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咖说

汪小帆

上海大学副校长

我对韩焱女士的认知始于2019年的“六一儿童节”。那天,在长城脚下,由韩焱女士发起的首届“思想马拉松”汇聚了15位来自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科学、管理学、遗传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物学和宇宙学等领域的学者,大家的交流持续了12个小时,仍然意犹未尽。韩焱女士在开场演讲中说道:“每一个站在某个特定知识前沿的人,都有可能不知道站在其他知识前沿的人在思考什么。我们希望创造这样一个场合,让观点碰撞,让大家跨越不同领域,打破思维的孤独,实现思考的大融合。”促进学科交流并非新想法,但是以这种马拉松的形式来组织却体现了韩焱女士“敢做”的无畏精神。

韩焱女士不仅敢做,而且敢说。在举办至今的四届“思想马拉松”上,每次都是她第一个开场演讲。她曾说我是嘉宾中唯一一位四朝元老,但实际上我只是第一届的演讲嘉宾,后面几届都属于嘉宾观众,中间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韩焱女士则是把每一届的东道主致辞变成了精彩的分享。更让我佩服的是,她的演讲都是通过生动的讲故事的方式阐述的。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居然在第二届“思想马拉松”的演讲中分享了“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的故事,我当时就想,难道不应该是我这个拥有控制论博士学位的人来讲更为合适吗?对此,我从韩焱女士在第三届“思想马拉松”的演讲中找到了答案:“要想拥有一种穿透历史和未来的远读能力,我们就要学会去做提塔利克鱼,从自己专属的那一片知识海洋里,勇敢地上岸,踏上知识星球坚实的陆地,开始一场场智识的探险,让想象力展开巨大的翅膀。”

韩焱女士在这本新书中,开篇就提出成长的第一步是要直面“元无知”。我想她之所以无畏地敢说敢做,就是因为她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进而能够不断求知,直至变成一种习惯。应湛庐文化的邀请,我和女儿曾一起翻译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莱克斯·彭特兰教授的《智慧社会》一书。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引用的一个例子就是,彭特兰教授团队基于对一家银行的呼叫中心员工之间的交流网络数据的分析,提出调整员工休息方案,进而显著提升呼叫中心工作效率的案例。我很高兴看到韩焱女士在这本新书中也分享了这个案例。让想法流动起来,才能激发出更高水平的集体智慧,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把无知作为动力,把书籍作为阶梯,把思考作为习惯,这就是韩焱女士以及她的这本书给我的启示。

周 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当你学会思考后,会发现思考带来的快乐属于顶级的颅内高潮。思考和其他快乐源头的最大不同有两点:一是你整天都可以思考,二是在80岁之后你依然整天都可以思考。

王一方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小时候父亲叮嘱我,做人要“多用智慧,少用心计”,当时不明白,智慧不就是心计吗?日后心中方澄澈,智慧与心计高下分殊。读了韩焱的《把思考作为习惯》一书,人生觉悟在父训之上更递进了一层,“做人要有慧根,而不能只有智慧”,无根的智慧总会耗竭、枯萎,有根的智慧才会常青、常兴。若是要弄明白怎样的修炼、修为是慧根,那就请你走进韩焱这本“传灯之作”,细细琢磨其中的妙谛。

胡 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韩焱提出,我们需要从“把思考作为方法”转变为“把思考作为习惯”,这与我对教育的本质的反思高度一致。教育并不在于内容,甚至也不在于能力,它是一种心灵的习惯。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在呼啸而至的数字时代中,信息过载、数据爆炸还只是表象,认知过载才是真正的挑战。著名出版机构湛庐创始人韩焱女士的这部佳作《把思考作为习惯》,恰好可作为认知升维的进阶指南。

马兆远

英国物理学会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只要我们活着,大脑就在思考,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它都像醉汉一样通过随机行走来消磨时间。《把思考作为习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把心灵的闪光点捕捉起来,形成对我们生活有益的知识,继而在阅读中得到印证,获得心灵成长的快乐。

陈生民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一个“学”是研读(study),第二个“学”是实践(practice),这段话“学”的完整含义是“学习”,而学习要透过思考才能达到“求知”(knowing)的目的,这是我读韩焱《把思考作为习惯》获得的第一个启示。

思考不仅是工具,不仅是方法,还必须成为习惯。学了要用,用了要反思,反思后印证所学,有用的深化,小用的改良,无用的暂悬,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循环,这才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德成善”,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我读本书获得的第二个启示。

这本书汇集了湛庐出版的所有好书的精华,韩焱读书精而不厌,萃化有实,每读一章,既能深化思考,又能落地笃行,终至充盈生命,故乐为推荐之!

任建标

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技术驱动的创新管理课程教授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做过一个被称为“白熊效应”的心理学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他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实验结果证实,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会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量爆炸、信息源难辨真伪、各种App会投其所好,精准地推送信息,加上人们的注意力短缺,我们的大脑似乎已经快速“进化”出了一种被称为“谷歌效应”的新的学习和记忆机制——即时满足、更少记忆、更快遗忘。当我们的思考不再是思考,长此以往,我们都会成为算法的奴隶。

如何把思考作为习惯?如何思考“思考”?韩焱老师的新书《把思考作为习惯》恰逢其时地为职场人士搭建了一个训练思维的“专属场域”,让我们在这个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成为常态的VUCA(“乌卡”)时代,永远保持对无知的好奇,始终充满着自信的乐观,全面掌握思维的“十力”(打破力、学习力、规划力、决策力、创新力、习惯力、连接力、心理力、复原力、交响力),养成思考“思考”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等级,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控人生。如果你对这些也感兴趣,那么一定要读一读。

迟毓凯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一个人的智商受其概括能力的影响,而概括能力则更多体现在用最简洁的概念梳理复杂的世界和人生上。湛庐近20年的蓬勃发展,产出众多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产品,离不开领航人韩焱女士“把思考作为习惯”的思维方式。本书用生动的案例、通俗的语言,展现了韩焱女士多年来对话大师、辛勤播种、十年磨剑的提炼和总结。而这些概念框架和思考习惯,无疑可以成为职场人理解自我、认知世界、思维进化的成长捷径。

李井奎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

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商业社会,我们需要智慧。而智慧的取得,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把通过阅读与思考形成认知突破,作为人生的常态。我的书房里有许多湛庐文化的书,它们都是我通往智慧的阶梯。而从与韩焱总这些年的交流中,我认识到,湛庐文化的这位掌舵人知性优雅的背后,是不断打破自己已有认知的勇气,是把思考作为习惯,不断连接具有独特思考和独到见解的高人,不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的湛庐精神。韩焱总的这本书,就是这样一种湛庐精神的体现,相信它一定能够为你更智慧地面对职场与生活带来启迪。 mn+XzwIAiLMrpN8Jvn8q86RtTr8T4tsjKKSlSzU3zVvxkgIgPnGYME6lyxkhcG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