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南海泡沫

假设你的经纪人给你打了电话,推荐你投资一家新公司,这家公司既无销售额又无盈利,只是有着了不起的前景。“经营什么业务?”你问道。“抱歉,”经纪人解释说,“无人知道是什么业务,但我能保证你赚大钱。”骗人的把戏!你说。对,你说得没错。然而,在300年前的英国,这可是当时最热门的一次新股发行。正如你所猜想的那样,投资者的损失极其惨重。这一故事说明欺诈如何能使贪婪的人们更为急切地舍弃自己的金钱。

在南海泡沫发生的时代,英国人已具备了抛却钱财的条件。国家经济的长期繁荣已造成储蓄很多而投资出路很少的局面。当时,人们认为拥有股票犹如拥有一种特权。例如,直到1693年,只有499人因拥有东印度公司的股份而受益。他们获得回报的方式有多种,尤其是股利免税。这些人当中也有女士,股票是当时英国女士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拥有的数种财产形式之一。为了恢复大众对政府有能力履行偿债义务的信任,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于1711年宣告成立,同时这也满足了大众对投资工具的热切需求。该公司承担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借据债务(government IOU ),作为酬报,该公司被授予和南美洲地区通商的垄断权。大众相信南海公司会在这种贸易中赚取巨额财富,因而对该公司的股票情有独钟。

从一开始,南海公司就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来获取利益。只要持有由南海公司承接的政府借据,无论是谁都可以直接将借据兑换成南海公司的股票。事先知道这一计划的人悄悄地、尽可能多地快速吃进每份卖价低至55英镑的政府借据,然后在南海公司注册成立时交给南海公司,按借据面额换成价值100英镑的南海公司股票。在南海公司董事中,没有任何人拥有任何从事南美洲贸易的经验,不过,这并未妨碍他们迅速装备好贩运非洲奴隶的船只(贩卖奴隶是南美洲贸易中最有利可图的生意之一)。但事实表明,即便这样的生意也没带来利润,因为船上的奴隶死亡率非常高。

然而,南海公司的董事深谙在公众面前树立形象的艺术。他们在伦敦租下一座令人赞叹的豪华房子,在董事会会议室里摆上30把黑色的西班牙加套座椅,山毛榉材质的骨架和镀金铆钉使座椅看上去端庄气派,不过坐上去可不舒服。与此同时,墨西哥韦拉克鲁斯(Vera Cruz)急需的一船羊毛却被送到西班牙的卡塔赫纳(Cartagena),因乏人问津都烂在码头上。此后数年里,虽然作为“红利”而发放的股票股利带来了股票稀释的影响,并且英国与西班牙的交战导致了贸易机会暂时减少,但南海公司的股价仍能维持不跌,甚至还温和上涨。约翰·卡斯维尔(John Carswell)写过一本精彩史书——《南海泡沫》( The South Sea Bubble ),他在书中对南海公司的一位董事和主要发起人约翰·布伦特(John Blunt)做了描述:“他继续过着这样的生活,左手拿着招股说明书,右手捧着祈祷书,从不让右手知道左手的所作所为。”

在英吉利海峡对岸,一位名叫约翰·劳(John Law)的英国流亡人士组织成立另一家股份公司。此人的宏大人生目标是用国家支持、地区代理机构网控制的流通全国的纸质货币取代金属货币,并创造更多的流动性。(比特币发起人正沿袭着历史悠久的传统。)为了推动目标实现,他收购一家名叫密西西比公司(Mississippi Company)的濒临破产企业,接着又将密西西比公司建成一家集团企业(conglomerate),该集团企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股份公司之一。

密西西比公司吸引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投机者,也引来了他们的资金。“百万富翁”一词正是此时被创造出来的,这也难怪,因为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仅仅两年之内便从100法郎涨到2000法郎(虽然股价如此疯涨并没有任何合理的原因)。曾经有一个时期,这家法国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膨胀到总市值超过全国金银价值总和的80倍。

与此同时,在英吉利海峡的这一边,沙文主义开始在英国的某些豪宅名邸之中潜滋暗长。为什么所有的钱就该源源不断地流向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英格兰应拿什么予以反击?答案便是南海公司。该公司的前景正开始显得稍有好转,尤其是1719年12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该消息称与西班牙的战事行将结束,因而往来南美洲的贸易通道终将畅通无阻。据说,墨西哥人正在等待机会开挖自己的金矿,以换取充足的英国棉花和羊毛制品。这正是自由企业制度的最佳表现时机。

1720年,南海公司那帮贪得无厌的董事决定充分利用自己的声誉,主动提出为金额达3100万英镑的全部政府债务提供融资。这实在是大胆之举,不过公众喜欢。与此有关的一项议案正式提交议会讨论时,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30英镑涨到300英镑。

作为酬谢,形形色色促成议案通过的朋友和支持者都免费获得一定数量的股票奖励,当股价上涨时,股票可“回售”给公司,个人便能将利润收入囊中。在获得奖励的人当中,就有乔治一世的情妇,以及该情妇的个个都与国王长相惊人相似的“侄女”。

