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规避中式英语

在汉译英过程中,有些译者过分拘泥于原文内容,以对等方式机械地死译或硬译,尽管译文语法正确,但实际上不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换言之,英语是以汉语思维方式及语言结构特点来表述的形式,我们称之为Chinglish(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汉语影响,硬套汉语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从而产出的不符合规范或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式英语不同于中国英语,“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 如people mountains and people seas (人山人海), one arrow,two hawks (一箭双雕)等。

1.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与思维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的两大重要元素,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反映人类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民族文化;思维是语言的灵魂,引导与支配语言的运用,构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模式。语言学习不仅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了解与掌握的过程,又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形成过程,尤其是外语学习。

然而,不同民族的语言形式结构蕴涵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模式,它又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因素息息相关。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向另一种文字的转化,同时还表现为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中式英语是汉语思维与英语形式结构的混合体。比如,将“你的衣服很漂亮”译为“Your clothes is very beautiful”,我们用我们的汉语思维方式来翻译这个句子也是行得通的。

但汉语是整体思维,而英语是个体思维,英汉逻辑思维顺序不一样等导致了中式英语的产生。因此,中国绝大部分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掌握了语法知识,但不能用英语自由地交流。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学会用英语思维。

例1你的身材很美。

A. You have a fair figure.

B. Your figure is beautiful.

例2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

A. Otherwise, the country will fall into a mass and break up.

B. Otherwise will fall into a mass and break up.

例3春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春天,总是好的。

A. Spring is always pleasant no matter where it is.

B. Spring, no matter where it is, is always pleasant.

以上B句型都是典型的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而产生的Chinglish(CE),而A句才是规范的英语(SE)。因为英汉的逻辑思维顺序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试着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翻译汉语。

2.翻译方法不当

多数中国学习者写英语作文,实质上也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写作者往往用汉语思考,脑海出现的先是汉语句子,然后再依据汉语句子译成英语。但是我们都知道,好的译文不仅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而且在形式上也非常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流畅自然,这也是翻译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在翻译和英文写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翻译理论知识以及足够的翻译练习,中国学习者无法摆脱汉语字面的束缚,往往采用不恰当的翻译方法,按照汉语习惯组合英语句子,这样做就会在翻译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

一是违背语法规则。我们在初学英语时,翻译句子时会经常照着字面意思逐词逐句地翻译,这样很容易违背英语的语法规则。

例:如果你不会喝酒,最好不要学了。

If you cannot drink, you’d better not learn.

学喝酒不是学某种技巧那样的“学”,“会不会喝酒”实际上指的是有没有喝酒的习惯,所以可以说成: if you don’t drink, you’d better not do it.

二是重复累赘。由于对英语的单词含义缺乏透彻的理解,中国学习者往往使用具有重复意义的单词,造成了“中式英语”的产生。如“书房”a study room,“舞会”a dance party,他们没能理解a study或a dance本身就具有完整的意义。汉语中,有时我们为了平衡或押韵,经常使用两个意义很近的词,但是英文要回避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却未意识到这一点,便逐词翻译汉语的同义重复,造成中式英语的产生。

例:协助并帮助help and assist

坚定并坚决地firmly and resolutely

译文中的一个词已完全传达了原文的意思,根本不需要用两个词来表达。

三是过分使用修饰语。有时候我们在写文章时会用一些修饰语,但有些修饰语有时用得过分强调,在英语中是不能被接受的。

例:

A: We have to concentrate our efforts on agricultural reinforcement

B: We have to concentrate on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emple is due to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

B: This temple has endured because it was solidly built.

