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从宇宙大爆炸到元宇宙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元宇宙”赫然在列。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元宇宙是大家对未来数字世界的想象共同体,每个人都有想象的能力和权利,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认知、经验、思考和想象,为元宇宙添砖加瓦或“添油加醋”。喜欢或认可它的人,会赋予它很多美好的想象;讨厌甚至痛恨或恐惧它的人,会把一些风险、隐患,甚至在这个词出现之前就有过的罪恶施加给它。正因如此,“元宇宙”引发了大量的争议、讨论,使其越来越热门。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元宇宙?元宇宙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又是怎么样的呢?

第一节 从奇点到元宇宙

我们先来看一下人类当下所处的物理宇宙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首先,存在一个巨大的能量体,即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点,它是致密高热的。爆炸的一瞬间,时间与空间诞生了。最初的高温也随着宇宙的膨胀慢慢地变低了,这138亿年来我们的宇宙经历了一个从热到冷的演化过程。

在大爆炸发生10 -34 秒后,夸克、玻色子和轻子形成,引力和强力分离,弱力和电磁力耦合为电弱相互作用。

在大爆炸发生10 -12 秒后,电弱相互作用分离为电磁力与弱力,质子、中子和它们的反粒子形成。

在大爆炸发生10秒后,中子与质子结合成了氢核与氦核。

在大爆炸发生30万年后,温度已经下降到3 000开尔文 ,电子与原子核(如氢核)结合,中性原子组成的气态物质成为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质。

气态物质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慢慢凝聚,形成了密度相对较高的气体星云,星云继续聚集,逐渐诞生了星系与恒星。

经过了近138亿年的漫长演化之后,就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宇宙。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衡量,这都是一个宏大的宇宙。每一个星系都是一个独立的子宇宙,例如太阳系。星系包含恒星和行星,恒星发光、发热、质量大,行星围绕恒星转动,例如地球这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这颗恒星转动。地球是子宇宙里的一个小宇宙,这个小宇宙演化出的人类,已经开始探索物理的星辰大海了,还将要创造元宇宙(探索意识的星辰大海)。

从数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角度来看,这些宇宙之间又有何关系和区别呢?

一、物理宇宙、生命宇宙和元宇宙

从地球、人类的角度来看,我们把宇宙演化分为五个阶段,从宇宙0.0到宇宙4.0。

(1)宇宙0.0:零宇宙(奇点)

宇宙大爆炸之前,一切归零,没有空间、时间。

(2)宇宙1.0:物理宇宙

大爆炸之后形成物理宇宙。经过约100亿年的演化,也即距今40亿年左右,地球出现了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基础。但那时还没有出现生命。

(3)宇宙2.0:生命宇宙

大约距今40亿年,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具有繁殖的特点),包括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单细胞生物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4)宇宙3.0:有人宇宙

距今300万~4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能直立行走,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这是宇宙发展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5)宇宙4.0:元宇宙

近30年来,人类开始构建持续共享的虚拟世界,将梦想照进可感知甚至可触摸的数字世界。它是一个虚实融合的、多维立体、意识交换的数字空间,并将发展成与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想象共同体。

人类早期在岩石上的绘画,可以看成是远古时期的“虚拟现实”,也可以视为混沌初开的“元宇宙”。而后出现的传说、宗教及衍生出来的信仰、文化、艺术、建筑、社群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从奇点到大爆炸后的夸克、中子、原子,会逐渐演化出有机生命、人类,进而又演化出元宇宙?

奇点是一个特殊的状态,所有一切都汇聚在一个直径为0的点,没有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没有高低粗细的空间大小,也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差异。从绝对意义上来说,它是最有序的,它的熵是最低的。大爆炸一开启,奇点这个“0宇宙”就宛如奔腾的河流,一泻千里,滔滔不绝。而后开始有了分化、有了分别,因此就有了物与物的不同。此物与彼物在一些属性上存在不同:各种基本粒子自发地形成了不同的组合,组成更高层次的物,而这更高层次的物又开始进行更多数量级的组合,最终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包含了世间万物。这是从无结构化状态向结构化状态,甚至向复杂系统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当“物”有了结构之后,就成为“系统”,只不过所处的层次不同,“物”可能是渺观系统、微观系统、小系统、大系统、复杂巨系统中的一种。其中,渺观是比微观还要小的层次,这一观点来源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关于物质世界层次新划分的“五观”论(胀观、宇观、宏观、微观、渺观)。

