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专题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单选题:各种“基本、根本”等关键词

1.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 最基本的 实践活动,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 主导作用, 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 根本前提。

2.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但虚拟实践 归根到底 是由物质生产实践所决定的。

3.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包括 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价值关系包括审美关系和道德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 最根本的 关系。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 根本区别 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二、多选题:“各种4选2、4选3和4个及以上的正确说法”

(一)认识论的各种“二”和“三”

1.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2.唯心主义认识论的 两种表现形式: (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3.唯心主义认识论的 两大错误(缺陷): (1)否认客观,否认物质第一性,即否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2)否认实践,即否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两大错误(缺陷): (1)否认辩证,即否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2)否认实践,即否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异同点总结图

对总结图的简单解释—— 客观: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实践: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辩证: 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5.感性认识的 三种基本形式、两大特点: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 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6.理性认识的 三种基本形式、两大特点: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 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7.理性因素的三大作用: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1)指导作用;(2)解释作用;(3)预见作用。

8.非理性因素的三大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联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1)激活作用;(2)驱动作用;(3)控制作用。

9.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具有两大原因: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第二,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10.真理的客观性的两层含义: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主观真理论的两种典型表现: (1)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2)有用即真理。

注意: 主观真理论是唯心主义的,是错误的,其错误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12.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两层含义: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否则就不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是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3.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的两层含义: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二是 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观总结图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两大原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

第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 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注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16.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17.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第二,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第三,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18.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的三层含义: 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第二,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第三,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19.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的三层含义: 第一,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第二,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三,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20.价值评价的三个基本特点: (1)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是因主体的存在状态而转移的;(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2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 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22.人类的创新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其中主要是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两个基本方面。第一,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第二,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第三,我们要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二)认识论的各种“四”(包括四种以上的正确说法)

1.关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以下说法都是正确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6)实践是认识的起点。(7)实践是认识的归宿。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和第一的观点。

2.价值具有四大特点: (1)客观性;(2)主体性;(3)社会历史性;(4)多维性。

3.真理具有客观性、一元性、全面性、普遍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

4.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全面总结

三、必须掌握的马列原话

1.马克思: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2.恩格斯:实验(在有新的阻碍和不熟悉的情况下),是我们和动物所共有的。

3.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4.恩格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5.列宁: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四、必须背诵的概念

1.实践 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认识 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真理 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哲学上的“价值” 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5.自由 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是指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HzosXjo/u0YiCuP6V6/PULoYVx94k6lJEwzu0IfIbPowjSN4R0jytClmpmfhP9g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