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大目标
和实现小目标
不仅不矛盾,
还是缺一不可的共存关系。
思考力训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长跑运动,比如马拉松,假如你也想尝试一下,并把完成自己的首个马拉松作为明年的目标,你该怎么做计划呢?
我可以为你提供4种选择:
1.先尝试连续跑3千米,中间不停歇,以此来了解自己的肌肉反应和心率变化,然后再制订下一步的训练计划;
2.先不追求速度,而是使跑步时的心率保持在有氧心率区间,并以这样的心率跑尽量长的距离;
3.保证每周有3天的时间坚持跑步,不用每天都跑,而是选择周一、周三和周五每天跑5千米,这样能够让自己的肌肉有放松的时间,体能也可以得到恢复;
4.每周都在前一周运动量的基础上增加10%。比如,你上周每次跑步5千米,一共跑了3次,也就是15千米,那么这周你就要把自己的运动量增加到16.5千米,并且这样坚持下去,逐渐达到每周30千米的水平。
对于很多人来说,完成一次全长超过42公里的马拉松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但是,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构建清晰的目标思维,一个普通人也能够做到,并且这个过程实际所需的时间会比你以为的要短很多。
我想给你讲讲我的故事。我的马拉松之旅是从一次300米的短跑开始的,跑后的我上气不接下气。但时至今日,我已经完成了世界马拉松大满贯(WMM)中全部6个城市的马拉松巡回赛。从300米的短跑到全程马拉松,这个过程我用了3年多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里,我在更多的时候不是去追求完成马拉松全程,而是朝着一个接一个的短期目标努力,比如第一周让自己跑到1千米,第一个月让自己跑到3千米,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不知不觉间,就具备了跑完马拉松全程的能力。
在工作中,我接触过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其中的很多人都在抱怨,现在的年轻员工在工作上普遍缺乏事业心,不愿意挑战更大或更难的工作任务,只沉浸在自己的“小确幸”里。对此,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记得湛庐刚刚搬到新的办公地点时,为了激发公司员工的创造力,我决定给员工放权,给他们更大的自由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一段时间后,员工的离职率越来越高。后来我才发现,他们之所以离职,并不是因为感到工作压力大,也不是因为没有事业心,而是因为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重心,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事实是,他们的个人能力都很强,工作态度也很积极,但比起自由发挥,他们更希望有人能给出明确的工作指导。
于是我开始意识到,能够在职场中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其实是一项稀缺的能力。大多数人都只关注自己手头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越是具体,他们就越能完成好。如果工作要求具体到给一本书举办多少场宣传活动、每场活动请到几位嘉宾、达到多少曝光量等,很多人都有信心胜任这些工作。而如果把任务放大,变成制定年度整合营销方案、完成年度品牌推广目标,他们的信心就没那么足了。
相比完成小目标,人们在面对大目标的时候往往会显得更加没有信心,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实现大目标也有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规划得当,一样可以应对自如。
有个名叫迪亚哥的年轻人,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农场主,而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迪亚哥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一心想着除暴安良、伸张正义,成为一位英勇无畏的侠客,但他的行侠仗义之路没走多远就遭受了很大的挫折。迪亚哥拥有非常旺盛的激情和巨大的勇气,却缺乏耐心和自律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对成就的渴望越强烈,遭遇到的失败也就越惨烈。就在他对自己非常失望,开始自暴自弃时,他遇到了年长的剑客唐迭戈。
唐迭戈把迪亚哥带到了一个隐秘的山洞,用剑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他对迪亚哥说:“你只能在这个圆圈里练习剑术,这个圈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整个生活空间。除非获得我的应允,否则你一步都不能走出这个圆圈。”一开始,迪亚哥遇到了很多困难。而一旦他掌握了唐迭戈所授,唐迭戈就会教他更高超的剑术。就这样,迪亚哥最终练就了一身武艺,甚至超越了他的老师。在临别之际,唐迭戈对迪亚哥说:“如果没有首先学会掌控最初的那个小圈,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对自己的剑术也不会有那么大的自信。那个圈其实就代表着你对自身命运的掌控感,只有在你掌控了第一个圈之后,你才能够一步步获得十足的长进。”后来,迪亚哥真的成了历史上的传奇,他就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剑侠佐罗。
