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给出最大的诱惑,孩子的问题行为还是毫无改善

曾有个家长来找我咨询。他家里有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他描述这孩子“天性好动,静不下来,常不写作业,准备考试总是很随意”,还说这孩子“头脑很不错,但就是用错了地方,不肯用功读书”。

他知道我对孩子的“学习议题”颇有钻研,特地前来讨教如何帮助他的孩子静下来,专注一点,好好向学。

我好奇地探问:“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就一直劝他,一直念叨,苦口婆心。但他总是爱理不理,或者口头上说好,用功个一两天就破功。老师对他也感到很头痛!”

“这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我们实在是束手无策,我们甚至告诉他:‘只要你成绩进步,想要什么我们都买给你!’无奈,他还是依然故我!”

“他想要什么你们都愿意买给他?这是很丰厚的奖赏呢!”我相当惊讶,同时,我也好奇,“可是,为什么孩子不买账?”家长跟我有一样的疑惑,于是我请家长回家问问孩子。

几天后,家长告诉我,孩子说:“反正你们又不会真的做到!”还说,“而且,我已经很用功了,成绩就是没进步,我也没办法啊!”

我问家长听了孩子的话之后的感觉或想法,家长陷入了沉思。

“我哪有每次?”——孩子也曾经努力过

我时常遇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的各种问题,包括课业成绩不佳、不够专注、沉迷网络、晚睡、赖床、情绪控管不佳、常与人起冲突……家长常说:“他每次都这样!”面对孩子时,孩子却告诉我:“我哪有每次?”

“我哪有每次?”这句话是个重要的信息。它在告诉大人,其实孩子也曾尝试表现出合宜的行为,减少出现不被大人赞许的问题行为,不管是在频率上还是程度上。然而,这些努力所呈现出来的改变由于不够显著、不够完整,而难以被大人发现,无法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被大人视为理所当然。于是孩子感到挫败,既然尝试努力没有用,那么不如干脆放弃。

一旦孩子在内心深处为自己下了一个结论:“我不可能做到大人要我做的事情!”他便会放弃所有努力!

是什么让丰厚的奖励失去了意义

“我不可能……”是让人内心匮乏无力、行为裹足不前的局限性信念”之一,是一个人在屡遭挫败之下为自己贴上的标签,时时提醒着自己:“事情无法改变,就此成定局。”

于是,大人即使给出再大的诱惑,也无法促使孩子改善行为表现。因为,在“不可能做到”的前提下,那些丰厚的奖赏对孩子而言都是无意义的。

然而,此刻孩子还得表现出一副无关紧要的样子,对大人提出的奖赏装作毫不在乎,如此才能合理化自己“做不到”某些行为表现的内在信念。想想,我们不也常在达不到某些目标时告诉自己:“其实这个目标也没那么重要,做不到就算了!”以此来保护自我价值吗?

若是父母曾经对孩子食言,无法兑现曾经许下的诺言,孩子就更不会把父母摆在眼前的物质奖赏当作一回事了!

真的无关紧要吗

孩子真的不在意吗?

大多数孩子都知道要抵抗诱惑、努力向学,也知道要控制脾气、和颜悦色,也知道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除了知道,也都曾尝试过。或许是因为方法不对,也许是因为不得要领,也可能是因为遭遇重重困难,总之,结果就是没能够表现出大人心目中理想的样子,或者无法持续展现合宜行为直到能够被大人看见。

孩子也会感到挫败,也会因为做不到而自责不已,也会为自己的不争气而感到生气。大人的一句否定或怒骂,常常会全数推翻孩子曾经投入的努力——既然付出心血换来的是一顿责备,那么不如干脆放弃!

大多数孩子都期待得到大人的赞赏与肯定,特别是他们父母的。对他们而言,获得父母的肯定就像爱的联结。这会让他们体验到安全感,知道自己是被爱的,也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事实上,对孩子而言,这些心理层面的满足比物质上的奖赏要有意义得多。而许多家长却错用大量的金钱与物质奖赏作为对孩子优异表现的鼓励,或者用剥夺奖赏作为惩罚。

不经意地贴上负面标签

回到前面那位前来咨询的家长身上。我说:“孩子很诚实,告诉你们他相当真实的心声呢!”家长不解地看着我。

“首先,他在告诉你们,他认为你们只是随口说说的,就算他成绩真的进步了,你们也不会兑现诺言;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他在告诉你们,他尝试着努力过了,但从来没有被看见,他的努力无法反映到成绩上,挫败之下干脆放弃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再大的奖赏都无法打动他。”

“曾经努力过了?”家长讶异地说,“可是,他总是摆出一副无关紧要的样子呀!”

“那是他在掩饰内心因无能为力而感到的痛苦呀!”我对眼前的家长说,“或许我们该与孩子讨论他内心的感受,试着理解孩子无法达到你们期待时可能遭遇到的困难。”

“可是,我们以为他天生就是好动、随性、静不下来……”

“正因为他好动、随性,而且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们就忽略了他也是有情绪感受的。而当我们为孩子贴上‘好动’‘随性’与‘静不下来’的标签时,就等于暗示孩子是一个‘不可能好好用功’的人了。”

孩子放弃学习或缺乏学习动力的背后,常存在着种种“学习创伤”。而通过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常是抚慰创伤的良药。

把孩子的行为表现看得更细致一点

我们也得学习把孩子的行为表现看得更细致一点,哪怕是多研读功课几分钟、多翻了几页书,无论成绩如何,都是值得被看见的。改变,一次一点点就好。若从此刻的状态走到目标状态需要分成十步走完,那么,就别期待孩子一步就抵达。

行为表现的改善,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经验上。当家长能够带着孩子认可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时,自然能够帮助孩子重获尝试付出努力的力量,同时松动内心那“我不可能……”的局限性信念。

给家长的话

“我哪有每次?”这句话是个重要的信息。它在告诉大人,其实孩子也曾尝试表现出合宜的行为,减少出现不被大人赞许的问题行为,不管是在频率上还是程度上。 Sq6YZM5qwkGlcpkzVUxlMp6nOazfGpAY0gNQdo6dSuUsXzZx0221Hx5HroX0mN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