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万听秋:广州人民,体魄强健,举止活泼,其处事接物之兴趣,异常浓厚

讲述人生平不详。

上篇

广州气候,以地近热带,固较江南炎热,然当盛暑之际,其最高之热度,亦不过如江南之三伏天气耳。唯此间气候之最令人不适者非为炎热也,乃为潮闷;一日之中,忽雨忽晴,天际云霓,聚而不散,其情景极类江南之黄梅时节。据云此间一年中自旧历二月间起直至九月止,皆为此种天气,九月以后,则天清气朗如北平矣。

当予未至广州时,闻粤友云,中国各大都市之市政,除外人租借地外,当以广州最称完善。及至广州,见道路之平坦广宽整洁,与岗警处事之精神,颇信予友之言为不虚。吾人以历史的眼光观察,中国外地之与外人通商,以香港、澳门为最早,广州距港澳咫尺,其与西洋文化之接触,较之吾国其他各都会为早,宜乎其城市之新建设,亦比较发达。广州之市街,道路率多宽广,其长堤与永汉马路,路面系以士敏土与柏油浇成,光滑平坦,不啻上海之南京路与爱多亚路。唯横贯东西之惠爱路及惠福路两条大道,及西部由旧城基改建之太平路,尚为灰瓦与碎石合成之路面,晴则灰尘蔽目,雨则泥泞难走,行人经此,设非乘车而徒步,未有不感觉困难者也。由东向西横贯太平路,则为西关;旧为广州西部附郭之繁盛街市,今则城垣拆去与广州市合而为一。西关市街景象与广州市略殊,马路较狭窄,但异常整洁,市况极为繁盛,茶楼酒馆,不计其数,绸缎铺及金饰店,多曾荟萃于此,店铺门面均金碧辉煌,入夜电光灿烂,如入不夜之城。广州市之最繁盛区域,仅双门底(即永汉马路之中段与北段)一部分,而西关则几乎随处皆热闹场所。予闻友人云,广州富户之寓所泰半在西关,则其市况之繁盛亦良有以了。此外尚有一最热闹之处所,车马如织,行人如蚁,喧阗叫嚣,朝夕不宁,即长堤是也。长堤当珠江之北岸,为广州市之沿江马路,形势仿佛上海之黄浦滩。东起广九车站西道之铁桥,西迄沙基,长约六七里。粤人以其道路绵长,乃区分其地段为三而各别其名称,自铁桥起至天字码头止则称为东堤,自天字码头起至海珠公园止,则称为南堤,自海珠公园起至沙基止则称为西堤。东堤、南堤、西堤三部分,南堤一段较为冷落;东堤市街虽不繁盛,而沿岸屋宇,多为妓馆,一般寻花问柳者,每晚趋之若鹜;西堤最热闹,茶馆、酒馆、旅店、剧院,群集于是,故行人拥挤嘈杂,亦以此段为最甚,其热闹数倍于西关之夜市焉。珠江中船艇栉比,均依岸停泊。自东堤以迄西堤,沿岸新泊船只,密排如阵,无虑数千余艘。是等船中居民,皆系以船为家,如浙江之疍户。唯若辈类多卖淫,不务正业,吾人夜经长堤,辄见若辈沿途招客,而令游广州者,脑筋中留一恶劣之印象也。渡珠江,对岸即为河南,市况寥落,与北岸较,奚啻天壤。唯是区赌风甚盛,北岸之嗜赌者,每渡江而来此。予等进入里巷,即闻呼卢喝雉声,达于户外。亦有当门铺设檀场,聚众狂赌者。其赌博之种类,以番排为大宗,此外有牌九与三通宝等。闻当局者因借此可获得大宗收入,故不加禁阻。如欲认识中国社会之真相,当于此种环境中观察之。