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一些最想实现的目标,而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先失去掌控感,因为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遭遇的压力和负荷常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承受能力。而掌控感对于我们实现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我们会相信自己的行为对达成目标有直接的影响,心理学家称这种心理机制为“内控点”。与之相反,如果丧失了掌控感,我们就会更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目标能否达成更大程度上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这就很容易让我们与目标渐行渐远,心理学家称这种心理机制为“外控点”。
如果我们能够妥善规划达成目标的过程,先把精力集中在一些自己可以掌控的小目标上,比如佐罗的小圆圈,我们就能够获得至关重要的掌控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然后,随着你的努力范围逐渐扩大,积累资源、知识、自信和能力,你就能不断扩大这个圈,掌控更大的领域。就像佐罗一样,他从一个小圈开始练习,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最终成为一代传奇。
心理学家把我们想要达成的大目标称为“延展目标”,把我们为了达成大目标而分解出的一个个小目标称为“中心目标”。你只有先缩小 注意力聚焦的范围,才能有效地扩大能力范围。
奥美互动全球首席执行官布赖恩·费瑟斯通豪(Brian Fetherstonhaugh) 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制定出了一套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他将一个人从进入职场直到80岁的这段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中心目标”,分别是“寻找职业甜蜜区”、“锚定自己的‘尖峰点’”和“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而这些目标都指向一个“延展目标”,那就是实现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布赖恩把这套规划方案写进了著作《远见》里,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认可与实践。
在职场中,领导交代的任务有大有小,但不论接到什么样的任务,即便知道应该区分“紧急”和“重要”,很多人还是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给自己制定一个超出现阶段能力水平、不切实际的目标。这样的结果是他们经常顾此失彼,在截止日期逼近时慌忙赶工,最后的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是,他们没能制定适合自己的中心目标。
我的一位作者,他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如期交稿,这并不是因为他缺乏写作思路,或者有严重的拖延症,而是因为他一直有一种观念,那就是自己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要是完美的,正是“完美的作品”这个目标让他按时完成写作变得特别困难。比如,他会写很多个开头,但他总觉得那些都不够好,这严重妨碍了他的写作进程,所以他每次都会习惯性地把写作拖延到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他不仅要经受一整个星期的煎熬,而且依然无法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最后只能在绝望中匆匆写出一篇文章来交差了事。
我给他的建议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你先想办法做到按时交稿,然后再考虑如何让它更完美。”但是,这个建议对我的这位作者来说并不奏效。他觉得,如果仅仅是为了交稿而强迫自己去写一篇平淡无奇的文章根本无法接受。但实际上,当他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进行写作时,他写出来的文章从质量上来看也很一般。
于是,我就又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对于某一个主题,你不要只写一篇文章,而是要写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只要写出来就好,一个句子都不要改动,写完就放到一边去。而对于另一篇文章,他要使出浑身解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好。
他接受了我的这个建议,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行云流水地写完了第一篇文章,提前交稿。然后,他会再坐下来安心构思自己心目中的那篇完美文章。在跟自己缠斗了整整一个星期后,他在截稿日的最后一刻又交了一篇文章。
结果他发现,编辑最后选择的文章,竟然是他最先完成的“及格水平”的那篇文章。他很困惑地去找编辑,问是不是搞错了。这时,编辑给他看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是对100位铁杆读者进行调查后得出的。他们对“及格文章”的评分高于“完美文章”。
有时我们越是追求完美,就离完美越远。 这种时候就不如先用一个小目标(按时完成达到最低要求的文章)作为提升和改善自己工作状态的第一个“圆圈”,这个小目标帮助我的这位作者认识到,完成一篇文章并没有那么难,改进一篇文章的基础是先去完成它,写得快并不一定表明质量就不够好。我和编辑老师正是用这样一个小目标,打破了这位作者之前的执念,帮助他在前进的道路上破除了障碍。
让我们回顾一下本章开头的那个思考题:如果你想把完成自己的首个马拉松作为明年的目标,你该怎么做计划呢?我可以为你提供4种选择:
1.先尝试连续跑3千米,中间不停歇,以此来了解自己的肌肉反应和心率变化,然后再制订下一步的训练计划;
