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
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
你对人、事、物的看法。
思考力训练
一家公司收到了一批求职简历,你认为以下哪种简历更有可能提高求职者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
1.没有附上任何照片的简历;
2.附上了漂亮照片的女性的简历;
3.附上了帅气照片的男性的简历;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面试机会的可能性上,帅气的男性比一般的同性求职者要高出一倍,但是漂亮的女性获得面试的机会却比长相一般的女性更少。
在面对一个陌生人时,人们往往会根据外表和着装这些容易被观察到的特征,对这个人做出整体的判断。所以,几乎所有的职场达人都会告诉你,在与人初次见面时,比如面试、商业洽谈等场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但这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当所有人都在刻意营造良好形象,我们该如何分辨人们的真实状态呢?
想要准确识人,你首先要了解“光环效应”这个原理,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通过外表形成对一个人的整体判断。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进行了一项研究,他要求军官从智力、体力、领导力和性格等素质方面给士兵们评分。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军官们似乎一致认为,相貌堂堂、身姿挺拔的士兵肯定射击百发百中、内务优良、多才多艺。桑代克称这种现象为“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独立客观地区别和衡量不同的特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们会在心理上创造并且保持连贯统一,来降低自己的认知失调。
光环效应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举个例子,有一家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每天要接到上千个电话,有的问题能够马上被解决,有的问题则需要客服人员查询之后才能给予答复。在随后调查服务满意度的时候,那些问题得到即时解决的客户对服务满意度的评价明显高于那些问题没有立刻得到解决的客户。
这个结果没什么好奇怪的,但是一些细微的地方很有意思:在问题得到即时解决的客户里,58%的人都觉得自己的电话很快就被接听了,只有4%的人认为自己等了很久;而那些问题没有得到即时答复的客户中,只有36%的人认为自己的电话很快就被接听了,高达18%的人认为自己等了很久。实际上,这家公司配备了自动应答系统,不同客户的等待时间并没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光环效应影响了人们对自己等待时长的判断。
光环效应不仅能减少认知失调,同时还是一种启发、一条经验法则,人们用它来评估那些不好直接判断的与事物有关的信息。我们总是倾向于抓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看上去很客观的相关信息,然后把一些模棱两可的因素说成是这些信息的动因。可以说,光环效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偏见,在无形中塑造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光环效应是思维连贯性形成的部分原因,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更有可能把对一个人的某个特质的偏好迁移到对他的整体判断上。比如,我们看到一位运动员既英俊又健壮,那么我们会倾向于认为他的运动能力一定很强,反之,我们就很可能会低估他的运动能力;如果我们看到一位女士既漂亮又健谈,那么我们可能会高估她的智商,而如果这位女士相貌平平,我们可能就会低估她的智商。人们也常常会认为,一家成功公司的总裁必定是头脑灵活、讲究方法、行事果断的人,可是当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变得糟糕时,人们又会认为这位总裁头脑糊涂、僵化死板、独断专行。
光环效应的影响的确是太大了,你可能常常会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前后不一的。由于光环效应的存在,我们很容易把因果关系抛到脑后,有时候错觉就是这样产生的。
光环效应是人类认知模式中的一种“快捷方式”,会让我们对他人产生错误的判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沃伦·哈丁效应”。沃伦·哈丁(Warren Harding)正是那个公认的历史上最烂的美国总统。
1899年的一个清晨,在美国俄亥俄州一家环球酒店的后花园里,两位男士在并坐擦鞋的过程中相识了。其中一位是律师兼议员哈里·多尔蒂(Harry Doherty),他纵横政界,非常善于把握政治机遇;另一位叫沃伦·哈丁,是来自俄亥俄州某个小镇的报纸编辑。多尔蒂只看了哈丁一眼,就立刻被他吸引了。那一年,哈丁35岁,是位不折不扣的美男子,不仅女性会这样评价他,甚至连男性都会对他帅气的外表大加赞赏。
此时,多尔蒂不断打量着哈丁,一个念头像闪电般击中了他:这个人能不能在自己的助力下成为一位伟大的总统呢?事实是,哈丁除了长得帅气之外,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虽然在结识多尔蒂一周之后,哈丁就在他的帮助下当选为州议员,但是随后他不间断地从一个政府部门调到另一个部门,却从来没有取得什么可喜的政绩。好的一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越发仪表堂堂,所有见过他的人都会说:“这个人长得真像一位总统啊!”
时间很快来到了1920年,距离多尔蒂第一次见到哈丁已经过了21年,在这21年里,多尔蒂一直在支持和培养哈丁。也就是这一年,多尔蒂不顾哈丁的反对,坚决说服他参加总统竞选。后来,哈丁不仅参加了总统竞选,而且还真的赢得了选举,顺利成为美国总统,但是,仅仅在就职两年之后,哈丁就因为中风而猝死了。绝大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哈丁虽然长得最具总统风范,但他依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失败的总统之一。
面对相貌出众的人,我们常常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认为他们真诚可靠、聪明过人、感情丰富、温柔友善、乐于助人、易于合作,而他们似乎也的确生活得更加幸福。 外表迷人的政客通常会赢得更多的选票;长得好看的职员往往薪酬更高、更容易得到提拔;相貌端正的律师有着更高的价码。而笑意盈盈的面容往往会激发我们购买商品的欲望,难怪精明的销售员和房产经纪人总是面带微笑。
这种沃伦·哈丁效应,也常常出现在职场当中。
回到本章开头的那个思考题:哪种简历更能提高求职者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呢?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面试机会的可能性上,帅气的男性比他的同性求职者要高出一倍,但是漂亮的女性获得面试的机会却比长相一般的女性更少。
为什么漂亮女性获得面试的机会反而要更少呢?