结构化的物,其组成要素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些是主要成分,有些是次要成分。例如头发与人的关系: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但人掉了头发,或者剪掉头发后,人基本上还是原来那个人,人是主要成分;而掉的或剪掉的头发相对于人而言,重要性低得多,是次要成分。

再如,原子核与电子。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 -15 米~10 -14 米,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例如,氧原子由1个原子核(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和8个电子组成,原子核就是主要成分,电子也很重要,是构成稳态氧原子必不可少的,但它却是次要成分。有时候,受太阳紫外线、宇宙射线、雷电、风暴及空气和山地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物质等因素的诱导,氧原子可能额外捕获了新电子,这就形成了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

从原子到分子(含有机分子),再到由分子组成的有机物,其中多个有机大分子可以形成多分子系统,有些多分子系统进化为原始生命。我们可以感受到,物的层次越多,构成物的组件越多,越是主次分明。

著名计算机专家、武汉大学教授蔡恒进曾提到:“生命的最初状态应该是从单细胞开始,大多数人倾向于先考查细胞的构造,认为先有细胞核而后才有细胞的整体。但也很可能是先产生了细胞膜,细胞膜不仅保护了细胞内部物质,而且使得细胞具备了能与外界区分开来的独立性,在此之后细胞内部才逐渐确定出细胞核和细胞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不断进化。一方面,功能为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另一方面,结构的发展又进一步强化了功能本身,最终才形成完整且明晰的构造。这个过程的要义是,功能与结构纠缠在一起共同进化,而非先有明确的结构,而后才产生了相应的功能。”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发现,在演化过程中,物与物不断组合、分解,继而在更高的层次上不断再组合,即不断形成更复杂的结构体,直至出现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这些结构体,还包括蚁群、蜂群、飞行的鸟群、蜜环菌等;有一个在美国密歇根发现的巨型蜜环菌,迄今已有2 500多年,占地70万平方米,总体重高达400吨。

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细胞膜的形成,使得有些物质开始有了边界,能区别“自我”与“外界”、“我在”与“它在”。许多具有不同属性,甚至不同层级的“我在”物(生命有机体),不断分化和组合,形成了人类,从而具备了“我思”的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和进化。

二、从“我在”到“我思”

很多人都听说过笛卡尔响彻寰宇的名句“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其实明确了“我在思考”这件事情本身是毫无疑问的,是存在的,这是高级生物具有的意识。

世间万物为何能演化出越来越复杂的结构体?为何人类不断发展,通过群聚形成了部落、城市、国家等,甚至还在探索星辰大海,移民外星球?

这是因为,世间万物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驱力,帮助自己实现从“我在”(求知、求生存)到“我思”(求真、求发展)的转变,继而帮助它物实现从“我在”到“我思”的转变。当然,这里所说的万物,包括人在内,主要是指那些能级不断上升的人,如果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六层次理论,就是指那些自我实现,甚至自我超越的人。

“我在”表示存在、活着,表示我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先是感知世界,即“求知”,希望世界或者“它物”知道我的存在,有更多存在感;继而追求更长久的生存,即“求生存”,并希望推动“在”得更精彩、更有影响力。“我思”表示“我”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能够思考。为了探索真相、追求真理,即“求真”,和进一步发展,即“求发展”,“我”不仅能够感知外界,还能自主选择,通过反馈促进外界的变化,壮大自己或壮大自己所属的系统,即改造世界。其实,“我在”通过新陈代谢,即吸纳更多的能量或养料,实现到“我思”的转变,逐渐开始具有思考的能力,有自我意识。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人类才有自我意识,动物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自我意识,具备一些思考的能力,例如,乌鸦可以利用红绿灯的间歇,将核桃类的干果丢到马路上面,借用汽车压碎核桃来获得里面的果肉。

“我在”是世界万物的第一需求。“我在”,或者说“求知”“求生存”的根本原因和蔡恒进教授提出的“自我肯定需求”类似。自我肯定需求是指,只要有可能,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般高于他认知范围内的平均水平,在分配环节他更希望得到高于自己评估的份额。大多数情况下,人类总的自我肯定需求必定大于其所在社会的当下产出,这就形成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对任何系统的管理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类之所以普遍对自己评价过高,希望获得更多,是因为潜意识里感觉生存资源有限,需要确保资源足够,甚至是富余不少,以应不时之需——本质仍是为了求生存。

