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给青少年的信

为什么我建议每个青少年都要读《论语》

《论语》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现代社会的我们,还有必要读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跟你聊一聊我和《论语》的故事。

大学期间,我的内心时常焦躁不安,带着少年特有的骄傲和敏感,既希望展现自我,又因不得其法而患得患失。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苦恼是看到别人的名字都纷纷登上了海报。当时的大学里有海报墙,今天谁评上了“三好学生”,明天谁办了一个协会,后天谁得了个奖……有很多名字,只是没有我的。

我很失落。

只是名字没有出现在墙上,在今天看来,这件事情轻如鸿毛,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墙上的海报连接着我大脑中的情绪按钮,一种无法展现自我价值的落寞感环绕着我。

某个下午,我在图书馆里翻书,无意间翻开了南怀瑾先生写的《论语别裁》,一读便入了迷。

其实,在中学时期我就学过《论语》,但那时只读了课本里收录的几篇。印象里,孔子真是喜欢骂人啊,和不苟言笑的“教导主任”一个样。我就这样断章取义地以小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以嘻嘻哈哈的态度,毫无敬畏心地接受了《论语》最初的教育。

在大学里,我终于有充裕的阅读时间了。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的解读洒脱有趣,激发了我对《论语》的兴趣,我决定把和《论语》相关的书都好好读一读。待我真正静下心来阅读时,我发现《论语》几乎能够解决生活中所有的烦恼。

当我为自己的名字没有登上海报墙而感到苦闷时,孔夫子这样劝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大意是:不要担心自己不被别人知道,你要担心的是你的能力够不够。

看到了这句话,我立刻受到触动——“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我,我要担心的是我的能力怎么样,是不是实至名归地应该被人写在海报上。”想通之后,那种患得患失之感也随之湮灭了。

毕业后,我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感受到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那种焦虑与学生时期的焦虑完全不同,它关乎每一顿饭、每一个月的房贷,关乎领导的每一个眼神,也关乎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在焦灼和茫然之下,我重读了《论语》。孔子的话,让我瞬间安静了下来,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以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被这几句话击中了,原来我的痛苦和担忧,孔子也有过!这并不是我一人独有的痛苦,而是千百年来每个人都会有的痛苦。这种被理解的感觉太美好了,我和我的祖先用这样的方式连通了,我确信我体内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迄今为止,我认真研读《论语》超过二十年,感到《论语》真是常读常新,一次次让陷入困境的我豁然开朗。

以上只是我和《论语》的故事片段,它对我的影响远不止这么多。这些年,我也经常劝身边的朋友、书友多读一读《论语》,我希望它可以触动更多人。

我发现,很多人一开始是拒绝读《论语》的。他们的拒绝,往往缘于对孔子的误解。

提到孔子,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博学而严肃,现实生活中的说教已然太多,我们实在不愿意再被两千多年前的这么一个古板的老先生去教育。但当你真正读了《论语》之后,会发现他是个多么可爱的“老头儿”啊!他是那么睿智,那么幽默,那么亲切。

他一点都不古板,他非常懂得权变;他是个吃货,有点挑食,肉切得不漂亮不吃,菜的口感不好也不吃;他讲究生活情趣,很有格调,爱读诗,听到喜欢的音乐,沉浸其中,三月不知肉味;他爱喝点小酒,但是从来不多喝;对于君王,他发自内心地尊敬,谨言慎行,不逾矩;对于贫苦百姓,他发自内心地同情;对于学生,他总能看到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谆谆引导;对于好友,他体贴入微,让人如沐春风。

他是一名学识渊博的老师、一位深谙人情世故的长者,也是一位善良敦厚的朋友。

我们也没必要把孔子当作人生偶像,无须将他拔高到圣人的位置——当然,他本人也拒绝承认自己是圣人,但我们真的应该去了解真实的孔子,去读一读《论语》。

作为中国的青少年,如果你不能够全面了解《论语》,将是一件憾事,因为你不知道你性格的底色是怎么来的,你不知道周围的人是怎样思考问题的,你不知道外界运转的规则是如何形成的。

学习《论语》,应该是件快乐的事

很多人在读《论语》时,只是参照网上的白话文解释,把它的译文读一遍就作罢,以为自己懂了,但忽视了它最为珍贵的内核。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能起指导作用,它的诸多道理,已经被大量的现代科学理论所验证。但前提是,我们不能只了解简单的、浅白的释义;它不能只被写在教材和试卷里,它应该被用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只有被运用的学问,才是“活”的学问。今天这个时代发生了巨变,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借由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要读的《论语》,是跟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关的《论语》。

有很多人让孩子学《论语》纯粹是为了备考,因为我们的语文试卷里多次出现与《论语》相关的题目。

我不建议将“备考”作为学习《论语》的初衷,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读《论语》,那正好和《论语》的精神相违背了。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对高分的过度追求,本质上是对利益的斤斤计较,如果以此作为学习《论语》的动机,会限制我们的眼界。

在今天,《论语》最重要的意义是激发大家的责任感和好奇心,这种责任感和好奇心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相比起来,考试成绩这点事实在是微不足道。

