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残阳铺水中 ②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③ 。可怜九月初三夜 ④ ,露似真珠月似弓 ⑤ 。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四年级上册)
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②残阳:即将完全落下的太阳。③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④可怜:可爱。⑤真珠:珍珠。月似弓:九月初三的上弦月,形状像弯弓一样。
一道残阳铺在黄昏的江面上,江水一半碧绿似玉,一半闪烁着红光。最可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初月夜,晶莹的露水好像珍珠,月牙儿好像一张弓。
这是诗人在去杭州任刺史的途中,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写的一首杂律诗,语言朴实生动,极具画面感。
首句一个“铺”字,把夕阳接近地平线,余晖几乎贴着水面的景象形象地描绘出来,而且也暗示了天气没有风,所以水面是平静的。第二句是颇具层次感的视觉描写,一半是本来就呈现出绿色的江面,一半是被余晖照耀呈现红色的江面,奇特的光色变化造就了一幅日暮美景图。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在这里是“可爱”的意思。末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露水比作珍珠,把月牙儿比作弯弓,生动形象。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月亮升上了天空,在这个晴朗的夜晚,诗人看着天上的弯月、草叶上圆滚滚的露珠,只觉得美不胜收,心情也很愉悦。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他作诗要修改到普通老太太也能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呈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面对地球的一面是黑的,并且因为它与太阳同升同没,所以人们看不到。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人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状就像弯弯的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蛾眉月”。九月初三的晚上,诗人看到的就是这种“蛾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