其实,“求真”“求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求知”“求生存”。

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用十二个动词给我们指明了科技新物种不断变迁的十二种未来趋势。其中的第二个动词是“知化”,他认为世界正处在一个知化的过程中,即知化万物,赋予事物智慧使其更加聪明。知化意味着赋予万物认知能力,所以万物都逐渐成为计算机(或叫智能体)。笔者在原创文章《XaaC一切皆计算机和XaaS一切皆服务》 里提到了一些例子,包括数据中心即计算机、机柜即计算机、SSD(固态硬盘)即计算机、网卡即计算机等。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Kindle(书即计算机)、智能楼宇(房子即计算机)、智能摄像系统(无人机上的吊舱即计算机)、触觉手套(由meta公司推出,可视为手套即计算机)、智能“皮肤”(meta公司的Reskin,皮肤即计算机)、智能叶片(叶片即计算机 ),等等。

我们来看“知化”的一个具体的例子:手套即计算机。如图1-1所示,meta公司演示触觉手套,两个人远程握手,会有近似真实的触感。触觉手套内嵌多个执行器(一种充气塑料微型电机),并根据虚拟环境中的某些动作进行变化。

图1-1 触觉手套演示

资料来源:YouTube

无论是知化,还是万物都朝着一切皆计算机的方向发展,对应的就是从“我在”到“我思”的跃升。当然,大部分的物,尤其是无机物,是通过人的帮助,来实现从“我在”到“我思”的转变。

宇宙先有成物之美(促成“我在”),继而成人之美(促成“我思”)。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有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复杂结构体不断演化成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进而发展到高等生物,直至人类。人类又开始帮助更多的物,使其具备智能,即“我思”的能力,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人机结合的新宇宙。

致力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朱松纯教授,在2022年1月6日的文章《三读〈赤壁赋〉,并从人工智能的角度解读“心”与“理”的平衡》中提到,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创造有自主的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和社会协作能力,符合人类情感、伦理与道德观念的通用智能体。

1995年10月23日,钱学森在给戴汝为、钱学敏的信中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工作是人机结合的一项‘大成智慧’工程!……我们一旦进入这样的人工智能世界,人类也跟着改造了,将会出现一个‘新人类’,不只是人,是人机结合的‘新人类’!”

钱学森在27年前的预言距离变成现实越来越近了。随着人类不断向外(探索星辰大海)、向内(探索人体科学、脑科学)和向虚拟世界(未来将探索意识科学的元宇宙)进行深入的研究,人机结合这一新物种的各种组合、各种形态将不断涌现。刚开始出现的形态是作为人类体力的延伸和加强的结合体,继而会出现更多的作为人类脑力的延伸和加强的结合体。总之,让“物”能感知,能即时处理,实现从“我在”到“我思”的过渡,通过演化出新物种,人类将构建出更加波澜壮阔的新世界。

在人类打造的元宇宙中,除了有物理人的一个或多个化身之外,还有数字原生的虚拟人,未来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大量的NPC。渐渐地,NPC这一新物种也会不断呈现出从“我在”到“我思”的演化,甚至自我复制,或和“它物”一起繁衍后代。

有趣的是,美国SpaceX太空探索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就曾公开表示,人类生活在所谓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换句话说,马斯克认为人类极大概率是生活在高维智能体为人类创建的“元宇宙”里。您认为呢?

第二节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一、元宇宙的发展:从概念雏形到大爆发

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元宇宙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介绍了元宇宙的缘起和定义,下面我们按照时间线分享元宇宙发展历程的里程碑事件。从概念到想象(如小说、电影),再到游戏、社交、主题公园,期间推出了路线图、规划,伴随着投资、收购,巨头入场,产业链逐渐形成。现在到了各国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并着手制定发展策略和治理规划的阶段。

●1992年,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出版小说《雪崩》,书中出现了“Metaverse”一词,中文翻译为“元宇宙”,更早时被译为“超元域”。小说中的“Metaverse”是指持续共享的线上世界,使用者能够在虚拟的线上世界中互动,甚至生活、工作。故事中创造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地理位置可能彼此隔绝的人们通过各自的“Avatar”(网络虚拟化身)进行交流和娱乐。

●1999年3月,电影《黑客帝国》上映,里面的“矩阵”(Matrix)可以看成是元宇宙。

●2003年,美国林登实验室推出网络虚拟平台第二人生(Second Life),玩家可以在游戏中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比如吃饭、跳舞、购物、唱卡拉OK、开车、旅游等。第二人生被视为元宇宙的雏形。

●2007年,加速研究基金会(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发布《Metaverse路线图——通往3D Web的路径:一个跨行业的公共前瞻项目》报告。