2.先不追求速度,而是使跑步时的心率保持在有氧心率区间,并以这样的心率跑尽量长的距离;
3.保证每周有3天的时间坚持跑步,不用每天都跑,而是选择周一、周三和周五每天跑5千米,这样能够让自己的肌肉有放松的时间,体能也可以得到恢复;
4.每周都在前一周运动量的基础上增加10%。比如,你上周每次跑步5千米,一共跑了3次,也就是15千米,那么这周你就要把自己的运动量增加到16.5千米,并且这样坚持下去,逐渐达到每周30千米的水平。
事实上,以上4种选择都是正确的。完成一次马拉松是一个“延展目标”,这在很多人看来就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如果你能把这个大目标细化成短期的具体计划,问问自己明天、下周以及下个月能取得哪些进展,那么就更容易获得成功。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通往延展目标的路上设立很多小目标,也就是“中心目标”,这样就能大大提升延展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我个人以及湛庐的很多高管就是这种方法的实践者。就拿我本人来说,我的跑步生涯有3年多,在这3年里,我正是通过达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才得以顺利完成一场又一场马拉松。如果我每天都要问自己几遍:“我什么时候才有能力跑完马拉松啊?”那我肯定早就泄气“躺平”了。
我下一步的目标是有效地缩短自己完成马拉松的时间,那么我又要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有序推进。相信你也能够像我完成马拉松一样,通过达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来向你特别想实现的大目标迈进。
现在我们知道,构建规划力,就是培养将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的能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目标上,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小目标,再去衡量自己与大目标的距离缩短了多少。有规划力的人,不仅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还能有效带动整个团队,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更清晰的目标感,最终推动整个团队实现共同的大目标。
文静是湛庐的一位策划编辑,也是项目小组的负责人。一个项目小组通常包含策划编辑、文字编辑和营销编辑三种岗位。文静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总是在担心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文字编辑看稿的进度如何?营销编辑能不能找到一些新的方法来推广本项目组的图书?已经出版的图书销量如何?她感到很多事情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常常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时候她甚至会想,是不是自己不适合出版这个行业?如果你是文静的主管,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可以提供给她呢?
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一下文静的诉求。对于现阶段的文静来讲,她的延展目标是要成为一位游刃有余的图书策划编辑和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实际上,这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对选题的辨别能力、发现卖点的策划能力、编辑文稿的文字功底,以及营销意识、销售策略和技巧等。这些“十八般武艺”不是一天就能掌握的,所以,文静应该把这个延展目标拆分成更多小的中心目标,一步步去完成。
比如,她可以为自己设置第一个“佐罗的圆圈”,就是先提升自己的策划能力。她要把全部的精力投注在挖掘一个选题的卖点上,钻研如何帮助读者完成某项任务,如何选择一个好的书名,如何打磨目录,如何把最精彩的章节用更明晰的结构和更抓人眼球的版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她的第一个小目标是要让自己对于选题的理解、把控和呈现做到最好。
一旦她自己的这部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也就能同时带动团队的其他成员。当她的策划做得更好、更细致的时候,文字编辑就能得到更明确的指导,高效快速地完成自己的编辑工作。她从书中挖掘出的核心卖点和目标受众等信息,也能启发营销编辑给出更多更有创意的营销方案。也就是说,只有立足于自己目前的能力,画出一个合适的“佐罗的圆圈”,制定一个自己可以掌握的小目标,我们才能一步步稳健地扩展自己的能力圈,实现更多的中心目标。在这些小目标一个个都顺利达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带领和鼓舞团队最终实现大目标。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当中,追求大目标和实现小目标之间不仅不矛盾,还是缺一不可的共存关系。如果你只能看到小目标,就容易看不清方向,一直在山脚下打转。而如果你只盯着大目标,好高骛远,更是做不到凭借一口气就登上山顶。
未来,有规律可循、边界清晰的友好型工作会越来越少,而复杂的、缺少明确规则的棘手型工作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从中心目标到延展目标”的目标思维,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以驾驭的小目标,在志存高远的同时日积跬步,最终脚踏实地登上梦想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