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专题二 辩证唯物论

一、单选题:各种“前提、基础、根本、基石”等关键词

1.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 最高抽象,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 基石。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基石。

3.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观点的 根本特点。

4.从物质和意识的根本区别来看, 物质的共同特性 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 根本点 在于世界的本原(或本质)问题。

6.运动是物质的 存在方式, 是物质的 固有属性, 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

7.物质是运动的 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是运动的 主体。

8.尊重客观规律是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 基础。

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 基石,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 根本要求。

二、多选题:“各种4选2、4选3和4个及以上的正确说法”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见下表。

(二)哲学派别中需要掌握的要点

1.按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即物质和精神何者第一性,哲学 可分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按照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哲学 可分为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按照世界是怎么样的,哲学 可分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按照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进行划分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则相反。

(2)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是按照世界的本原有几种进行划分的: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种,要么是物质,要么是精神;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的本原;多元论认为物质、精神和信息一起构成世界的本原。

特别注意: ①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而二元论和多元论都是唯心主义的。为什么呢?因为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种,即物质,除此之外的所有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②多元论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二元论,因为信息归根到底也是一种物质。

5.可知论VS不可知论: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上,唯物主义坚持可知论,唯心主义既有可知论,也有不可知论。

6.辩证法VS形而上学:所谓辩证,就是全面、联系、发展,承认矛盾;所谓形而上学,就是片面、孤立、静止,否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是二者对立的 焦点。

(三)物质观:两个含义、四个意义、三种类型

1.两个含义: 恩格斯 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 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拓展解释

(1)恩格斯物质定义的特点:从共性和个性,即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哲学和具体科学、普遍和特殊的角度给物质下定义。

(2)列宁物质定义的特点: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给物质下定义。

2.四个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1)坚持了唯物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2)坚持了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坚持了辩证法,批判了形而上学;(4)坚持了唯物史观,批判了唯心史观。

3.三种类型: 根据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唯物主义 可分为 三种类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四)运动观:两个含义、两个关系、三个错误、五种运动形式

1.两个含义 运动 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 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两个关系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三个错误 :否认物质(客观实在),或者说否认物质第一性,犯唯心主义错误;否认运动,犯形而上学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犯相对主义诡辩论错误。( 特别注意: 相对主义诡辩论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为什么呢?因为只讲运动,不讲静止,看问题是片面的。)

4.五种运动形式 :物质运动有五种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其中,机械运动是 最低级的 运动形式,社会运动是 最高级的 运动形式。

(五)时空观:记住下列正确表述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注意: 这里的存在形式,可以用存在方式替代,二者意思相同。)

2.时间和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3.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变的,时空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可变的。

4.人类的时空观念是可变的,会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而拓展。

5. 难点答疑: 下列说法都正确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指的是,物质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着。

(2)时空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指的是,物质存在于时空之中。

(3)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指的是,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时空是通过物质运动表现出来的。

(六)意识观:一个含义、三个阶段、四个能动作用及各种正确表述

1.一个含义: 意识 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三个阶段:意识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 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阶段,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阶段,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到人类的意识。

3.四个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的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请掌握下列要点

(1)两个产物,一个决定: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2)各种对错。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分泌物。(×)

②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③客观现实是意识的源泉/内容。(√)客观现实是意识的形式。(×)

5.关于 意识的主观性的正确表述: (1)反映形式的主观性;(2)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3)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4)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5)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七)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相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1.实践是 人的存在方式, 是社会生活的 本质。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自然界=自在自然+人化自然。所谓自在自然,就是人类活动尚未触及的自然;所谓人化自然,就是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的自然。

总之,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自在自然+人化自然+人类社会。

(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两个“体现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体现在 意识统一于物质,还 体现在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含义有三: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2.人类社会物质性的 六大表现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制约着社会精神生活的过程, 集中体现着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5)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6)社会是有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3.如何理解 半截子唯物主义?

只有马克思主义承认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不管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否认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半截子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因而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否认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因而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三、必须掌握的马列原话

(一)关于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论述

1.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2.恩格斯: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3.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4.列宁: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5.列宁: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二)关于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的论述

6.恩格斯: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7.恩格斯:物质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8.列宁:人类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也没有推翻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

(三)关于劳动(实践)的论述

9.马克思: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四)关于意识的论述

10.马克思: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是这种产物。

11.马克思: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12.马克思: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13.马克思: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14.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5.恩格斯: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16.列宁: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本身的主观映象。

17.列宁: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18.列宁: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19.斯大林: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20.毛泽东:意识可以转化为(变成)物质。 1y5qn8GcPE3txqJxCQiIM938YFxG6b2f5W/Nqe0458IOr+9sOnktpt5ykejaVV5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