●2010年7月16日,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盗梦空间》上映。影片剧情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可被视为对意识的元宇宙的一次成功呈现。

●2011年,韩国媒体娱乐公司d’strict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家4D主题公园LIVE PARK。

●2018年3月,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头号玩家》上映,它与肖恩·利维执导的、于2021年8月上映的《失控玩家》一起,可以作为观察、思考和设计未来元宇宙的参考。

●2019年2月,美国DJ棉花糖(Marshmello)在Epic公司的《堡垒之夜》举办了一场加长版的演唱会,共有 1 080 万同时在线的玩家观看;2020年4月,“Travis Scott’s Astronomical”演唱会吸引了1 230万玩家同时在线。

●2020年1月,马修·鲍尔(Matthew Ball,原Amazon Studios的战略负责人,现《纽约时报》作者、投资公司顾问)发表了题为The Metaverse:What It Is,Where to Find it,and Who Will Build It的文章,这是他系列文章(共九篇文章)中的第一篇。

●2020年12月,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全真互联网的概念,和后来大热的元宇宙类似。

●2021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Roblox在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大涨54.4%,市值突破400亿美元。

●2021年6月,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了文章《“元宇宙”和“后人类社会”》;7月、9月、11月,赵国栋、易欢欢、徐远重、清华大学沈阳教授的团队、于佳宁、何超等国内作者的元宇宙相关书籍、研究报告相继面世。11月11日,元宇宙产业委成立。

●2021年8月,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约90亿元人民币收购Pico公司,开始与Facebook较量。Pico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攻VR一体机。

●2021年10月,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更名为Meta,并表示,元宇宙像是一种在线社交体验扩展到三维或投射到物理世界的混合体验,它可允许分隔两地的人们共享沉浸式体验,甚至一起尝试现实世界中所无法做到的事情。

●2021年11月初,在Ignite大会上,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宣布进军元宇宙,并将旗下XR会议平台Mesh融入Teams中,且表示Xbox游戏平台将来也要加入元宇宙。

●2022年1月5日,英伟达公司(NVIDIA)在2022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宣布,将免费为个人创作者提供实时3D设计协作工具Omniverse。Omniverse是英伟达公司的实时3D设计协作和虚拟世界模拟平台,旨在通过将图形、AI、模拟和可扩展计算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成为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基础。

●2022年1月10日,据36氪报道,腾讯拟以26亿元的价格收购黑鲨业务,收购完成后,主攻VR硬件,助力元宇宙布局。

●2022年1月18日,微软公司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成为仅次于腾讯和索尼的第三大游戏公司;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纳德拉直言不讳地表示:“游戏是当今所有平台娱乐中最具活力和令人兴奋的类别,也将在元宇宙平台的发展中扮演关键的角色。”

在中国,2021年被普遍视为“元宇宙元年”。

除了上述事件之外,国内巨头网易、百度、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等纷纷布局相关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中指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主导作用、发展态势的准确把握,是对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部署。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即数实融合,有利于解决实体经济问题,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避免脱实向虚,避免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数实融合覆盖的范围很广,包含线上线下的联动,例如美团外卖、百度地图、滴滴打车等。元宇宙与数实融合有很大的交集,包括数字孪生、虚实相生(由虚返实,如3D打印)等,交集的这部分将在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状态之前,主权、实力、影响力等仍是各个国家需要着力发展的要素。中国需要自力更生,并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凸显的一个现象是,竞争从传统军事实力的竞争,发展到贸易、经济、科技、教育,乃至文化、价值观、创意、想象力和创新思想的竞争。中国必须在后面这些体现软实力的竞争领域中,也不落后甚至超越他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并明确要求,“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

在我们看来,三化融合所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包含时下大热的元宇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描绘及倡导的元宇宙不尽相同。在大大小小、各自不同的元宇宙跨越及融合之前,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可能是二三十年,甚至是一百年。随着元宇宙的蓬勃发展,相应的治理规则、法律也将应运而生,元宇宙不是法外之地。

二、元宇宙的网络基础:Web3.0

如前所述,元宇宙是人类的历史长河里的下一代网络。如果仅从互联网的历史来看,元宇宙是第三代互联网。有人称之为“3D版的互联网”,有人称之为Web3.0。

Web(World Wide Web)即全球广域网,也称为万维网,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和HTTP的、分布式的超媒体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因特网)上的一种网络服务,为浏览者在因特网上查找和浏览信息提供图形化的、易于访问的直观界面,其中的文档及超级链接将因特网上的信息节点组织成一个互为关联的网状结构。

