简单地向孩子展示知识和向他们灌输思想,也不是把自己大脑中的数据直接传输到孩子的大脑中。 在教学中,老师靠说和讲,而导师靠的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建议、提示和塑造孩子,让他们自己选定学习的方向。 通过提问、对话和设置问题,孩子被置身于一个通过主动思考来学习知识的学习环境中。一名优秀的老师扮演的是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只有当你彻底理解这条要走的路,以及孩子在这条道路上处于哪个位置时,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在建构主义教学法中,结构和内容很重要。每一条新的信息都必须在一个“脚手架”上与之前的信息进行连接。在学习D和E之前,孩子需要先掌握A、B和C。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知道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以及它们所形成的更大的知识网。

使用举例或类比的方法说明某个概念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经典教学模式,它基于孩子已知的知识,通过让孩子总结、提问、预测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未知的知识。例如,历史老师会要求孩子对已经学过的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并就他们认为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提出一些问题或进行预测。或者,老师可将课程学习以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孩子自主学习:孩子们共同制订课程计划,一起编写课程总结或完成学习任务,并分享给班级的其他孩子。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孩子提出问题、思考概念及其含义、探寻结果、做总结,并将新信息与他们已经掌握的信息联系起来时,他们才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这样学习比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建构主义教学法适用于那些有明显顺序组成的课程,或可以一步一步地构建出更复杂且更具逻辑性的课程。 大多数教科书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第9章的内容往往比第2章更难,而且后一章都是建立在孩子已经阅读了前面章节内容的基础上。

建构主义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态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关注、支持和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当孩子问老师一个问题时,老师可能会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旨在提示和引导孩子进入下一个逻辑环节,以便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uXNkUObQCyIImVghckrXG6OF/PXvEZysB1FsApm5BPMcoGvOHocsSuvwRPCQTnR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