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次序
我小时候读私塾,先读《三字经》《千字文》,然后是《四书》《诗经》《易经》。都要读熟,都要在老师跟前背诵,背得出了,老师才教下去。每天还要理书,就是把先前背熟了的书轮替温理一部分,背给老师听。这样读书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是广泛地认字,二是学说古代的书面语言,那是跟任何地方的方言都不相同的一种语言。然后读《左传》,这才开始听老师讲。《左传》开头是“郑伯克段于鄢”,什么叫“克”,什么叫“于”,老师给讲成苏州方言,我明白了。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报春草堂
余记幼时附读于悬桥巷陆氏,读书处曰报春草堂,堂前墙旁,植蝴蝶花颇多,其景如在目前。
1975年4月11日日记
(第一时)先生上国文课讲欧阳永叔《李氏东园亭记》。篇中言幼时游此园之景象,与此时之景象变而大不同,叹年光之倏忽,踪迹之无常。余因而忆及六七岁时,陆氏住悬桥巷,余与其诸昆季同学宅中,有报春草堂及某亭某轩,庭中梅树数十株,杏李等亦多,解馆及课余,相与嬉戏其中。今宅为其族中卖出,彼家遂迁至萧家巷,且此宅亦屡易姓矣。不定人事,思之心呆。
1910年11月24日日记
“弗熟而不得进膳”
幼时在塾中读书,便不甚聪敏。诗、易两种,最受其苦。大人于夜中督之,曾以弗熟而不得进膳。
1914年3月6日日记
幼年习五经,背诵私塾之侧,均能上口,手掌未尝戒尺。
《十三经索引》
八九岁时“开笔”
我八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开笔”,教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他提示道:“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我依他吩咐,写了八十多字,末了说:“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就在“尔”字、“乎”字旁边,吃了他的两个双圈。
《论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