1990年12月,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制作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 Wide Web(同时也是网页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自此开始,这个网状结构开始了从Web1.0到Web3.0的征程。为了方便理解,我们用菜农的故事来比喻。

(1)Web1.0:“只读”的互联网。类似个体户卖菜,在自家农田旁边,或者在自家门口。优点是:距离近、有自主性;缺点是:菜的种类极其有限,辅助卖菜的工具和环境都得自己准备,还得准备大量的零钱,并且缺少人流量。对应到互联网,Web1.0的用户使用网页浏览器(或叫作Web浏览器)来阅读网络信息,相当于用户参与的这个Web是“只读”的互联网。

(2)Web2.0:“可读可写”的互联网。类似农村或城镇集市中的菜市场,有专门的人或组织来管理,包括搭建场地、提供工具、整钱换零、清理和准备环境等,收取管理费或手续费。对于卖菜人而言,优点是:人流量大大增加,“拎包入住”(交租金即可),角色互选(赶集的人,除了买菜,也可以卖菜;而卖菜的,也可以来买自家没有种植但又想品尝或者喜欢的菜)。缺点是:自主性减弱,要办营业执照或获取某种资格;菜市场逐渐形成垄断地位,例如靠科技、管理水平、市场配置能力、资本和市场地位等把其他竞争的菜市场都扼杀在萌芽之中,只要愿意,菜市场管理机构可以坐地涨价,收30%甚至更高的手续费。

对应到互联网,网站从媒体属性(新闻、信息等单向传输)走向交互属性(用户创造内容,互动、双向传输);从文本走向图片、音频、视频兼具的多媒体形态。

Web2.0演化为平台,用户可以阅读,也可以发表信息,是“可读可写”的互联网。国内外的代表性Web2.0平台有:被Google(谷歌)收购的blogger.com、新浪博客、Facebook、Twitter(推特)、YouTube、Musical.ly、优酷土豆、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等。

(3)Web3.0:“可部分拥有”的互联网。Web3.0推动了价值的重新分配。那么问题来了,假设有个后来成长为食品雕刻师的菜农,闲暇时用菜市场的切削工具,将胡萝卜等雕刻出美丽的图案。这个雕刻品的所有权算谁的?可以自主出售吗?卖的钱算谁的?买主A拿着美丽的雕刻品出去炫耀(相当于宣传、传播),被爱不释手的买主B用更高的价格买去,买主A获得的差价如何分配?买主B在雕刻品上再次加工和创造,雕刻品更精细、更好看了,买主C用买主B的十倍、百倍的价格买走,买主B的收益又该如何分配呢?

下一代“菜市场”,或者说理想的“菜市场”,应该是怎样的?生产者,甚至传播者、消费者也应具备一定的管理权、话语权,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例如,菜农甚至包括买菜人,通过众筹的方式来建设和管理菜市场,大家一起讨论管理规则,最终推选经理班子来管理。虽然效率可能低,但容易达成共识,手续费将更合理,这个管理体系能够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从菜农回到互联网。上面的比喻可能不恰当,但不要小看类似的问题,当人们的生活从时长、深度和广度上在元宇宙或数字世界里逐渐增加时,人们的数字身份、社交、信用、情感、精神需求、数字资产的分配等,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Web3.0的出现之所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正是因为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总结一下,从Web1.0到Web2.0再到Web3.0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从只读到读写再到可拥有的过程,当然这里的可拥有,准确来说是用户“可部分拥有”。

而元宇宙其实就是Web3.0的一个大的应用场景。

三、下一代创意协作网

伴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逐步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的创意、创新成果以数字资产,或者数字经济结合实体经济的方式呈现,新的竞争将逐渐转向新思想、想象力、创新力、创意观念的较量。不只是竞争,元宇宙还会促进“再全球化”,成为全球大规模协作的平台。例如,以太坊想要成为永远在线、没有任何人能关闭的“世界计算机”,目前以太坊有数千个节点,每个月有4 000多名开源开发人员在以太坊工作。再如,Helium,一个去中心化、开放的无线网络,旨在为支持LoRaWAN 标准的物联网设备提供开放、大范围的全球无线网络覆盖。还有,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起的、持续了22年的SETI@home项目,是一个旨在利用连入互联网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的闲置能力“搜寻地外文明”的巨大试验项目。下面,我们以一个当前大热的数字藏品,即NFT项目为例,来说明元宇宙未来将是一个创意的协作网络。