A句中包含了太多的抽象名词,使句子变得复杂僵硬,难以理解,而B句表达的意思明确清晰。

四是搭配不当。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不是语法错误而是更深层次的搭配不当。

例:学校食堂的青菜价格很贵。

The price of the vegetables in our dining hall is very expensive.(CE)

The price of the vegetables in our dining hall is very high.(SE)

该例子属于典型的词汇搭配不当。学生在学习“expensive”时,只记住了汉语的字面意思,即“贵”,却不知词语的搭配和语境。事实上,当表示某件物品“贵”时,可用“expensive”,但表示价格的“高”时,则应该用“high”来表示。

3.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语言和文化共生、共存,是文化本质的部分反映。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描述文化、包含文化、象征文化,因而对文化的发展起着明显的影响作用。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属于东方文化,它与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通过汉英语言反映出来,从而导致了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支。倘若语言学习者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而在英语表述中想当然地套用中国文化,那就很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乃至引发文化冲突。比方说汉语的习语“攀龙附凤”,如果我们用英语表述的话,很容易翻译成“climbing up with dragon and phoenix”,但实际上应该翻译为“worship the rising sun”。

在中西方语言交流中,这些中式英语,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仍将造成这样那样的误解。由此可见,对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习者来说,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中国人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典型的东方圆式思维方式,与西方的直线型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母语对英语的负迁移很大,汉语在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各个层次上特有的诸多特征,总是被学生有意无意地迁移到英语中去,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式英语。所以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应尽量克服用自己国家的文化习俗、语言习惯来组织语言。那么,如何让译者尽量减少中式英语错误呢?

(1)培养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模式

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语感以及培养英语思维模式,克服母语干扰。要快速提高语感,就得注重培养我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了避免学习者把汉语的语法、句型等生搬硬套到英语中去,就要注意训练其模仿能力,而阅读恰恰有助于模仿。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选择一些符合真实生活的英美作品,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了解其社会文化背景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中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阅读是其语言输入的最佳途径。阅读不仅能加深理解和积累知识,帮助拓展写作内容,使学生接触和熟悉英文的写作结构、上下文的呼应、内容的连贯等功能,而且能帮助学生熟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克服汉语思维方式的负迁移,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多背好文章、范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克拉申(Krashen)总结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输入——过滤——吸收——组织——监控——输出。语言输入量越大,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最终英语写作能力就提高。同时要多听标准英语广播,如BBC和VOA等,多参加英语角,要加大英文原著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量和词汇量。为了避免中式英语,只有培养对语言的浓厚兴趣,提高自身双语语言能力,扩大知识面,平时多加练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式英语”的使用。如:(错)Today is cloudy. (今天多云),英语语法中表示天气、时间和距离,常用it做主语。(正)It is cloudy today.

(2)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加强英语文化教学

在学习英语中,教师应把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纳入其中,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对英语的影响。在课堂上,导入西方文化内容,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文化对语言的不同影响。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并善于发现总结其特点。克服母语负迁移心理,逐步养成学生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老师应该让学生熟悉常用汉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多介绍一些地道的、常用的表达方式,以及东西方人在遣词造句上的不同,同时,让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名言警句,使其能在英语写作和翻译中恰当地应用。文化教学可以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外语教学实际上包括了语言形式的教学和文化意义的教学。这种不断的积累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克服中式英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的同时,应该注意文化差异的对比讲解,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教师还可以针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的问题,联系两种语言的文化习惯、背景,引导学生加以对比,进行双文化教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文化沉淀,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运用自如。如: He is a big apple.这里“big apple”是大人物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是个大人物。还有: He is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这里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他穷得叮当响,因此只有了解西方文化,才会理解这种修辞的意义。

(3)要学会在适当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语言

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词,要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合上下文的词,使思想连贯、内容完整。最好使用教材提供或自己熟悉的句型,不要生编硬造,可以平时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型。例如,当看到“头”字时,我们就十分自然联想起英语里的“head”,但更要研究其深层含义,即在特定语境中“头”字的内涵和外延,例:

她正在梳头。She is combing her hair.

一辆小车停在桥西头。A car was parked at the west end of the bridge.

让我从头讲起吧。Let me tell the story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他头天上午就来了。He came here on the previous morning.

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其母语和文化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因而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将其应用于英语学习,形成中式英语。从事英语教育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中式英语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帮助他们意识到错误。此外,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语法知识的传授,并通过不同方式向学生介绍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减少中式英语现象。 4tpPSYJmU0A2IP/m85pjcoUlFGbhpSelnRMhhYUd6Rvs8KuMsxmhzamivsZx6Q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