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心办坏事!为什么孩子总是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

“我的孩子最近课业严重落后,却又花许多时间在网上。我们担心他遇到了困难,努力地与他沟通,但他就是不想听,也拒绝与我们对话。”

这是家里有青少年孩子的家长常向我诉苦的内容。接着,他们会无力地问:“我们该如何让孩子明白我们的心意呢?”

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总是全力付出、不求回报,这份爱与用心绝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样的真心常换来绝情。有时候,孩子就是不领情,对父母的努力反唇相讥、冷嘲热讽,或者频频唱反调——这在青少年阶段的孩子身上特别容易出现,也伤透了父母的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青少年正忙着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反复无常的思绪与行为,很难有多余的精力去体会父母的想法或感受。

其次,我们要问,青春期的孩子若真能充分理解父母的心意,是否就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成为令父母放心的好宝宝、乖孩子?

孩子其实什么都懂,就是无法照着做

我是个长期与青少年打交道的心理工作者。在会谈室中,常听到陷入困扰的青少年这么说:

“我也知道爸妈很辛苦,但就是受不了他们这么唠叨!”

“我也懂得爸妈爱我、在意我,但不知道怎么了,跟他们没说几句话,我就感到很愤怒!”

如果我们认真地去探究青少年的心理,就会发现,这些半大的孩子,早就足够成熟,能理解并体会父母的用心了,只是无论怎么样也无法照着父母说的做。为什么?

因为,青少年时期的特征正是逐渐开始重视个人的主导权,亦即渴望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及生活大小事拥有支配空间。因此,在青少年心底没说出来的话常常是:

“爸妈说得也没错,但听他们的就输了!”

“现在照着爸妈想的做,以后不就都要听他们的了?”

“就算理亏也要死撑着,绝对不能弱掉!”

说穿了,青少年看似酷酷的,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实际上比大人还重面子,比大人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亲子关系主导权争夺战

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对立或冲突,就是一场又一场关系中主导权的争夺战——都想说服对方,谁也不想让着谁!

大人要孩子接受的观念,大部分都没有错。只是,一旦父母设法对孩子传递(或灌输)这些见解,对青少年而言,就是一种被“强迫推销”的感觉。青少年立刻感觉到,这段关系中的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上,连带着人生的自主权也受到威胁了。

然而,越是这样,父母越是不解: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体会父母的用心,就是不愿意接受父母善意的劝说?因此,便耗费更多的精力与孩子“沟通”,设法说服孩子“听话”。

结果就是,父母越用力表达,孩子就越用力抵抗。

孩子内心深处的风暴

特别是那些正面临困境的青少年,他们意识到自己有麻烦,讨厌自己反复出现的问题,也苦恼该怎么帮助自己脱困。然而,在面对父母时,他们又得表现出一副毫不在乎、无所谓或者故意唱反调的模样。父母拿他没辙,最后精疲力竭,干脆放弃,不管了!

其实,无法做到父母所期待的事情,孩子的内心也是相当沮丧、无力的。他们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但又拉不下脸去配合;意识到自己正在违逆父母,又让他们深感愧疚,就更不知道该如何响应父母了。

不论是粗鲁无理的积极对抗还是阳奉阴违的消极配合,都是青少年在展现、捍卫自己在关系中的主导权。掌握权力就会感受到力量,这是青少年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足以独当一面的途径。

每个人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我价值感的。我常说,所谓自我价值感的高低,是一种内心是否有力量的状态。掌握权力,便会让人感受到力量,显示自己是重要的。

放弃说服孩子,认清真正重要的

有智慧的父母,要避免陷入与孩子的主导权争夺战。只要是战争,不论谁输谁赢,最后的下场都是两败俱伤。那该怎么办呢?这里先提供几个原则性的做法,之后的章节会做更细致的探讨。

1.不要试图通过孩子的改变来证明自己多么用心。

父母也是人,也需要被认同、被肯定,不希望“用心良苦却成空”。但是,千万别从孩子那里寻求认同或肯定,这样是在要求孩子照顾我们的人生,并非真正为了孩子好。

2.别再执着于一定要孩子理解大人的心意。

让孩子理解大人的苦心,并不代表孩子就会愿意改变。事实上,孩子都懂,只是不能承认或赞同,否则他们就“弱”掉了。过度执着于这一点,就会陷入与孩子的主导权争夺战。静下心来想一想:比说服孩子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3.与孩子保持一点点“安全距离”。

不是不能关心,只是不要太过频繁地关心;可以偶尔问候,但不要一直找孩子“沟通”。因为孩子自己可能也很混乱,说不出个所以然,面对难以回答的问题,只会更加焦躁不安。更何况就算知道自己的问题,大多数孩子也会硬撑着不说,免得又弱”掉。

4.同理孩子的处境,用“陪伴”取代“提供建议”。

对青少年而言,“确保自己是有能耐的”是件重要的事,大人的每一句建议,都凸显出自己的不足与无能,当然不能接受。因此,我们可以常常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也很苦恼。”“我感觉到你也很期待自己能够快乐一点。”“我观察到你好像蛮无力的。”类似这种“同理心响应”,不但能与孩子保持关系联结,还能温和地让孩子感受到被支持的力量。

5.正向聚焦与正向回应。

做父母的要时时提醒自己,目光别一直放在孩子的“问题”上,而是多去观察孩子什么时候做得不错。例如,上网时间没那么多、主动完成作业、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谈话……当出现这些好的行为时,立刻告诉他:“我看到你……(具体行为),我很喜欢你这么做。”

6.让自己好过一点。

没有人喜欢与经常处在焦虑中的人相处,父母的过度紧张无助于孩子改善自己的问题行为。反过来,父母先把自己的情绪状态照顾好,保持轻松与自在,亲子关系才会越来越好,孩子也将更有力量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

给家长的话

有智慧的父母,要避免陷入与孩子的主导权争夺战。只要是战争,不论谁输谁赢,最后的下场都是两败俱伤。 /7Ojnth+C2mRzXwDr8SoOw/bpDk1iV6CWkF2wjpFwL6HhhHo+7jIszi0UPMgTr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