广州市房之建筑,与江南及北方迥异。江南外埠之有新式道路者,其两旁之人行路,均系露天,不架房屋。广州之市街,观路两旁之人行路,大都上覆楼屋,成拱道形,人行其中,几若经过一极长之走廊。我人若乘车行于路中,左右顾盼,则见道路之两侧,皆为廊座,此种景象,为江南及北方外埠之市街所无。此种式样之人行路,行路者颇受荫庇之益,以晴日可避日光之熏灼,雨天可免雨水之淋浸,殊为相宜。又广州之市屋,率多为三四层楼,其建筑宏丽者,重楼杰阁,高出云表,望之巍峨如宫殿。盖广州自改建新式市街后,地价陡然增高,购地造房者,均多建层楼,以图经济上之利益。甚有新购之地,仅为一小方,而亦建筑二三层之楼屋者。其临街房子,自第二层以上多伸出于人行路之上,想亦半为地皮上之经济打算耳。

中篇

谚云:“食在广州。”是语也,盖言粤人最讲究饮食,全中国之食品,以粤地最为精美。予来广州,为日虽然不多,而于广州之食品,除粤人喜食之特殊食品(如猫狗蛇猴之类),为吾人所不能食者外,均已大多数领教。其果较江南及北方之食品为精美适口与否,予实不敢妄断;是或予之口味,与常人殊,不能辨其真味也。虽然,广州之食品,予固不能辨其真味,广州之饮食处所,予敢认为在全国各大都会中,可称独多。予每经一街一市,各种店铺形状之触予眼帘者,必有十余家为饮食处,非为富丽堂皇之酒楼与茶馆,即属简陋狭小之粥店与冰室(冰室即上海之咖啡店或饮冰处之类)。举目探望,大都座客充盈,人声鼎沸。就饮食店之多与食客之伙一点而观,予意是或与“食在广州”一语相符。广州之饮食店,最上等者如南堤之南园、惠爱西路之西园,是皆达官富人之宴客处所,往往一席数十金至百余金。次等者即普通之酒楼,但其价目亦不甚廉。是等饮食处所,布置均极精美,桌椅床几,均为红木或紫檀。登门宴客者,所定座位如为厅堂或房间,即得于其中挟妓斗牌,故每有以竟日之光阴,消磨于酒楼中者。广州尚有一种特殊之饮食处,即茶楼是也。江南之茶楼,只售清茶,广州之茶楼,乃为一种变相的点心店。粤人之莅临此等茶楼者,皆称饮茶,实则吃点心耳。此等茶楼有规定之饮茶时间,大概自上午八时起至十时止为第一次,自正午十二时起至下午二时止为二次,自下午三时起至五时止为第三次。普通之茶楼每日售茶,仅三次而止,其范围比较扩大者,并售夜茶,自下午八时起至十一时止。售夜茶者,每晚必邀歌妓,演唱粤曲,以娱顾客,斯时不售点心矣。茶楼所售之点心,与普通饮食店殊,系以粉面制成各种咸甜食品,形状颇为细巧,食之亦尚可口。其品类每星期更换一次,总名曰“星期美点”,此种点心,仅每日上午出售,过午则只售面饭,故喜食其星期美点者,恒往饮早茶焉。予于广州之饮食店中感觉最有兴味不能忘怀者,为广州北郊之宝汉茶寮。是地距城市约七八里,须乘汽车往。是地共有饮食处二:一曰新北苑,一即宝汉茶寮。此两家饮食处,因在乡间,故其建筑均为竹篱茅舍,别具一种风致。新北苑建有茅亭数座,亭中悬名人字画,布置已较为富丽,宝汉则纯然一乡村色彩之酒家也。论两家之肴馔,均极鲜美,而宝汉更佳。旧历五月端午,予与朋辈三四人乘车前往。是时天气炎热,汗流浃背,予等饮汽水多至十余瓶。午膳时之菜肴,最美者为一鸡三味,其烹调虽与江南不同,而味之浓淡厚薄,较之杭州西子湖畔酒馆所为之一鸡三味,实胜一筹云。