首先,研究者注意到,只有当招聘公司自己来筛选简历的时候,美丽的外表才会对女性产生负面影响,公司内部的筛选人员更加青睐长相平平的女性。如果是借助其他职业中介机构,那么,公司之外的简历筛选员会对所有女性求职者一视同仁,不分美丑。
其次,公司内部绝大多数的简历筛选人员都是女性,对她们来说,美女求职者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而中介机构的女性筛选人员就没有这样的忧虑。如果某公司雇用了一位美女,中介机构的筛选人员很少会有机会再见到这位美女,但公司内部的筛选人员则很可能天天都要和这位美女碰面。
这种不自觉的嫉妒心理是一种带有偏见的无意识反应,我们不会承认自己对待他人时有不公正的行为,却常常会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这样去做。
沃伦·哈丁俊朗的外表被打造成一道头顶的光环,这道光环掩盖了他平庸的资质,导致选民误以为他能力出众,把他推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在现实生活中,你肯定不希望被这样的光环蒙蔽,那怎么做才能打破光环效应呢?
假设你是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你对人力资源部门负责面试的员工近来的表现和工作成效有些不满意。他们要负责对每一位应聘者进行15~20分钟的面试,你曾经要求这些面试官在面试中要多涉及一些话题,尽量对面试者做出较为客观的整体评价。但实际情况是,这种面试的效率并不高。面试官在面试时,会按照个人的喜好来做出最后的录用决定,而这个决定也会受到面试官当时情绪的影响,所以通过面试的人最后留存的比例不高。因此,你特别想找到一个能够提高面试效率的方法,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
就像前文讲到的,由于光环效应的存在,人们很难排除因个人喜好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对最终判断的影响。所以,为了消除光环效应的影响,面试官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提高面试的效率。
著名心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曾经对以色列国防军面试新兵的工作进行过优化改进。他摒弃借助面试官的整体评估给面试者打分并筛选新兵的方法,转而要求面试官从个性特征的六大方面对新兵进行评估。面试官要为应征者的每一项个性特征单独打分,而最后的结果要由计算机根据一个特定的公式给出,面试官不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任何干预。
卡尼曼为招募新兵制定的方案,能帮助面试官尽量客观地从更多角度全方位评估面试者,包括责任心、社交能力以及勇气等。同时,他还要求面试官按照固定的顺序去测试新兵个性特征的六大方面,并在进行下一项测试之前,对前一项测试按照5分制来打分。面试官唯一的任务就是,找出面试者过去的经历中与某项个性特征相关的信息,并据此给出分数。
卡尼曼认为,面试官的作用就是提供可靠的测定值,而关于预测有效性的工作不归他们管,而应该由计算出的总分来决定。按照卡尼曼提出的方案面试几百次之后,新兵指挥中心收集了对新招募的士兵的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面试过程的效果与原来的方法相比有质的飞跃。
我们完全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优化企业招聘,这种招聘方式上的改变,能够让新员工的素质有大幅度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免受光环效应的影响,面试官必须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关于某个特征的信息的采集,并对这个特征进行打分,完成之后才能开始下一个,不要越过某个特征去评测其他特征。在评估每一位候选者时,都要把个性特征六大方面的评分累加起来,最后雇用得分最高的人。即使你认为其他候选人更合适,也要尽量克制自己。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按照这种方式操作,企业就能找到最合适的人选。这比依据主观判断来招聘人才要有效得多,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光环效应和第一印象对面试官决策的影响。
卡尼曼的这种筛选新兵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到现实中的许多具体问题上。比如,团队的领导可以把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列出来,做到知人善任,避免任人唯亲。又比如,有人在理财时,一看到某个产品高额的收益率就冲动买入,却没注意到高昂的手续费,算下来实际收益并没有高多少。所以,不能只盯着理财经理最想让你看到的收益率,还要冷静下来仔细阅读交易细则,搞清认购费用、锁定年限、赎回手续费等细节条款,这样才能打破光环效应,选出真正的收益率最高的理财产品。
俄国文豪果戈理在《钦差大臣》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倾家荡产的赌徒被误认成微服私访的大臣,于是他的蛮横无理被看作在掩饰大臣身份,他的贪得无厌被当地豪绅当作了攀附的阶梯。他天花乱坠地吹嘘自己,让所有人投来欣羡的目光。为了讨好这位假钦差大臣,人们都只盯住他身上的光环,而没有留意他露出的破绽,直到他逃走,都没有人发现他其实是冒牌货。
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把视线停留在那些别人故意留给我们看的地方。让自己站得远一些,从更宽广的视野观察、分析和思考,就能发现光环下隐藏的人、事、物的本质,以做出更好的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