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被误解的“应试教育”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和网友都崇尚西方的“素质教育”,排斥“应试教育”,然后总是找机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

然而中西方教育的深层次区别是什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搞清楚。

有一部由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曾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在纪录片中,西方教育的自由散漫与中国教育的严格严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方的教育环境确实很宽松,学生不需要每天完成那么多作业。对他们来说,读书更像是一个社交的过程。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一起交流、分享,一起参加各种实践和活动。

西方的这种教育更像一种基础性供给,学生都来一起学习,学校是自由的、包容的。但是普通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是两个世界的人,即使到了学校也是如此。

如果教育质量取决于家庭背景,那对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教育就成了奢望。

西方的教育只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成长的平台,看似让孩子自由、平等地成长,但是环境越自由,越容易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向,最后那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就自然被淘汰了。

而中国的教育是更看重“考试分数”的,因此,这成了很多普通家庭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也可以很优秀,只要你敢于吃苦受累。

现在我们不是提倡教育改革吗?于是很多家长和网友开始叫嚷要实行精英教育,但是我们不能贸然就跟西方学。

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盲目去学习精英教育的可怕之处了。

我曾经见过一个中学老师做的一张表格,上面除了有每个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之外,还记录着这些家长的身份和职位,比如某某公司总经理、总监,当然也有普通职务之类的。

大家不觉得这样的教育变味了吗?一旦学生与学生的不同不再以分数为主要区分标准的时候,那么学生的背景因素就会突显出来,学生受到的教育就和自己的家庭背景有关,这是多么可怕又可悲的事!

虽然中国的教育竞争激烈,但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一旦一味模仿西方的精英教育,那么就会降低中国普通家庭的孩子上升的可能。而且偏远地区的学生更无法和城市的学生一起竞争,这只能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目前,中国至少还有一种手段,可以把各种背景的孩子放在一条起跑线上,这就是高考。很多孩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拼命苦读。

高考是只认分数的,无论你的家庭背景如何,经济状况好坏,你都得努力拼搏,然后用分数作为能否进入大学的唯一标准。

高考,是一种公平的制度。

广大普通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一旦落实西方所谓的精英教育,那么普通家庭的孩子基本上就被边缘化了。

英国还有一个纪录片叫《56UP》,导演选择了十四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七岁开始,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四十二岁,四十九岁,到五十六岁。几十年过去了,贫困家庭的孩子长大依然是穷人,富有家庭的孩子长大基本都成了富人。

而在中国,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虽然读书未必会让人们大富大贵,但是起码可以让人们在社会上立足,可以让人们明心见性,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世界的变化。

在基础教育过程中,高压式的灌输教育使学生默默接受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即使当时消化不了,但却会沉淀在他们心中,将来都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逻辑思维能力。

要知道,没有一个科目是多余的:数学锻炼你的逻辑,物理让你深刻,化学让你学会看微观,语文让你陶冶情操,历史让你看懂规律,地理让你看透万象,生物让你看透生命……

恰恰是这些基本知识,使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了。正是有了众多知识做积累,才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升华成了智慧。

普通人一生至少有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第一次是高考,第二次是创业。我们必须谨慎地对待它们。 TRx/1xptHmrcGmxQm2O6tJlX1+I7Eji8NcgtDMUQ71nhtaOgRREcGudAGiM/Fx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