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对湿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湿与热结合的频率非常高,有必要连热也认识一下。
热的最直观的感受仍然是自然天气,比如夏天我们就感觉到炎热。
我们所感受到空气中的热量就是热。
但我们不仅只有在夏天才能感觉到热。冬天北方有暖气或者烧炕,在密闭的空间里面持续有热量的产生,这个小环境里的热,它也是热;或者我们盖的被子厚了一点,人体产生的热量,透不出去,在被窝里面我们觉得热,它也是热;就算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我们在室外走动,穿着羽绒服,穿厚的秋裤,身上也会热得出汗,甚至有胸闷的感觉,这个也是热。泡着温泉或焗着桑拿,时间久了,人口干舌燥,这也是热。
这些从外而来的热,可以是天气大环境的热,也可以是屋子里小环境的热,或者被窝里的热,衣服里面身体的热,只要让我们产生热的感觉,它就是热。
热有三个特点:
①热为阳邪,它是热的,所以耗气伤津,会消耗掉人体身上的气,让人疲,也蒸发水分,会让人觉得口干;
②火性炎上,热容易侵袭人体的上部,比如,头面长了一些上火的东西,口腔溃疡,皮肤长疖肿,脓疮,或流鼻血、脑出血等,总之,人体上部的病变,多见于热邪;
③火热又容易生风动血。
热极了就会引起身上的肝风动起来,一般的表现就是手脚的颤动,肌肉的蠕动抽动,这是生风。
什么是火热动血呢?血遇热则行,就是血被过量的热气逼得到处乱走,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呕血、皮肤出现紫癜,还有大便出血。
热扰心神,一热起来人就会很烦躁,心神受到干扰,天气闷热,人就会很烦躁。或者被窝太热了,干扰了心神,下午睡醒,人就会心烦意乱,所以会有起床气的表现。
火邪热邪容易造成疮痈,皮肤起脓肿包块。
讲述到这里,我们对热是怎么来的,身体会产生什么反应,有了一定的认知。
可是讲湿热,又一定不能漏了夏天,而夏天又有一个特定的邪气,叫暑邪。
暑邪跟热邪其实差不多,都是阳性,有热气。
①暑邪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有季节性。
②夏天的暑热是真的热,中午太阳一晒,你看那些植物都被晒得低头耷拉的,蔫了。何况人呢!人只要暑天在外面走,他精神就会变差,因为气被耗掉了,水分出掉了,暑邪有让人气津两伤的特点,让人觉得特别累,打不起精神,口还干。
③暑邪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夹湿气。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才让我对湿与热结合产生了深入骨髓的感受。
以上讲的暑与热,都来自外在环境。
但还有内生的热,也需要注意。
比如说我们吃的一些调味料,如葱、姜、蒜、茴香、肉桂、洋葱、孜然、胡椒和辣椒等,这些调味料都是辛温的,会让人产生热感。如果一个人过度食用而不能代谢,它就成了一种热邪。
比如说吃了煎牛排或者是烤羊肉甚至海狗肾,晚上就会烦躁不安,睡不着,严重的会流鼻血,这就是上火。很多有抽动症的孩子喜欢吃牛排,吃了之后,热多了,他就容易生风,生风就容易不受控制地抽动。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胡乱进补,小小年龄就给吃人参、虫草、鹿茸、黄芪、党参、当归和枸杞,这些补药偏温性,小孩子火力本来就壮,这一吃上去,就火上浇油,结果中了热邪。
情绪会化火,五志过极皆化火,你的情绪到了极端的时候,它都变成了火。你很生气,生气到一定程度,它变成火,让人烦躁。都说佛是平静的,不过广东这边表示很生气的时候,会说一句,佛都有火,从这句俗语里,可以看出生气和火的关系,不过怒极确实会化火。一个人害怕到一定程度之后,也会变火,就是说害怕到极点就会反抗,恶向胆边生,老实人被逼急了,就会做出恶事。开心也会化火。忧思、焦虑到了一定程度也会化火。这些情绪化火之后都会热扰心神,让人心烦意乱。
湿邪因为有黏性,会让气的流动性变差,当气被湿阻挡后聚成一团,这个气郁住了,越聚越多,就会越来越热,因为气是含有热量的、有温煦作用,不能流通起来,聚在一起就成了热。
湿跟热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湿热,因为湿是有黏着性的,把热给黏住,就分不开了,就像油跟面混在一起,你就分不开它了。
湿与热结合,如油入面,难解难分。
同时具备湿跟热两种特性的病邪就叫湿热。
因为湿性重浊,会让人肢体产生酸楚的感觉,身上有这种酸的感觉,它就有湿,同时它让人口干舌燥耗气伤津,让人觉得疲乏口干,这就是有热的表现。
热邪会让人身上长疮,皮肤起脓包或脓点,包括一些人长青春痘起脓包,这是有热。同时,皮肤十分的油腻,人体的分泌物黏稠,这就是湿邪。同时具备湿和热,它就有湿热,一些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皮肤病,就是湿热引起的。
湿热就可以沿着经络到处走,走到哪里,哪里就病,我后文会提到的阳明湿热,就是因为湿跟热同时停在了肠道,造成了一系列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