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下册)

注释

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②中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③冷露:秋天的露水。

解析

庭院中央的地面被月光照亮,鸟雀在树上栖息。秋天的露水悄悄打湿了树上的桂花。这天晚上的月亮又圆又亮,人们纷纷抬头望月,就是不知道浓浓的秋思究竟会落在谁家。

这首诗以“望月”为主题,先写中秋月色,后写望月怀人,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首句既是写月下景色,又是写人物所处的环境。“地白”二字突出了月光的明亮,给人一种明净、清冷的感觉,“树栖鸦”渲染了一种幽静的氛围。第二句的“冷露无声”也烘托出月夜的寂静,为后面的望月怀人奠定基础。在这样美丽而静谧的夜晚,赏月的人自然生出了思念之情。三四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一群人望月联想到全天下的人望月,由赏月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广大。“落”字化虚为实,给人一种秋思会和盈盈月光一起洒落的感觉,十分新颖。

作者小传

王建(约766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早年曾经入伍当兵。与张籍、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有交情,诗以乐府诗最为出名。

语文小课堂

渲染原是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以水墨或淡的颜色涂染画面,用来烘染物象,增强审美效果;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等,对所写的对象进行突出的描写、形容和烘托,以加强艺术效果。渲染常用的方法包括反复和烘托两种。在王建的《十五望月》中,前两句便用渲染手法对景色、环境进行了烘托,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fmeCDyT0FJM/VFDt7kkIsTpXpxUAm/s8M8v7v97fHv1YNBOAHjZN//IvSlVSUx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