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首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董捷

过去人们把城门和教堂看作国家形象和实力的象征;在当代,飞机场取代了城门,而博物馆取代了教堂。欧美诸国重视发展艺术博物馆,恰因为艺术品最能反映一个民族在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积淀与创新、独立与包容,亦即所谓“软实力”,这与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至为相合。近年来,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事业发展很快,国外同行的观念与经验值得借鉴。在一些国家的城市生活中,博物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Education(教育)、Entertainment(娱乐)、Enrichment(丰富)(简称“3E”原则)概括了艺术博物馆的天职。无论知识精英还是普通民众,都会时常去博物馆寻求属于自己的新知与快乐。在欧美国家的博物馆里常能看到:夫妻、父子在一幅画作前驻足良久,反复议论;一群学生围坐着,听老师或专家滔滔不绝地讲解。随着出国游成为一种时尚,旅游的文化意涵逐渐为国人所重视,如果缺少了在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特别是博物馆里的徜徉,我们或许会对所到的陌生国度全无了解;进一步说,即使去了博物馆,却因缺乏相关知识准备而走马观花草草收场,所得依然可怜。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可以称得上“博物馆之都”。美国几乎每一座大城市,都拥有地标性博物馆。博物馆就像一个有魔力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你能最快地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文明。

十余年前,我的导师、艺术史家范景中教授要求我从故纸堆中抬起头来,到国外的博物馆去开阔视野和胸襟。我谨遵师命,至今七度访欧、两次赴美,看遍三十余座城市的一百五十多家艺术博物馆,切实体会了“美术史家都是旅行家”的深意。我很愿意邀请我们的读者和我同行,一起沉浸在艺术博物馆的古典、新潮和知性之中。 aYk2N3yr+Ne5oUEivYDhKuVHSdAhxynlXdn09L73gTqPMHu/ZndLK0p9RQf3iTX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