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拥有“拒绝拿孩子做比较”的勇气

“每次遇到家族聚会,我总是很抗拒,能不去我就不去!”眼前这孩子有点生气地说,“他们总爱拿我跟同年龄的兄弟姐妹做比较,弄得大家都很尴尬,真的很烦!可是,我更讨厌的是,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我们都讨厌被比较,但却又爱跟别人比较。我们似乎希望通过比较来证明自己,却常常因为比不过别人而自责、懊恼。

其实,早在我们强迫性地拿自己跟别人做比较之前,儿时已非自愿地被拿来与其他同龄孩子做过比较了。

永远有比不完的目标,永远有比不过的人

许多家长表面上告诉孩子自己不在意他的课业表现或成就,但一到亲朋聚会,就开始询问其他家孩子的成绩表现:数学考得如何?有没有在补习?模拟考排名多少?接着会说:“你好棒啊!不像我们家那个,都看不到他在念书。我也没有期待他考得多好!但至少不要差人家太多呀!”

这样的话,听在孩子耳朵里,不论比输比赢,都不是滋味。

为什么要避免拿孩子的成就与别人做比较?因为,不论结果如何,都是在不自觉地向孩子灌输:“你只能借由赢过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人生而自有其价值,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必凡事都和别人一样,也不必什么都胜过别人才能显示自身价值。

当我们隐约地感觉到必须与别人比较才能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时,便会无时无刻不在搜寻可以比较的目标,特别是那些被社会大众价值观认为重要、我们也很重视的事物。

但这样会让生活过得很辛苦,因为你永远有比不完的目标,永远有比不过的人。赢了这次并不会为你带来多久的快乐,很快,你就会为自己找到另一个可以比较的对象。

什么?孩子也会拿大人做比较?!

不知道大人们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是否会拿你和别人家的父母做比较呢?

当然会!

“小明他们家每个暑假都出国,五大洲都玩遍了,你们怎么都不带我出国?”

“小英有她自己的房间,为什么我就只能跟姐姐共享?”

“大华他爸买苹果手机给他当生日礼物,我也想要换一部手机!”

不知道家长们听了这些话心中是何滋味。我想,你可能会告诉孩子:“我们家的经济状况没人家好,不要羡慕别人。现在好好念书,以后找份好工作,赚了钱还怕不能出国玩、买房子、买手机吗?”

此刻,如果你的孩子回一句“那你们以前为什么不好好念书?”,我想,你可能会气到脖子暴青筋了吧?

可是,孩子说得没有错呀!

教养孩子必须遵守一个原则:不希望自己如何被对待,就不要如此对待孩子!成人需要被尊重,孩子也同样必须被尊重。既然自己不喜欢被拿来比较,就不要拿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拿孩子做比较,并不能证明自己是够好的父母

许多家长认为“比较”会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敦促他们努力向上。确实,在比较下,有些孩子会为了赢过别人而努力。然而,孩子们付出努力背后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是想为自己的人生奋斗,还是只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

“一旦我赢过别人,就不会让父母感到失望。”很多孩子这样告诉我。

一个人最早的自我认同是来自成长过程中主要照顾者的评价,特别是父母;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也有很大部分建立在父母对自己的观感上。所以,当我们逐渐长大后,出现强迫性与他人比较的行为,正是“寻求父母肯定”这种渴望的延伸。

这样的心态,便在无意识间复制到下一代身上。

身为家长,为什么总是要拿孩子来做比较?或许他们也在寻求被肯定,期待通过子女优异的表现,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父母,或补偿自己过去未被满足的需求、未能得到的荣耀。说到底,家长也在渴求能被自己的父母肯定,即使现在一点也不需要了,但那虚幻的渴求一直深植在心中。

因此,身为家长的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自我觉察:我们是否正无意识地将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复制到子女身上?同时,我们是否正通过拿孩子做比较,来证明自己是个够好的父母,或者用来实现自己过去未能实现的理想、弥补那未竟的遗憾?

对抗“爱比较”的文化洪流

然而,我们的社会正充斥着“比较文化”。家长们要在这股“爱比较”的洪流中逆势操作,实在不容易。

从每次高考发榜后,媒体大篇幅对各地状元考生的专访报道中,便可以窥见我们的社会多么推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精神。

然而,通过树立标杆或楷模让孩子心生向往,萌生“有为者,亦若是”的心态,与借由一而再、再而三让孩子看见同龄孩子的优异表现,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激励自己力求上进,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后者常会让孩子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根本一无是处,最后斗志全失,再也不敢大刀阔斧地冒险前进,没有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因为害怕失败,更担心被人发现自己原来不如人。这样的结果谁都不乐见。

试着看见孩子的成长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比较的对象永远只有自己。

如果我们能够今天比昨天进步一些,明天比今天活得更加快乐自在一点,这就是一种成就,我们就该满足。人生在世即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都需要被肯定、被重视,又何需总是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呢?

将心比心,别把自己不喜欢被对待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别把自己内心的匮乏与自卑复制到孩子身上。珍视孩子的独特价值,我们应该拥有“拒绝拿孩子做比较”的勇气,这正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给家长的话

教养孩子必须遵守一个原则:不希望自己如何被对待,就不要如此对待孩子!成人需要被尊重,孩子也同样必须被尊重。既然自己不喜欢被拿来比较,就不要拿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4JWIoIS8Tig2Poo21snXO48EHgohg2/BOSpuQIWOmq63yvtQ/wLam2LWniG3T0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