中国本部之人民,形态与肤色,固为一律,然其精神气质与体魄,乃随所居地域气候之状况而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三区之人民,彼此性质之殊而不混,几若有鸿沟介乎其间。黄河流域,因气候寒冷,其人刚愎沉毅而重然诺;长江流域,气候温和,其人伶俐机警而富思想;珠江流域,气候炎热,其人活泼兴奋而多欲望。可知地气所钟,与人文有密切之关系也。予今且述广州居民之性格。予到粤以来,观粤人体魄健旺,举动活泼,不禁生无限之羡慕,返顾自身,长于江浙文弱之邦,精神萎缩,与若辈相对,殊深自惭。广州人民,体魄强健,举止活泼,其处事接物之兴趣,异常浓厚。吾人常见粤人所办大规模之商店,每至分布其营业于全国各处;吾人又常见其贫苦之小民,赤手空拳,远游异国,困苦数寒暑,多满载而归;吾人又常见其在外国之侨民不但尽力于事业,并且热心社会公益事务,如组织慈善团体也,设立学校也,以及年来中国内地天灾人祸之赈济也,侨民莫不热心赞助,努力玉成。此种奇异之成绩,实由处事接物兴趣之浓厚,有以致之。凡处事接物兴趣浓厚者,其心目中之人生观,必为一快乐而有希望的人生观,其意会与情绪,当与彼愤世嫉俗、悲命慨时者之五中所蕴,大相悬殊也。虽然,以处事接物兴趣之热烈,以对于人生意味之浓厚,欲望乃因之而炽。粤人对于事业之兴味,历辛尝苦,不畏艰难,在全中国民族中,实莫可与之伦比;而其人欲之旺,亦与其对于事业之兴味,同高并茂。予经月余观察,敢妄将粤人心性中之重要原则,分析为二:一曰对工作与活动兴趣的浓厚,二曰对于饮食兴味的热烈。请先言其一:粤人生性不惯静默与安逸,喜处热带之环境。其处事接物,不畏艰难困苦以赴,已如前文所述。除正当事业外,凡一切热闹之举动,无论其为游戏、为娱乐与否,无论其有意识与否,粤人皆喜参与。普通人士,工作完毕,非饮夜茶即观电影,以消磨夜晚之光阴,多不耐居家闲坐。遇有纪念日或放假日,非往剧园观剧,即参加公共之集会(如纪念会、游艺会及其他市民集会等),每次集会,辄见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呼口号时,众吻狂吼,音撼山岳。此种激昂慷慨之精神,在江浙殊不多见,而粤人乃优为之。又粤人喜燃爆竹,此种习惯,固为社会上一种迷信之遗习,但在粤人则殊坦然。若辈每逢旧历令节,如五月端午等日,因须燃爆竹以酬神,而当各种纪念日,于公共场所集会或沿街宣传之际,亦喜燃爆竹以助兴。最奇怪者,若辈于纪念日乘汽车散发传单时,车中必携大宗爆竹,沿途施放。予意度之,是亦粤人好动喜闹之一种状态也。

再言其次。予于前节已将广州之饮食店,略为叙述,并以为广州饮食店林立,可作“食在广州”一语之阐明。就广州饮食店之多与食客之伙而观,已足为粤人好食之明证。予更益一事以证吾说。予于某日独酌于西园之某食店,予见邻座一客,身着黑色胶布之衣袴,科头跣足,望之颇类一厨役。予初尚不经意,继见馆役以巨大锡盘盛肴,置其桌上,斯时予好奇心起,凝神清视,则见其所食者,一为清炖鱼翅,一为红烧鲍鱼,一为鸡绒粟米,一则白汤三角鸡也。予观看出神,几乎忘餐。及予餐毕,邻座之客,亦起而至账柜付款,彼出纸币一张,为五十元之港纸。予俟彼找清他去,遂亦付款而出。归后质之友人,不禁自愧且笑。盖粤人素不重服装,彼着黑色胶布衣科头跣足者,其家业或在中人以上;予之少见多怪,诚如粤人所谓“大乡俚”矣(按:“大乡俚”即孤陋寡闻不知时务者之语,犹上海俚语中之“阿木林”与“猪头三”耳)。嗣后予常饭于酒家,对于此等衣履与状态之座客,已熟视不以为奇。由此观之,彼粤人者,家仅中人之资,且至酒店大嚼,上等富户,一饭数十金,又何待言,是岂不足为粤人讲究饮食之证明耶。不特此也,粤人所嗜之食品,其种类且较吾人所嗜为倍蓰。夫猫狗蛇猴,吾人所不能食者,粤人乃甘其味。此外予所不知之物,粤人喜食者,不知凡几。

