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影响排行的变量(二):父母的排行、严苛的父母、父母的价值观、再婚家庭

在改变排行规律的过程中,父母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讨论的排行的变量都是跟孩子有关的因素——年龄差距、性别、身体或心理的差异、多胞胎、死亡和收养。父母也是变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这一章中我们会详细探讨一下父母的排行、严苛的父母、父母的价值观以及再婚家庭这几个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每一个孩子的有力变量,对老大或独生子女来说更是这样。

父母的排行

爸爸或妈妈的排行又是怎样影响孩子的呢?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恐怕是,爸爸和妈妈总愿意把排行跟自己一样的孩子划入自己这一方,他们不是给这些孩子很大压力就是溺爱偏袒他们。

给你讲讲下面的故事吧。20世纪70年代,我在亚利桑那大学当客座教授,那时候带过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一个毕业班。一天上午,我领着班里200个学生做了一个“家庭群体演示”,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职教师或辅导员。我请了一个母亲、一个父亲和三个孩子,在学生们面前和他们一家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谈话。

当那家人走后,我问了一些问题。虽然大部分来上课的人都是新手,却都是从事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我很期待他们会有不同的意见,但他们大多数会说:“你好像对那个最小的孩子,4岁的小女孩格外关注,问了她很多问题。”

我立即回答:“是啊,她很可爱,不是吗?”接着我马上想到,我当然会觉得她可爱!谁让我也是家里的老小呢!不管是上学期间还是毕业之后,我一直都把“哗众取宠”当成自己的特点。

再看看我家头三个孩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让我觉得最滑稽搞笑的自然是小儿子小凯文。在霍莉13岁、克丽丝11岁的时候,她们经常跑来向我告状,抱怨凯文如何如何烦人,我会说:“女儿啊,要知道凯文是家里的老小,小弟弟都是这么跟姐姐们相处的。”我在凯文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总是不自觉地偏向他。

有个严苛的父母日子真难熬

就说我吧,家人从来都因为我是老小,而不怎么管束我。小时候,我仗着自己是老小,缠着哥哥姐姐跟我玩。但我必须澄清一点,不是所有的家庭都会纵容孩子,特别是,如果爸爸妈妈两个人都是老大,对孩子的态度可能会比较强硬,我敢保证他们会是我所说的“严苛的父母”。他们不但不会纵容第一个孩子,相反可能会对他或她十分严厉,因为他们对人对事一向有着严格的标准,就算当父母也不例外。让我们接着来看下面的例子,你就明白我是什么意思了。

谁在这个家里最受宠?显然不可能是老大,原因至少有两点:第一,她出生时,她的爸妈也是初为人父母,没有什么经验;第二,她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两个挑剔的完美主义者尽收眼底。

最受宠的可能是二女儿,因为她的大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为她挡住了一部分“刀光剑影”,两个完美主义爸妈的能量已经在老大身上消耗了一部分,没有最初那么强大了。但是,第三个女孩,家里的老小又该怎么解释呢?她能发挥她的魅力迷住周围的人吗?这事可不好说,家长通常会比较偏爱和自己一个排行的孩子。不过身为牙医的“老大”丈夫和身为家长会会长的“老大”妻子很可能不会偏爱那些早熟或世故的孩子。

一个家庭会变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个人魅力以及他们的教育方式。 那么现在你很清楚我希望你怎样做了吧?如果父母是家里的独裁者,他们可能对老大要求过于严厉甚至不合情理,这样做往往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老大不仅不会成为学校里的佼佼者,反而会变成反叛者,打乱他们成为“完美父母”的计划。

几乎每周都有家长打电话到我们的节目组来,向我们抱怨他们家的老大在学校里的表现糟糕透了。我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通常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我将在后面章节中讨论有关专制教育方式的问题,顺便看一下寓教于乐的宽容型父母与习惯用现实法则和公平合理方式教育子女的权威型父母的区别,然后寻找一个折中之道。

G家庭向我们展示了教育方式会对子女产生怎样的影响。

关键是看一下爸爸对待10岁女儿的方式和妈妈对待8岁儿子的方式是怎样的。还有一点所有家庭都应该注意,就是交叉性别的亲子关系,也就是妈妈与儿子、爸爸与女儿的关系。如果妈妈太过关注10岁的女儿而忽视了8岁的儿子,毫无疑问男孩和他姐姐会有很大反差。很可能他会取代姐姐的老大之位,变得比较好斗,随时准备保护自己的地盘。

但如果妈妈更加重视小儿子,他的性格就更像个老小,爱玩爱闹,富有爱心,也许还会更体贴女性。如果母子关系呈良性发展,这说明妈妈是一个和蔼可亲、温柔善良的人,而且从不对儿子说什么无聊的废话,那么男孩长大后就会尊重、感激女性,能够和女性和谐相处。几乎可以肯定,他能够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

