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要适体就要了解人体的生理构成,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把握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影响服装功能结构的相关因素,这就需要关注人体解剖学方面的知识。下面从对服装有较大影响的人体骨骼、肌肉与脂肪入手进行人体生理构造的观察分析(图2-3~图2-5)。
图2-3 人体骨骼
图2-4 女体横截面特征
图2-5 男、女体型差异
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男性的人体骨骼通常比女性粗壮,特别是肩骨宽,胸骨厚,四肢骨骼粗长;女性的肩部和胸廓较窄,四肢较纤细。男、女骨骼差异最大的是骨盆:男性的骨盆窄而臀平,而女性的骨盆宽而臀凸。
从人体横断面的角度来看:男性胸廓宽厚,骨盆窄且方;女性胸廓扁窄,但乳房突出,腰围纤细,骨盆扁宽。一般男性肩宽比臀宽大14~16cm,而女性肩宽比臀宽只大2~5cm。了解这些有助于表达性别区分性明显的合体型服装。
一般男性的身高通常比女性高5~10cm,体重约比女性重5~15kg。男性的肌肉发达,线条轮廓明显有力;女性的轮廓柔和圆润(女性脂肪较男性稍厚:男性的肌肉占体重的42%,脂肪占18%;女性的肌肉占体重的36%,而脂肪却占28%)。
一般女性皮下脂肪的堆积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6~18岁在身材发育基本成熟后,开始积存少量脂肪;第二个阶段是25~30岁以后,特别是生育后再次堆积脂肪。其中女性脂肪较易沉积的部位依次为腰部两侧,臀部下围,髋骨两侧,腹部上下,胸部下侧和外侧,大腿内、外侧。这些部位的脂肪沉积使女性的体表形态产生极大的改变。
人体外表形态是较复杂的,每个人都有其基本的形态,认识人体主要的外部形态与服装造型的相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应了解和掌握我国人体体型差异、各年龄段女性体型特征(少女体型特征、青年女性体型特征、中老年女性体型特征)等内容,以下是较为常见的体型特征:
(1)肩部。从正面观察肩部形态:溜肩、平肩、耸肩;从肩的横截面分析:前肩形、后肩形。
(2)胸部。从侧面观察胸部:反身、屈身;从胸部的横截面分析:扁平胸、圆厚胸。
(3)乳房。从侧面观察乳房:圆盘形、半球形、圆锥形、下垂形(图2-6);从乳沟宽度可分为:宽形、窄形。
图2-6 乳房的形态
(4)腰部。腰部可分为:直身腰、细腰。
(5)腹部。腹部可分为:扁平形、肥满形、消瘦形、垂腹形。
(6)臀部。从后面观察臀部:六角形、三角形、椭圆形、直筒形(图2-7);从侧面观察臀部:扁平形、下垂形、标准形、后翘高挺形。
图2-7 臀部的形态
一般情况下:
(1)少女体型多为纤细的直筒形;
(2)青年女性体型多为曲线玲珑的椭圆形;
(3)运动员体型多为肌肉发达的三角形;
(4)中年以后体型多为脂肪堆积形成的六角形。
总之,人体各部位不同的形态决定了女装设计和裁剪的多样性、复杂性与独特性。针对不同的体型要“量体裁衣”,在设计服装时应扬长避短,寻找能表达功能与美观的切入点,利用个性裁剪和材料的特性改变体型的不足之处,达到满足人体运动机能,同时又起到装饰美化体型作用的目的。
人体体表是人体外部的表层曲面的总称。人体测量就是对人体体表的计测,是对人体体表的点、线、面进行测量的工作。人体测量狭义上是指静态计测,而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对人体静止状态的“静态计测”和对人体运动状态的“动态计测”。
女装是直接服务于女性人体的,必须适应人体的动态性,因此其结构设计首先受到女性人体结构、人体体型、人体活动、运动规律和人体生理现象的制约。对于女装结构的适体性,即合体适穿的实用性要求,要把握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
女性人体有以下特点可影响女装的结构:
(1)女性肩窄宽而斜,窄于臀部。
(2)女性胸部呈凸起状,乳峰位显著而且相对受胸衣影响较大。胸部截面为偏正方形。
(3)女性腰位比男性偏高且腰围小,胸腰差、腰臀差比男性大,变动幅度大,上衣适宜收腰省以显示女性人体的特点。
(4)女性髋宽臀凸,上衣摆围变化幅度大,上衣摆围设计不宜过小。
(5)女性的体型特点使女装整体造型以X形、A形和H形为主,以显示女性的体态美。
女装结构设计的静态适体性,是指女性人体在相对静止情况下的三维空间形态。可是无论从女性的体型结构、性格习惯,还是人体活动等因素观察,女性人体均呈现较为复杂的曲面立体状,总是动多静少,而且活动量、运动量都不相同,放松量自然也就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要把握好女装结构设计的适体性,就必须对女性人体进行观察与分析。在运用服装号型标准进行成衣规格设计时,要充分注意女装结构设计适体性的动态要求,以满足人们对功能性、舒适性方面的需求。
“量体裁衣”概括了人体结构与服装设计之间的联系,即衣片形态的构成要符合人体的体型特点及心理要求,同时服装造型也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因此,对人体生理、心理的观察与认识、测量与研究是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