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上册)

注释

①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寻赏美景。泗水:河水名,在今山东境内。②等闲:容易地,轻易地。

解析

这是一首说理诗,开头两句写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我在泗水边踏春游览,看到了焕然一新的无限风光。后两句说理:谁都能轻易地看出春天的样子,这是因为春风催发了万物,使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

诗中所写的游春地点泗水当时早就被金兵占领了,所以朱熹并没有去过那里。因为泗水流经孔子的家乡曲阜之北,孔子曾在附近讲学、教授弟子,所以诗人就用“泗水”来代指孔门,也就是圣人之道,用“东风”暗喻教化,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作者小传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谥号“文”,世称朱文公、朱子,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著述很多,最有名的理论是“存天理,灭人欲”。

语文小课堂

宋朝推崇文官政治,这一时期的文人大都博学多识,尚思辨,写出的诗也多是说理诗。概括来说,说理诗就是诗人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议论,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或体会诉诸笔端的诗歌。说理诗的形式多为七言绝句,一般会在前两句做铺垫,引发后两句诗人悟出的道理。除了《春日》,比较有代表性的说理诗还有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及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30KsCbkQFr4WoyEjoO2cIVFemi58Zi5mzisVs2+I/AktnAIlwT2+lVWA5Ya+x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