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永初中,大将军邓骘累召不应。后公车特征,拜郎中,迁尚书郎,转太史令。顺帝阳嘉中迁侍中,又出为河间相,拜尚书。两度任太史令,执掌天文历法,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与地动仪。明人辑有《张河间集》。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 ① ,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 ② ,
何以报之英琼瑶 ③ 。
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 ④ ,
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
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 ⑤ ,
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
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
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
何以报之青玉案 ⑥ 。
路远莫致倚增叹,
何为怀忧心烦惋。
①梁父:山名,在泰山东南。②金错刀:王莽铸币“一刀平五千”,因“一刀”两字用错金工艺,故称之为“金错刀”。③英、琼、瑶:据《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知英、琼、瑶皆为美玉。④琴琅玕:饰以美玉的宝琴。琅玕,一种似玉的美石。⑤貂襜褕(chān yú):貂皮短衣。⑥青玉案:青玉碗。
《四愁诗》的惆怅方向为东、南、西、北,这概括了天下家国。所以“自序”谓:此诗作于阳嘉任河间相时,“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同时指出:“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显然,序中自白,是领会此诗主题倾向的指南。
诗人的“所思”,在太山,在桂林,在汉阳,在雁门;诗人的前途障碍为梁父,为湘水,为陇阪,为风雪;诗人的心仪对象为美人,美人相赠之物为金错刀、琴琅玕、貂襜褕、锦绣段;诗人的回报之物则为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但这一切,都是假想性的。“路远莫致”是客观处境,“怀忧心烦”是主观情怀,因而四处向往,四处受阻,故“四愁”生焉。
诗歌以“我”与“美人”对举,目标始终如一;这“美人”,应当指的是君王。由此推定,这首诗的主题倾向是忠君报国。
《四愁诗》上法《诗经》,有框架已定、反复咏叹、层层递进、丝丝入扣之妙。在句式及比喻修辞上,它又师法屈赋楚骚,以美人、美玉作比,形象展示了诗人的高洁情怀。也许因为这首诗熔铸了南北诗骚之美,所以它兼有古拙与俏丽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