1720年4月12日,即议案立法通过五天后,南海公司以每股300英镑的价格发行新股。新股认购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首付60英镑,余下部分8次付清,非常轻松。即使国王本人也无法抗拒诱惑,认购了总价达10万英镑的股票。其他投资者蜂拥而至抢购股票,甚至有人为此大打出手。为了缓解大众对股票的渴求,南海公司董事会宣布增发新股,这次发行价是每股400英镑。但是,大众饥饿难耐,贪得无厌。不出一个月,股价涨到550英镑,而且仍在上涨。6月15日,又一次增发新股的方案出台了,这次付款方式更加轻松:首付10%,并且一年之内不用另行支付。股价直抵800英镑。上议院半数议员和下议院过半数议员签署通过该方案。最后,股价飙升至1000英镑,投机热潮达到巅峰。

即便是南海公司也不能满足所有那些想把他们的钱花掉的傻瓜的需求。投资者寻找其他新的风险项目,希望一开始便能参与其中。正如今天的投机者寻找下一个谷歌一样,18世纪初的英格兰投机者寻找的是下一个南海公司。公司发起人顺势而为,组织并向市场推出大量的新股发行,满足大众贪得无厌的投机渴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新的融资计划不断提出——从大量进口西班牙公驴(虽然英国已有充足的供给)到变咸水为淡水,新颖独特的、荒诞不经的融资计划应有尽有。同时,募集资金的用途也日益含有某种欺诈成分,譬如用锯屑制造板材。近100个不同的融资项目推向市场,一个比一个铺张浪费,一个比一个具有欺骗性,但每一个又都给人可获得巨大收益的希望。很快,这些新发项目便赢得了“泡沫”之名,一个人们能想出的再恰当不过的别名。

公众似乎照单全收,发行什么新股便买什么新股。这一时期,新设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可谓五花八门:建造抵御海盗的船舶,促进英国马匹繁殖,从事人类毛发交易,为私生子建立医院,从铅中提取银,从黄瓜中提取阳光,甚至还生产永动机。

然而,最佳创意奖最应授予一位佚名人士。此人发起设立了一家公司,“该公司从事一项极具优势的事业,但无人知道是什么事业”。招股说明书承诺的回报闻所未闻。早晨9点钟,认购股票的名册一打开,一群群来自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人们争相抢购股票,差点儿挤破了大门。不到5个小时,就有1000位投资者掏钱认购了该公司的股票。这位发起人还算不贪,立即关门大吉,动身前往欧洲大陆。从此,他人间蒸发,杳无音信。

这些泡沫公司的投资者并非都相信自己所认购公司的发行方案切实可行。人们“心知肚明”,不至于那么轻信。然而,他们信奉“博傻”理论——相信价格总会上涨,买家总会找到,自己总会赚钱。因此,多数投资者认为自己的行为最理性,他们期待着“在上市交易后”,也就是在股票首次发行后的交易市场上卖出股票,获利了结。

老天爷要毁灭谁,必先将其嘲弄一番。“南海”扑克牌的发行,表明投机热潮已趋近尾声。每张牌上都印有一家泡沫公司的讽刺漫画,画下还有一段贴切的韵文。其中一张牌上画的是帕克机器公司。据说,这家公司生产的机器既能发射圆形和方形加农炮弹,又能发射子弹。帕克公司声称它制造的机器将为战争艺术带来革命性变化。黑桃8上的文字这样描述了帕克机器公司:

稀世发明所要毁灭的人群,

乃同胞愚人,非异国敌人。

无惧可恶机器,吾之友朋,

谁若遭殃,唯因持其股份。

很多泡沫一个个被刺破时,并未挫伤人们的投机热情,然而,随着南海公司在8月被刺破一个不可修复的小孔,滔天洪水也就滚滚而来。这个小孔是由南海公司的董事和高管亲手刺破的。他们意识到市场上的股价与公司的实际前景之间已无任何关联,便在当年夏天将手中的股票抛售一空。

消息泄露之后,股价应声下挫。很快,股价便如开闸之水,激流直下,恐慌占据了市场。图2-1显示了南海公司股价蔚为壮观的涨跌景象。政府官员徒劳地做着恢复市场信心的努力,大众信心全面崩溃的局面几乎无可挽回。与此情形相似的是,当大众认识到纸币过量发行不会创造实际财富而只会造成通货膨胀之时,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也跌得只剩下可怜的一点点。在南海泡沫中损失惨重的人包括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他惊呼道:“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却算不出人们的疯狂程度。”这就是空中楼阁。

图2-1 英国南海公司股票价格(1717~1722年)

资料来源:Larry Neal, The Rise of Financial Capit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为了保护公众将来免受伤害,英国国会通过《泡沫法案》,禁止公司发行任何股票凭证。在此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到1825年该法案废除,英国市场上的股票凭证相对较少。 CCj328jwrsiLfopvt5QXAVNDdHIrckN4ssmftUE2c+P4YvreRa32WcFnJ53Y0w6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