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的乐趣,在于对真知的追求

子曰:“朝 闻道 ,夕死可矣!”

注释:

① 朝(zhāo):早晨。

② 道:道理,指真理。

孔子说,早上听到了关于世界的真理,哪怕晚上就死都可以。

这句话很有力量,它所表达的其实是我们如何看待沉重的肉身。沉重的肉身并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道才是。我们最终所要追求的不是把自己的身体养得特别好,而是跟宇宙的联结。我们要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核心目的。

孔子说:只要你让我追求道,我抛弃这个身体都可以。这有点像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晚年一直在研究宇宙公式,他在践行“朝闻道,夕死可矣”,他希望自己在死之前,能把世界运作的规律用一个类似于 E = mc 2 的公式表达出来。如果能做到,他就满足了。

很可惜,在目前看来,所有的真理都只能让我们无限接近,我们很难真的做到“闻道”,人们也不必因此放弃自己的肉身。

既然如此,在当代社会,追求道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每个人怎么追求道呢?

孔子还说过,“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的钱够不够用,受困于目前的经济水平,就应该在内心想想这句话——“君子忧道不忧贫”。你不用担心自己穷不穷,你要担心的是自己生活得是否合乎道。

“君子谋道不谋食”,这句话提醒我们不必每天逼迫自己去赚更多的钱。你每天应该想的是怎样去追寻道,怎样努力地去做一些正确的事。

道是什么?

道有大道,也有小道。什么是小道?比如修自行车这件事情很小,但也有它的规律。我小时候学过修自行车,一开始手笨得要命,但后来熟练了就发现很轻松,所有的零件都能够顺畅自如地拆卸、安装。

大道可以大到什么程度呢?荀(xún)子说“天行有常”,整个宇宙的运行过程,如果没有道,一切将多么混乱,正因为找到了道,宇宙便能够自然、和谐地运行。

一个国家、一所学校、一座城市、一个家庭……抑或是你自己的一点技能,万事万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道。

对同学们来说,“闻道”可以是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不断磨炼自己,将来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虽然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积累知识,但只要我们一直努力,就能成长为符合自己期待的人。

韩愈在《师说》里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按照他的说法,我们要经常“闻道”,但再套用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那人生岂不是马上就到头了?

当然不是。道有大有小,谁都不可能全部掌握。比如,你可以在一个学科上掌握一点,在另一个学科上再掌握一点,不断地扩充自己闻道的范畴。

这句话与当下一些流行的价值观形成了对照。比如“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有人觉得只有中彩票,或者家里拆迁得了大笔钱,才能开心起来。但实际上那种开心最多持续不到一个星期。你很快会发现,比自己有钱的人多的是,你得到的这笔钱很快就会被花掉,这样一想,你的幸福感又降低了。

与这种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才是同学们应该追求的人生“大道”!

我们总是将幸福寄托于外物,以为改善了外在的物质条件,就能够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是痴心妄想。从外界获取的幸福感,永远是稍纵即逝的,是不可能持久的。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发自内心地喜悦,你就要抱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态度。

如果暂时还没有到这个境界,那就先装作到了这个境界。就像有的同学不够自信,就装作很自信,鼓励自己参加演讲比赛、组织班级活动等等,用行动去获得自信,慢慢地由外而内地改变自己的心态。

即便我们暂时做不到“闻道”,但若以追求道为目标,也比那些标榜自己只喜欢追求富裕生活和享乐的人要好。与之相比,向往“朝闻道,夕死可矣”有意义得多,这是一个修炼的方向,有了这个目标,我们才能让自己的行为趋向于道。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碰到许多考验,但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方向是对的。就像孔子一样:他心中追求道,做任何事都乐在其中;他一辈子不得志,却一辈子乐天知命。

也许我们现在离孔子的境界还差得极远,但没关系,当你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好的,哪怕你只是装出来的向往“闻道”,至少你心中还有对真理的敬畏,你就会离它越来越近。

最遗憾的是方向错了。方向一错,使再大的劲都没用,哪怕得到的再多,也不会感觉平静、喜乐。

本节打卡小知识

·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都在坚持对真理的追求,他的理想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普及教育: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普通人,并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

倡导德政: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他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克己复礼,追求道德:孔子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è)”“躬(gōng)自厚而薄(bó)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9EIKHEh+utplhG+RhIDGM9D0+Vwp+wJSEruI8A4PWaDoaVby8EYlKgHOQ0/ZI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