Nifty Gateway是一个全球性的NFT交易市场,它在2021年12月举办了一次全球瞩目的交易:知名NFT数字艺术家Pak的实验性项目Merge售出了价值近9 200万美元的mass(一种代币),位列全球在世艺术家作品成交金额榜单第三,它超过了2021年3月艺术家Beeple用5 000张绘画照片组合成的NFT数字艺术品《每一天:前5 000天》的6 934万美元。

关键是,Merge是一个未完成的艺术品,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用户参与并能影响产品最终结果的新商业模式。它的起始门槛较低,一个最小的白色圆球的mass标注为m(1),即一个mass。这个项目一共发售了28983个mass,每个mass的初始价格为299美元,大众都能参与。参考者将和艺术家Pak一起实时动态影响艺术品的最终结果。他们事先写好的智能合约规定,当收藏者通过同一个钱包地址买入多个mass后,这些mass会合并,如图1-2所示。

例如,m(100)和m(20),会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圆球m(120),同时销毁原来的m(100)和m(20)。市场上总mass值是固定的,但NFT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创意十足的玩法激发了收藏者的购买热情和互动氛围,也因越来越珍贵的稀缺性,市场自发推高mass的最低价格。这个艺术品可能一直处于未完成的状态。目前体积最大的圆球至少包含了12120个mass,未来所有mass会汇聚成一个顶级圆球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1-2 Merge项目示例

资料来源:https://niftygateway.com/collections/pakmerge

四、元宇宙是怎样的数字新世界

元宇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新世界?如果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观察,元宇宙是一个怎样的网络?

首先,元宇宙是以区块链为基础,虚实融合的,由创作者驱动的,共创、共治、共享的数字新世界,简称多维共创互信网。

多维指的是虚实融合,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相融相生。物理世界的人利用技术操作其在元宇宙的化身有多种手段:AR/VR/MR/XR、裸眼3D、全息投影、脑机接口等;化身的感觉系统还具有多种维度,除了视觉、听觉之外,将来还会有嗅觉、味觉、体感、触觉等。

虚实融合如果能做到沉浸式、逼真最好,但并非如此不可,平台应该设计得让用户感到开放、自由,有代入感、创作感。例如《我的世界》,虽然像素较低,并不是很逼真,但许多儿童乐此不疲,因为它能够充分发挥用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用户体会到创作和分享的快乐。

共创是指创作者驱动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方式,用户集消费者、宣传者、生产者,甚至投资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共创、共治和共享的新经济模式,是一种“利益相关者制度”。

互信指的是以区块链为基础,构建虚拟世界的身份系统和经济系统。其底层网络基础是Web3.0这类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

接下来,我们将从能量、信息、人才、资本或价值、创意或意识这五个能极大地促进社会进步的要素入手来进一步分析。

回顾历史,交通工具解决了能量、人才的高效流动;互联网解决了信息随时流动,移动互联网解决了信息随地流动,而物联网将解决信息随物采集和流动。构建在三者基础之上的区块链能促进资本或价值随时、随地、随物地流动。区块链能跨越时空、人脉、组织乃至国家,构建多中心、原本弱信任的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之间的信任,促使参与者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并激活闲置资源,包括物质(硬件,包含计算、存储、网络)、资本、时间和人脉等。在物联网时代,区块链不仅可以链接人(如移动互联网),还可以链接物(如传感器),形成百亿甚至千亿级的网络,这样的价值网络远远超越传统的互联网。继价值互联网之后,就是创意和意识的互联网——元宇宙。

人类的第一个网络是交通网,包括拖撬、滚木、独轮车、马车、蒸汽机等,其中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网在促进人和物自由流动方面意义重大,例如,对于一个羸弱且拙于农活的天才画家来说,如果交通和住宿便利,他或许能在城市里发挥更大的价值,过上更好的生活。

人类的第二个网络是电网。电力推动了能量的自由流动,电气化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的第三个网络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它们帮助了信息跨越时空的自由流动,极大促进了信息平权和知识平权。

人类的第四个网络是区块链,或者说是价值互联网。它正在发展,将深化资本平权。

人类的下一代网络就是元宇宙。早期它让创意自由地流动并增值,后期将让思想、意识、想象力等进行充分的流动。

或许未来不久,在地球上,以人为主体构建的生命互联网(可简称为生联网或命联网),能够从万物互联开始,再结合万灵互联(或叫万命互联),让地球自身成为一个巨大的智慧生命体——智慧地球,它将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新机遇,这样给地球的更长久的“我在”(即存在)提供条件。那么,智慧地球再往后发展会怎样呢?接下来我们探讨一种新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奇点之后的宇宙大爆炸犹如开弓没有回头箭,演化出世间万物,然而万物都不可避免朝着熵增(进一步失序)的方向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万物通过“我在”发展到“我思”,努力地对抗着熵增。这貌似矛盾的两种发展方向为什么同时存在?

