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二
掌握老年人沟通的概念与类型

【知识目标】

◇ 了解老年人沟通的概念。

◇ 掌握老年人沟通的要素、层次、类型。

【能力目标】

◇ 通过实操训练,提升沟通能力。

◇ 分析不同沟通类型,增强辨析能力。

【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对老年人的人本主义关怀。

一、老年人沟通的概念

老年人沟通是指个体或组织与老年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服务者与老年人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老年人沟通是具有专业性和工作性的沟通,多渠道、范围广的沟通,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进行,具有一定道德和法律意义的沟通,时刻以老年人为中心。这种交流主要通过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来表示。老年人沟通的内容包括帮助老年人不良情绪的疏导,及时帮助老年人与其子女沟通,帮助解决老年人的其他问题,帮助老年人学会情绪自救等。

二、老年人沟通要素

沟通要素包括沟通主体(发送者)、沟通客体(接收者)、信息、信息渠道等基本要素。主体(发送者)即信息源与沟通发起者,这是沟通的起点。编码即组织信息,把信息、思想与情感等内容用相应的语言、文字、图形或其他非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就构成了编码过程。信息通道即媒介、信息的传递载体。沟通除面谈外,还可借助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媒介传递信息。解码即译码,是接收者对所获取的信息(包括中性信息、思想与情感)的理解过程。客体(接收者)即信息接收者、信息达到的客体或信息受众。反馈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态度,接收者向发送者传送回去的反应即反馈 [1] 。例如,护理员小张说:“李爷爷,今天您的午饭按营养师的要求增加了一个鸡蛋,您要好好补充营养呀!”在这里,小张是沟通的主体,李爷爷是沟通的客体,沟通的渠道是面对面,为李爷爷午餐加蛋补充营养是沟通的信息。

沟通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也可以相互转化。上述案例中李爷爷如果给出反馈,那么此时,李爷爷就成为沟通的主体,而护理员小张就是沟通的客体。

实操训练

信息传递员

训练要求:

1.时间控制:15 分钟左右;

2.场地:室内;

3.所需道具:若干段随意选择的短文。

训练过程:

1.按班级座位顺序,纵排为一组,注意人数相同;

2.各小组用 5 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

3.教师把短文告诉每组的最后一名成员,由最后一名成员依次向前面的成员传递,传递要求口耳相接,直到传递至最前面的一名成员;

4.所有成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不允许说话、不允许回头、不允许传递任何物品、不允许发送手机短信;

5.传递结束以后,请最前面的成员将获得的信息说出来;

6.可进行多次比赛,传递的信息可多样化,信息传递正确的小组胜出。

训练分享:

1.对照沟通要素,谈谈你是如何完成要素之间的转化的。

2.有什么好的方法提高传递信息的准确率吗?

三、老年人沟通层次

老年人沟通一般分为五个层次(图 1-1)。最底层是一般性沟通,这是建立下一步沟通的开始,多为礼节性沟通。比如:“张爷爷早上好!”这种沟通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却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第二层是事务性沟通,是将已经或将要发生的事情表述清楚,不涉及个人感情、好恶、看法、评价。比如:“王奶奶,今天 10 点我会带您去洗澡。”第三层是分享性沟通,是较高层次的沟通,即相互交流、分享个人的想法与判断。比如:“李爷爷,您儿子给您买的新衣服真好看啊,颜色特别适合您。”第四层是情感性沟通,指某个人对某件事情不仅有看法,还会出现相应的情绪感受与反应。比如:“张奶奶,看见您最近人都消瘦了,我很难过。”第五层是同理性沟通,是沟通中的最高层次,是指双方达到一致认同。比如:“李奶奶,您的难过我感同身受,刚到机构来,一个人都不认识,担心和孤独是一定的。”

图 1-1 老年人沟通层次

四、老年人沟通的类型

1.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沟通中,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

语言沟通是指沟通者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将信息发送给接收者的沟通行为,是以自然语言为沟通手段的信息交流,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片或者图形。

非语言沟通是指语言沟通之外的交流,即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信息交流。包括形体语言(目光、表情、手势、动作)、空间距离、衣着打扮等。

2.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

直接沟通是运用人类自身固有的手段,无须借助沟通媒介的沟通方式。直接沟通在老年沟通中最为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直接沟通能快速建立与老年人的关系,沟通者可以通过面对面给老年人感官印象,加深老年人对沟通者的印象。

间接沟通是除依靠传统的语言、文字外,还需信件、电话、电报、网络等媒介做中间联系的沟通。间接沟通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使用也比较广泛,比如老年人与外地子女的沟通多是间接沟通。一些间接沟通的方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比如书信。

3.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信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传递和交流。正式沟通的沟通内容一般比较重要且需要留下沟通痕迹,沟通的记录一般具有固定的模式,比如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需要签订入住合同,这种沟通属于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比如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的日常照护中的沟通属于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的弹性较大,传递速度比较快,获得的信息量也比较大,但是因为非正式沟通一般是口头的方式,没有记录或痕迹,很难形成证据,因此对于重要的信息还要选择正式沟通的方式。

4.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指信息单向流动的沟通。在沟通时,沟通双方的地位不变,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收信息而不向对方反馈信息,如做报告、大型演讲等。单向沟通可以有效控制沟通时间,最高效率地传达所需表述的信息,如养老机构为老年人做养生讲座,除去互动提问的环节,大部分是单向沟通,快速让老年人掌握养生要点。但单向沟通也存在一些不足,信息是否能够准确传递给老年人、老年人能否掌握理解等都不确定。

双向沟通指信息双向流动的沟通。在沟通时,发送信息者与接收信息者之间的地位不断变换,信息沟通与信息反馈多次往复,如交谈、协商、谈判等。双向沟通是有互动和反馈的沟通,信息的传递者可以随时掌握接收者接收信息的状态,但比较耗时。

实操训练

画 图

训练要求:

1.时间控制:15 分钟;

2.所需道具:纸、笔。

训练过程:

1.给每位学生一张纸。

2.选出一位指令发出者,教师将准备好的几何图形构成的画交给指令发出者,让其描述纸上的画,并由其他学生画在自己的纸上。要求指令发出者只能发出指令不可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不可发出任何声音。

3.第二次换一幅新画,重复上述要求,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其他同学可以提问题。

4.对比两次作画与提前准备的画的相似度。

训练分享:

1.第一次作画和第二次作画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两次作画产生的准确率不同? n/axM3yv1x7S/IyxHOmw61taYIuVLbmOJckuD3BR/pmsA2eF/FztM3NaJlRrwi0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