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35年 布面油画 106cm×146cm
乔治·德·拉图尔是17世纪法国画坛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作品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至1934年,在一个以“写实主义画家”为主题的大展上,拉图尔才获得关注。《方片A的作弊者》表现的是自16世纪起就经常出现的艺术主题,即年轻男子面对着三大诱惑:女人、游戏和美酒。画面中,四个玩纸牌游戏的人物围桌而坐,右侧的年轻男子被坐在中间的美女深深吸引,丝毫没有察觉画面左侧处于阴影下的作弊者,而拉图尔巧妙地捕捉了这个瞬间。这种奇特的构图,诙谐并略带神秘的主题发人深省,且引发了持续的讨论,后来的巴尔蒂斯(Balthus)、达利(Dalí)等画家都为之着迷。此外,拉图尔同时还创作了另一个版本《草花A的作弊者》(现藏于美国沃思堡金伯利艺术博物馆)。
《草花A的作弊者》约1635年 现藏于美国沃思堡金伯利艺术博物馆
《方片A的作弊者》局部
《草花A的作弊者》局部
1669—1670年 贴在木板上的布面油画 24cm×21cm
1888年,画家凡·高在一封写给好友的信中提到了“柠檬黄、淡蓝和珍珠灰的和谐之美”,他向朋友叙述着对一件画作的喜爱,这件作品正是出自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维米尔之手的《织花边的少女》。维米尔非常钟情于创作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除了这件作品外,《倒牛奶的女仆》也是一例,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画中正在织花边的少女神情专注,动作自然,极富瞬间的永恒之感。“织花边”是荷兰文学和绘画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用以暗示“女德”,近景中的那本《圣经》更说明了该作有着一定的教化意义。
虽然画幅尺寸较小,但画家并未受到限制。人物居中,少女手中的花边和被手指拉长的细线是观者视线的焦点,而一旁的配景则随着观看角度的不同产生一些变形,甚至出现模糊的视觉效果(正如人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一般),体现了画家的独具匠心。除此之外,柔和的光线与和谐的色彩,也令观众为之痴迷,维米尔那“静谧的诗意”令他在漫长的艺术史中与众不同。
《倒牛奶的女仆》1658—1660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约1718—1719年 布面油画 185cm×150cm
局部
华托是18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法国画家之一,《皮埃罗》在他的作品中知名度较高,旧名为《丑角吉尔》( Gilles )。此作描绘的是18世纪风靡整个欧洲的意大利即兴喜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皮埃罗,他站在画面中心,双手自然下垂,宽大的衣袖和偏短的裤子构成了他的经典形象,令人发笑。画面下方背景中的人物与皮埃罗一样都来自意大利喜剧,他们的形象和表情均带有鲜明的个性,但彼此间的互动并不明确,弥漫着一丝神秘的气息。画家采用仰角取景的方式,令画面更显沉重与凝滞,人物面无表情,似乎不堪重负。皮埃罗的形象充满着矛盾:他既是戏剧表演中光鲜亮丽、活跃气氛的人物,又是被他人孤立的小丑,这正是华托希望营造的冲突感。
1838年,该作为路易·拉卡兹(Louis La Caze)博士(以收藏18世纪艺术品著称的大收藏家)所得,成了其最得意的藏品之一。1869年,这位慷慨的收藏家将大量私人收藏遗赠给卢浮宫,《皮埃罗》也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