古人曰:“食色性也。”又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粤人之嗜食好色,其亦所谓大欲乎?余尝闻信释持斋者云:凡人多食荤腥,则脏腑之气味不洁,淫欲必盛。是语也,果有真理与否,余不敢妄揣;唯见粤人,对于飞禽走兽,几乎无人不嗜,而又耽于淫乐,则彼信释持斋者之言,似乎颇近于理。予又闻人云:粤地天气炎热,且极潮湿,男女体格,因受天时影响,其性质与作用,遂另是一种变化。是语也,须质之人文地理学及生理卫生学专家,予不学无术,更不敢加以肯定或否定之批判。今姑不论其他,且从实际之情形以充吾之游记。广州蓄妾之风甚盛,富室男子一人,所蓄姬妾有多至一二十人者,中人之家,平均每一男子,有妾媵三五人,其仅有妻室不列小星者,殊不多见。此外粤地尚有一种特殊制度,名为“平妻”,即男子一人,娶妻二人或二人以上,所娶妻室,彼此名分等级相并,无大小嫡庶之别。近年以来,此种制度,颇为盛行。贫家小户之男子,苟略有积蓄,即娶两妻。夫两女共事一夫,最难相处,而予所见者多为彼此和睦,不怀嫉妒,不闻诟谇,且有互相帮助,通力合作,以处家务者,是诚奇矣。中山大学有西餐室一所,余常往就膳。予见厨役某之卧室,常有女人住宿。予所见者有两妇,此来彼往,互相轮值。予疑而询其弟,始悉两妇均厨役之妻也。区区一厨役,且置两妻,则拥巨赀者之姬妾成群,可想而知。就兹多妻制度之风行而观,语粤人为好色,谁曰不宜。