前面文章里,我们提到物、系统、结构体、智能体或复杂系统都是类似的东西,构成整个结构体或整个系统的组件或要素的存在度(不依赖于外物即可存在的程度)是较低的;系统越复杂,由于使用大量冗余提高可靠性导致某个组件(类似大公司人才“螺丝钉”)的不可或缺的程度(即重要性)越弱。但是,整个结构体或系统的存在度却更高。

现在看来,宇宙演化和生命演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构建更复杂、更智能,层级更高的结构体或系统。虽然构成系统的单个组件的熵增加了,存在度降低和稳定性降低了,例如在“铜+氧气→氧化铜”反应中失去了2个带负电的电子的铜离子;但是整个系统的熵减少了(更加有序),存在度和稳定性增加了,例如氧化铜。

这个演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产生新物种、新系统,它们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存在度,本质是以群体的智慧和团结的力量来对抗熵增。如同人类发展从部落到社区,再到国家和地球村,甚至还演化出了人造宇宙——元宇宙;并借助元宇宙这一意识的协作网,未来构建出更智能、存在度更高的复杂巨系统,演化出“智慧地球”,甚至“智慧银河系”。当然,最终成功的未必是我们所处的地球或星系,或许宇宙里有千千万万个星系同时努力,总有一些可能成功。

当类似智慧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进一步演化,将整个宇宙的万物都逐渐纳入它这个存在度越来越高的复杂巨系统中,或许宇宙大爆炸就到了拐点,开始收缩,逐渐形成“新奇点”。也许宇宙的百亿年演变史,将不断按照“奇点—大爆炸—奇点”循环下去。

巧合的是,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罗杰·彭罗斯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一篇论文,名为《微波辐射中存在霍金点的明显证据》。他表示,我们的宇宙是一直在循环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宇宙在大爆炸开始之前,还存在一个宇宙。这就是共形循环宇宙学,类似“奇点—大爆炸—奇点”。

元宇宙在这个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成为一个绝佳的交流、学习和训练、思想碰撞和启发的场所,因为最高效的交流便是思想、创意、意识和想象力的直接沟通。通过数十、数百亿个人,千亿或万亿个传感器,百万亿或更多的动植物的连接、协作,来改善地球的命运。例如,在元宇宙里的数字人,或者NPC,能够不眠不休地训练自己,远程遥控外太空的航空航天设备,以人机结合的方式协作奋进,发掘太空中的资源。

总之,世间万物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从“我在”到“我思”,继而帮助它物实现“我在”和“我思”的内驱力。人类如是,地球亦如是。

第三节 为什么会出现元宇宙

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元宇宙的出现,是人与地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类自诞生以来,主要面临两大挑战:生存和发展。

表1-1 全球人口增长情况统计表

从表1-1可以看出,每新增10亿人口,从原来需要几百万年,到需要一百多年,到最近仅仅需要十几年。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并满足人类多层次的不同需求,使得地球逐渐呈现出不堪重负的疲态。如何解决人类快速繁衍与地球资源有限的矛盾?

有两种方法:一是向地球以外的空间探索机会,二是在地球内优化资源配置。

(1)向地球以外的空间探索机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的天宫空间站、神舟飞船等;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等,都在不懈努力。而且,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能够移民外太空的人毕竟是少数,可能几百万、几千万人中才有一个。

(2)在地球内优化资源配置是可行的,要尽可能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提高人类单位时间的产出,由此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交互技术、5G、元宇宙,以及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如果地球上每个人都想尝试更丰富的体验,那么,满足地球所有人真实体验需求的碳排放总和,可能加速人类灭绝。元宇宙是既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大部分精神需求,又能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

二、低成本、更便捷地享受更丰富的体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类从物理世界(线下)向数字世界(线上)大迁徙,客观上促进了元宇宙更快地到来。利用元宇宙能够低成本、更便捷地享受更丰富的体验的人数,有机会增加到一两个数量级。元宇宙有可能帮助实现体验经济下沉,让更多的普通人、贫困地区的儿童体验更丰富多彩的人生或者实现一些不方便在真实环境里进行的操作和行为。例如:

