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褒衣博带
——独特的服饰传统

学习导入

如果将中华民族服饰同世界上其他民族服饰相比较,就会发现在许多方面都会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中国服饰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服饰制度,是具有自己的文化内涵特征的服饰体系。中国的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中国古代服饰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

一、华服独特的形制风格

华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华服注重内在的本质精神,至于人体的形是否完美匀称并不重要。因此,从当时的审美观出发,用宽大的袍衫将人体遮蔽起来,不予表现。同时,为了追求高于形的精神,还用夸张大袖、宽襟、衣带披帛来造成飘逸的感觉。这种否定和超越形体的存在,可以让人进入理想的精神世界,如图1-2-1、图1-2-2所示。

(a)

(b)

图1-2-1 商周贵族服饰

(a)

(b)

图1-2-2 战国时期服饰

华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服装款式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图1-2-3)、“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图1-2-4)、“襦裙”制(襦,即短衣)(图1-2-5)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的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图1-2-3 上衣下裳

图1-2-4 深衣

图1-2-5 襦裙

1.基本结构

华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 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rèn)、衿、裾、袖、袂(m èi)、带、韨(fú)等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dú),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为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华服有三种长度,即襦、裋(shù)、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gē),袖口称为祛(qū)。一套完整的华服通常有三层,即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2.交领右衽

华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作交领。交领的两直线相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华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如图1-2-6所示。

华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为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为右衽,反之称为左衽。这就是华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它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直领(图1-2-7)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盘领(图1-2-8)是男装中比较多见的一个款式,领型为盘子状的圆形,也是右衽的,右侧肩部有系带,在汉唐官服中采用,日常服饰中也有盘领款式。

图1-2-6 交领

图1-2-7 直领

图1-2-8 盘领

3.褒衣广袖

华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华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华服的袖子又称为“袂(m èi)”,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华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华服都是这样。华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一直以来,华服袖子的标准样式就是圆袂收祛(qū),先秦到汉朝所反映的实物无一例外都是如此。因此,除唐以后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华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圆袂收祛。

“袖宽且长”是华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点,华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主要用法有:参与日常体力劳动的庶民服装、军士将领的戎服、取其紧袖保暖的冬季服装等。有时候历史上各朝代的经济文化和审美关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汉唐时期贵族礼服多用宽广大袖,宋明时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4.系带隐扣

华服中的隐扣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华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是显露在外面。华服通常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即完成穿衣过程,如图1-2-9所示。

(a)

(b)

图1-2-9 系带

二、华服的色彩、质料与款式

华服的色彩是对现实世界色彩的提取,不仅具有观赏效果,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受五德始终说和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在不同方位、不同季节及不同场合,都会搭配不同的服饰颜色。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并上升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此外,一代流行色可上升到与国运兴亡有关,按照五行说,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一代胜一代。如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等。

华服的质料主要有锦(图1-2-10)、绫(图1-2-11)、绸(图1-2-12)、罗(图1-2-13)、缎(图1-2-14)、帛(图1-2-15)、棉、麻、布等,并蕴含了纺织、蜡染、夹缬(xié)、锦绣等杰出工艺。

图1-2-10 锦

图1-2-11 绫

图1-2-12 绸

图1-2-13 罗

图1-2-14 缎

图1-2-15 帛

华服的服装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如图1-2-16至图1-2-22所示。

曲裾:流行于秦汉时期,到两晋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直裾:流行于秦汉时期,后来朱子深衣继承此款式。

高腰襦裙:隋唐女子流行时装,同期流行的贵族钗钿大礼衣,就是现在日本和服十二单的鼻祖,日本和服在唐朝基本定型。

襦裙:作为女子服装,其在各个朝代几乎都是基本款式。

圆领袍衫:自唐起,开始普遍穿着。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圆领的,并且明朝时期,韩国李氏王朝的朝服几乎就是照搬明朝,韩国的韩服就是在明朝最终定型的。

褙子:宋明时期的流行时装,宋朝的礼服为大袖褙子,常服多为小袖褙子,并且为直领,胸前没有任何纽襻,有生色领,明朝流行大袖直领对襟褙子,胸前用纽扣,称为子母扣。

朱子深衣:将传统的上衣下裳分开剪裁,但缝合成一个整体名为深衣。朱子深衣为男子的祭服与大礼服,是中国式燕尾服。

玄端:周天子常服,后世公卿大臣的祭服,到了明代则为王室成员最高礼服,唐代以后,在民间基本不使用。

图1-2-16 曲裾

图1-2-17 直裾

(a)

(b)

图1-2-18 襦裙

图1-2-19 圆领袍衫

图1-2-20 褙子

图1-2-21 朱子深衣

图1-2-22 玄端

另外,头饰也是华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男女成年之后都会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戴珠花、步摇等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w éi)帽、盖头的。

三、华服服饰制度的特点

从记载来看,我国是人类最早对服装进行分类研究的国家,《五帝纪》:“帝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记载了黄帝开始对服装进行革新。说明我国很早就已经对服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而且非常完备。

在西周时期,基于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使得国家凝聚在以周室为核心的统治下,文化基本统一,服饰制度按部就班。当时服饰的主要特征是“交领右衽”和“深衣”。“交领右衽”是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就有的习俗和制度,是古代服装最初始、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是凝聚生活习惯和文化内涵的人文体现,是区别于中原区域以外少数民族的最明显的服装特征。“束发右祍”是华人的明显标志,而“披发左祍”则是少数民族的标志。

秦朝统一中国后,全国统一律令制度,其中就有服饰制度,但秦朝很短暂,服饰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到了汉朝,汉高祖任用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遗存的礼仪制度,结合秦朝现有的礼仪制度,制定了一套新的礼仪制度,沿袭“交领右衽”和“深衣”形式。例如,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裁剪已经不同于战国深衣;男子深衣外衣领口詹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方便活动,后襟自膝盖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

到了唐朝,形成我国文治武功的第二个黄金时期,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服装则被称为“唐装”,“唐装”成为华夏服装的代名词。

唐代服装在核心特征上依旧延续华服的主要特点,即“交领右衽”和“深衣”形式,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圆领袍”和“半臂装”及“齐胸襦裙”“交领襦裙”等新款式。唐服款式特点上衣下裳,宽衣大袖,颜色鲜明靓丽,显得更加时尚和飘逸。

唐朝以后,历经两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服饰制度曾经有过较大改变,然而,唯一不变的是“交领右衽”和“深衣”形式,这种代表华夏民族最基本特征、最基础的特点的服饰标志,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近代,在西服传入后才逐渐没落,成为尘封的记忆,往往只能在戏曲或影视剧中才能略窥一斑。

汉民族服装尽管受到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但其基本民族特征并未改变,只有各朝流行时尚花色品种习惯穿法的不同。如今,人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喜爱度越来越高。其中,华夏民族的传统服装,也被不少人呼吁,希望国人能够在举办一些活动或者参加一些仪式的时候,恢复穿着华夏服装形式,让传统服饰再一次焕发出其原本就存在的诱人魅力。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更期待能“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课后拓展

讨论

与西方服装比较,华服独特的形制特点是什么?

思考题

1.简述华服的基本结构。

2.简述华服的色彩、质料与款式。

3.华服的服饰制度是什么?

4.简述“交领右衽,系带隐扣”。 nVd0kEby6kUmyIYenuyPI+pwsYCGwvuWaHnMKvX7etEadoV3S7DdU32vDu1rSf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