海军港务部摄于1930年代

下篇

粤人嗜音乐戏剧,兴味之浓厚,与北人等,特以南北语音各殊,金台之曲,不奏于岭南,百粤之音,不闻于朔北,故其所鉴赏,非津沪之腔,乃羊城之调。予昔居北京时,于街头巷尾,每见有扯胡琴以消遣者,音调悠扬颇有节奏,予以是知北人对于京剧之迷恋。迨此次来粤,又知粤人之沉醉粤讴,其情状正与北人迷恋京戏,不约而同。粤中人士,自读书者以至贩夫走卒,大都能引吭高歌,亦有擅长音乐者。中大有侍役数人,其卧室与予所居处相隔甚近。每值工作完毕,侍役中即有人低声吟唱自娱。予虽不谙粤语,而细聆若辈之音,则歌喉婉转,颇为悦耳。今年暑假,中大一部分学生卒业,于某日假座大礼堂举行送别会,由学生演剧助兴。是时一部分学生,粉墨登台,唱做纯熟不啻伶人;若辈苟非醉心此道,曷克有如斯之成绩乎?由此可窥见粤人嗜好戏剧之一斑矣。粤地剧场之建筑,旧式者予未之睹,其新式剧院,与上海各舞台之情景,大致相同,唯客座等第之名目略殊。上海之戏院,有花楼、月楼、优等、特别之分。广州则由各戏院自标特异之名称,如长堤之海珠戏院有所谓“共和位”“平等位”之别,而其他戏院之座位名称,又为另一种花样矣。粤剧之情节,大概为男女相悦、自由恋爱之一类,武剧几可云无。又有所谓“历史剧”者,其所取材,多为《红楼梦》或《会真记》一类之小说与传奇,如《潇湘夜雨》及《宝玉哭灵》等剧,皆若辈认为历史剧者也。虽然,粤剧之情节固多恶陋,而一览其曲本,词句典雅藻丽,颇有文学意味,虽间杂以本地之俚语,仍不失其隽妙之风格,非若京剧脚本之浅陋不堪卒读也。粤人除戏剧外,又酷嗜电影。粤人称电影曰“影画”,故电影院多标其名称为“某某影片院”,如长堤之明珠电影院,其名称即为“明珠影片院”。粤地各影戏院,不论戏馆之大小,均聘有翻译一人,于影片放映时,为观众解说剧情。北京、上海之电影院,均设外国弦乐队,奏美妙之音乐,以助观众之兴趣。粤地则无之,盖既聘翻译解答,自不能同时更设弦乐队,使有碍听讲也。粤地解画之翻译,其工作颇为忙碌。电影院放映外国影片时,为便利不识西文之观客起见,固须若辈翻译解释,而于放映中国影片时,亦须翻译出而解释。斯时之解释师,不但说明影片中之字幕,且故意杂以秽鄙或无意识之言词,似形容影片中人物之动作,借博观者之欢乐。此种怪现象,与上海游戏场演唱小调,可云毫无分别。(按:聘用翻译解释,北京之小影戏馆亦曾采用是项办法,唯必于放映外国片时为之,若放映本国影片,仍须解释,是诚粤地影戏院特有之制度矣。)

广州名胜古迹虽不多,然城市左近,亦颇有吸引游客之佳境数处。城中有中央公园,地亩极为宽广,园景布置,虽带欧化,然当夕阳西下,徘徊于其曲径通幽之处,亦足以快胸襟而舒积郁。园之正中售茶处,有大榕树一株,躯干横阔如墙垣,察其形状,殆为数百年之古树。忆在北京时,见中央公园有榆树一株,枝叶亭亭如盖,其总干之粗大,可两人抱。今广州中央公园之大榕树,实可与北京中央公园之榆树,互相媲美。城之北部有粤秀山,葱郁秀丽。山麓有镇静海楼(又名五层楼),凡五层,碧瓦朱垣,饶有古气。城南有依附西堤之小岛一座,即海珠公园;园中花木妍美,中部建一音乐亭,东首竖程壁光铜像,西首亭中,置有铜壶滴漏古器一副。是处地点热闹,夜晚亦游客麇集焉。沿西堤西行至沙基,亦有一倚岸之岛屿,面积较海珠为大,是即沙面。沙面系英法两国之租借地,在粤外人,大部居于是岛。荔枝湾,是地系广州西村之一小港,水道曲折,云树迷离,夏秋雨季,士女如云,咸来此荡舟,斯时但见港中画船游艇,来往如织。但附近陆地,并无茶馆酒楼之设置,以备游客饮食之需。予与友人,曾往游两次。粤地男女,视荔枝湾之荡舟,以为赏心乐事之举,莫逾于此,予则并不感受任何良好之印象。此种风光,非但不能与武林之西子相比拟,即春申江上之半淞园,犹胜于是处多多也。予所述之数处,皆曾经亲临,唯粤秀山尚未一往;年来心绪寡欢,游兴顿减,设非友人相伴,从不独自寻乐,故虽近水楼台,亦无意登临顾盼矣。

(《华年》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三十七、三十九期,原题《粤游所见》) phx7fxiF/YKjoXkGHRuuihV/+L8heRCKyHdI+5nqSNun7hYQwr7XU+1YDp3rLI2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