●云游故宫、敦煌、埃菲尔铁塔、珠穆朗玛峰、天宫一号等。

●进行各种线上交流,比如和明星、医生、教师、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思想家等交流。

●身处异地,不坐飞机、高铁,也能以逼近真实的方式和关心的人一起共处某个场景。

●进行实验或训练的模拟,尤其是在那些危险环境或难以真实呈现的环境中,例如航空航天训练、危险工种的培训。

●未来战争形态可能会改变,热战、冷战转变为文化、创意等的较量,其中创意、创新的竞争很可能在元宇宙里发生。还有一种可能,如同全球供应链一样,跨越时空的、在创意领域的全球大协作,使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步降低各自为政、相互对峙的可能性,使战争消失于无形之中,因为参与协同、合作的力量逐渐超过分离的力量。

●社会新规章的探索,可以先在元宇宙里试行,这样可以降低试错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并减少物理的损失。

●数字孪生、数字原生和虚实相生,助力制造业,赋能实体经济。

●以小博大。通过技术手段,用更小的空间来模拟真实环境需要的数十倍的场地。例如,NOKOV高精度空间定位系统,曾用于多用户空间真实行走和交互的实验,利用动态生成的虚拟化身,提示用户避免碰撞,令人感觉空间扩大了21倍,从10米×10米扩大到64米×33米。

三、“产消合一”的经济

生产者与消费者界限日益模糊的时代已经到来。用户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感,甚至左右游戏的结果,或者是决定电视剧、电影的剧情发展。有年轻人说,不能发弹幕、发评论的视频网站就不去了,这其实也是一种从“我在”到“我思”,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影响或改造世界的转变。从纯粹的消费者,变成带有部分影响力的生产者。我们会发现,老师和学生、嘉宾和观众、教育和游戏、电影和现实等的界限也开始渐渐模糊了。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20世纪80年代曾提出“产消合一者”(Prosumer)的概念,2006年,他又在《财富的革命》一书中再次强调“产消合一”,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个性化生存正在瓦解企业基于标准化生产所形成的单一规模优势,而要求生产和服务更加柔性化。

本书所提到的产消合一,更多的是指作为产品或者服务的用户,从“我在”(消费、阅读)到“我思”(互动、修改甚至创造)的一种新经济形态。随着大多数人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如归属感、友谊、爱情)得到满足,更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需求,增强“我在”的独特感,市场朝着小众化发展。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减少中间环节,市场上出现了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的定制化模式,用户因为有着极强的参与感,往往成为忠实的粉丝,例如小米手机的用户。有的用户甚至参与到设计、制造的某些流程当中,此时用户兼具了部分生产者的角色。

在元宇宙里,因为大部分流程都是数字化的,人的创意、创新的想法更容易实现,加上元宇宙基础技术——区块链的信任和激励,可以预见,产消合一,甚至消费者集生产者、宣传者、研发者、投资者等多种角色为一身,将成为常态。有些项目中,用户甚至还能参与到治理规则的制定当中。这种社区关系的构建、产品的创造,以及规则的参与,给人带来极高的归属感、价值感和自我实现,其影响力巨大,值得重视和借鉴。

实际上,在物理世界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例如孤独图书馆背后的阿那亚社区,是消费者共建的社区;生产者(运营商)充分听取消费者的意见,甚至主动邀请消费者出谋划策。

2021年11月,Roblox的股价在财报公布后上涨了40%以上,市值跃升至620亿美元以上,甚至有段时间超过了成立了三四十年的老牌游戏巨头动视暴雪(520亿美元)和EA(397亿美元),为什么呢?我想,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消费者的参与感极强,平台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方式,使用户有机会成为生产者。

Roblox成立于2004年,是一款乐高积木风格的、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创建平台。用户可以设计自己的游戏、物品、外观和服饰,还可以玩其他开发者创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Roblox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玩家与游戏开发者后,2008年就停止了平台开发游戏,转而鼓励用户开发游戏。美国16岁以下的儿童中,有一半都在玩Roblox。正是这种从“我在”到“我思”、能造物的可能性及感觉吸引了更多的人。例如,2012年9月,15岁少年Sexton在Roblox上发布了《死亡地带》游戏,到2013年1月,他的游戏有超过500万次的游玩记录。

满足个性化、产消合一的趋势,催生并助力了元宇宙的发展。 CYrdwLZpw3XVc6JHBelymlP4aVbLxAMjqGGwyCa7CLgAYYP/EazWrOdm57KfA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