在上中学的时候,你觉得成绩比天都大,简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等你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人在乎你曾经在学校考了多少分。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走多远,取得怎样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他的内在动力是否强大。

在孔子的时代,没有这样或那样的考试,但学生们没有因此而停止求知,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责任感和好奇心,他们体会到了纯粹求知的快乐。古代的儒者秉持着一个观念,叫“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哪怕有一件事你不知道,你都要赶紧去把它搞明白,因为这是作为一个读书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在“樊登读书”分享过一本书,叫作《解惑》。这本书中提出了发散性问题和汇聚性问题的概念。

我们在上学时期,学的往往是解决汇聚性问题的方法,把一个复杂问题拆解为多个固定的步骤,然后一步一步来解决。当我们步入社会时,会发现大多数令人烦恼的问题并非简单的汇聚性问题,而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发散性问题。比如,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应该如何利用时间,人的性格是应该更刚强还是应该更柔软……这些问题我们都无法机械地拆解为标准化的步骤,也无法量化。

发散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取决于这个问题本身,而是来自个人修为。如同我们读一些经典的好书,在阅读前,也许我们并不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但当你真正沉浸式地读完以后,你才能感受到它给你带来的变化——你的思维方式、你的审美情趣、你的眼界、你的认知能力可能都提升了。

别人无论多么细致地跟你描述它的功能、它的影响力,你都感受不到,只有在你读透、学会的那一瞬间,你才会立刻感受到它的美好。

你并没有提前去设定目标,但这本书带你驶向了更加开阔的精神原野。你的人生境界提升了,那些让你烦恼、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这才是解决发散性问题的方法。

《论语》能够很好地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帮助我们解决各类发散性问题。《论语》所解决的问题,大到政治文化、管理之道,小到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如何洞察人性、如何掌握学习之法——这些都是发散性问题。我特别希望大家在读《论语》的时候,不是将它当作学习的负担,而是带着“发散性思维”去理解它,使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的、美好的、能够让精神变得更加开阔的过程。

学习本应是一件快乐的事,要脱离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孔子提倡“君子不器”,意思是我们不能只学习单一的、指标化的硬性技能。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成为一个完整的、灵魂丰满的、可以全方位发展的人。我们要作为人而存在,而不是作为某个工具存在。

有的人阅读和学习,只看即时性的收获——能不能快速提分,能不能精准押题,能不能当成作文素材。从短期来看,似乎很划算,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态度是非常局限的。他看不到这个世界运行的最根本的动力源于热爱,源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以学习和探索为乐,这正是《论语》的核心精神,希望它也能够成为我们在阅读《论语》时的精神动力。

《论语》是一本关于学习的书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论语》,我曾出版过两部《樊登讲论语》,用近百万字篇幅为《论语》做了逐句拆解。自出版到如今,收到了大量读者的反馈。

有较亲近的朋友跟我说:“我从未感到《论语》离我们这么近,《樊登讲论语》比其他书厚得多,但并不难读,它太适合放在床头了,随手翻开就能读进去。”也有不认识的读者留言:“我先自己读。我读完后,又开始一篇篇地讲给孩子听。”

这些都是正面的反馈,令人欣喜。

但也有读者建议说,《樊登讲论语》两册加起来约一千页,实在太厚了,放在孩子的书包里也太沉了。其中的许多道理,对孩子而言始终太深邃;许多案例,离孩子的生活也太远。

以往我执着于逐字逐句地解读,生怕遗漏某个知识点,生怕错过某个道理,但我蓦然发觉,《论语》的分量如此之重,近一万六千字的篇幅,字字珠玑,以我之笔力,很难说真正写透了。也许,我只需为大家打开一扇通往《论语》的小门,如果大家能够由此窥见《论语》智慧的一鳞半爪,足矣。

尤其对于各位青少年读者,我希望让《论语》读起来更轻松一些。于是,有了《论语》“青少版”系列书。

我仅从青少年最关心的几个层面出发,将《论语》“青少版”划分为四大主题:学习、交友、性格、生活。这四个主题,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几个方面。

《论语》是一本关于学习的书,学习是它的核心宗旨。学习的内容当然不局限于知识,交友、性格、生活都是学习的不同维度,这也印证了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的道——贯彻在交友中,是交友之道;贯彻在生活中,是生活之道;贯彻在性格养成中,即为性格养成之道。

在此,也想给你布置一个功课:读完《论语》后,希望你可以将它凝练成一两句话,使之成为你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你,将它融入你的生活。

最后,感谢《孔子传》的作者鲍鹏山老师。鲍老师在《孔子传》中对孔子的生平、孔子所在时代各国的形势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当我提出想要引用书中的孔子生平年表和孔子时代各国形势图作为本书的附录时,他毫不迟疑地应允了。这两个附录,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加轻松、透彻地理解《论语》,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遥远的时代里,一位智者与行者的魅力。

樊登
2022年5月于北京 Z3xku79ioEo/m7mByllW+rizdec8jXEjokhDEN9QJsHHNheT8wl7mc4+t2QClU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