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蔡邕

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喜好辞章,精于音律,又通数术、天文。建宁三年(170),辟司徒乔玄府,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光和初,坐忤宦官,徙五原,虽遇赦,亦知不免,遂亡命江湖,积十二年。董卓当政,征署祭酒,连升数级,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初平三年(192),董卓败,受株连,被王允杀死。后人辑《蔡中郎集》。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

①“饮马长城窟行”为古乐府古题。②双鲤鱼:指书信。或因盛信木函被雕成双鱼状而得名。

【鉴赏】

郦道元《水经注》言:“余至长城,其下有泉窟,可饮马,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信不虚也。”但考此诗,似无长城窟饮马事,故知蔡邕此诗非“乐府”古辞。

但这并不妨碍此诗成为咏叹幽思的佳篇。诗歌主人公为一女子,良人从役,期年不归,日思夜梦,终不可见,客来远方,遗我鱼书,长跪而读,倍增相忆。这便是全诗的脉线走向。

前八句以“青青河畔草”起兴,用“顶真”格,由近及远,渐次推出“远道”“梦”“他乡”诸境,结于“不相见”,展示思念成空的心路历程。八句诗,两句一转,一转一进,足证女子思念之切。

中四句为全诗过渡,或顿挫。“枯桑”“海水”皆自然之物;“入门”而“媚”者,为邻里团聚之人;物、人双照双映,越发突显了女主人的悲怀无慰。

后八句,女主人的处境出现转机,良人的家书(双鲤鱼)被“客”从“远方”捎来。于是剖书跪读,终得慰藉。妙在一连串的动作(来、遗、呼、烹、跪、读)都与前面的空“思”、空“梦”形成对比,结句设问,引出良人“加餐饭”的嘱咐及“长相忆”的叮咛。

一首诗,展示了一个思念、苦闷及终获慰藉的过程,体现了艺术构思的完整性。过程很长,空间很大,可以表现的侧面很多,而诗人重点吟咏的是“梦”与“书”。一个人的世界,两个人的思念,用“梦”搭一座桥,在“书”里重逢…… 7eGZh6E1DutNHgH0Svkm4wKQMC4IqT/DXt8JrKgHQtopK9FAzOB7/eiJz7Y/Xl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