但假设父亲眼光十分挑剔,对孩子的要求极为严格和苛刻,他的大女儿极有可能扛不住压力,从此“一蹶不振”,小儿子则临危受命,成为真正的老大。如果父亲吹毛求疵、过于严格,大女儿常常会在重压之下,勉强自己做到最好,不能良性发展。当她长大结婚后,她的丈夫就要为此埋单。

父母的价值观对排行的影响

另一个对排行影响最为深刻的变量就是父母的价值观,它几乎凌驾于其他任何因素之上。福特和克莱斯勒声名显赫的李·艾柯卡(Lee Iacocc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艾柯卡是家里的老二,有一个长他2岁的姐姐戴尔玛。要想更好地了解他,你首先要了解他父母的价值观。艾柯卡的父母是意大利移民,他们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始终向儿女灌输“尽你最大的努力”这一信念。

艾柯卡是家里的老小,同时也是长子,肩负着家中所有人的希望,特别是来自父亲的期望,这些期望激励着他不断前行。例如,高中毕业时,艾柯卡在900多名毕业生中排名第12,听听他父亲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你没获得第一?”艾柯卡在他的回忆录里说:“倘若只听他那么说,你还以为我没有及格呢!” 1

听了这个小故事,你也许会担心父亲过高的期望会把他儿子逼疯,但幸运的是,艾柯卡和父亲关系很亲密。艾柯卡回忆道:

我喜欢让他高兴,他总是为我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如果我赢得了学校拼写比赛的冠军,他就能得意上好一阵。后来,我每次一升职就马上打电话告诉他,他总是先跑出去跟他所有的朋友炫耀一番……1970年,我被任命为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我不知道我俩谁更高兴一些。 2

之后,艾柯卡又被福特解雇了,不过他很快计划着东山再起。多亏了他的父母,特别是他的父亲给他灌输的价值观,让他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适应能力和钢铁般的意志。艾柯卡有着担任CEO的素质和能力,积极进取,决断果敢,为人坦率,富有爱心,灵活善变,有幽默感,总是一语中的。身为宾夕法尼亚州艾伦镇一个温馨的意大利移民家里的长子,家庭对他这些优点的养成起了重要作用。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对你的影响深远,即使很多年后你认为自己已经摆脱了“成长的印记”,它还是会时不时地跳出来“提醒”你一下。

让我们再来看看名帅卢特·奥尔森(Lute Olson)的例子。卢特是史上能力最强,也是最为成功的大学篮球教练之一,1997年他带领亚利桑那大学野猫队获得了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冠军。

1984年卢特一来到亚利桑那大学,他那整洁的衣着和一头永远不会过时的美丽白色卷发立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事实上,球迷也许还记得1997年卢特带领球队赢得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那一时刻,他的队员们在电视上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把他那一头白发弄得乱七八糟!据我所知,这是第一次有人看见他头发乱糟糟的样子,包括他的妻子。)

看到这种情形,很多人会猜测卢特一定排行老大,还是个完美主义者。不过,虽然卢特可能看起来像是老大或独生子,可实际上他是家里的老小,上头有三个哥哥。

由于我是一个狂热的野猫队球迷,甚至还有幸给他们当过心理顾问,因此我不仅认识卢特,还了解到他为什么和我们这群老小一点都不一样。原来,他远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父母就有着把所有东西都整理好的习惯,他这种自律的生活方式就源自他们。卢特在一个农场长大,在那里如果你干不好活说什么也白搭。正如卢特回忆时所说:“每个人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3

再婚家庭对排行的影响

当爸爸妈妈变成了继父继母会怎么样呢?或者可以换个问法,由于离婚或丧偶父母再婚,重组的家庭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可能发生的变化多如牛毛!再婚家庭这个变量可以把排行(和家庭)弄得乱七八糟。这些年来我经常对打算再婚的人说:“爱情很少可以再来一次。”这并不是愤世嫉俗。身为咨询师我不能主观臆断,但是我可以拿事实来说话,对再婚家庭的调查数据将是压倒性的证据。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离婚率徘徊在50%左右,那些名存实亡、正准备离婚的家庭也计算在内。但是,把一个离了婚的妈妈和离了婚的爸爸以及双方的孩子放在一个家庭里,离婚的可能性岂不是更大?60%的第二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

每天有1 300对再婚夫妻离婚——这仅仅是美国的统计数字。根据美国再婚家庭协会的数据,现在结婚的人有40%都是再婚。如果再婚率以这个水平维持下去,那么全美35%的孩子在他们成年之前都生活在再婚家庭里。到了2 000年,不满18岁的孩子之中,每6个就有一个是继子女。 4

我在主持一档面向家长的知名节目时经常引用一个公式:E-R= D(期望-现实=幻灭)。这个简单的公式可以适用于家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但是另一个我不太常用的公式对再婚家庭更加适用:N×R=C(天真×现实=混乱)。

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离婚女人嫁给同样有两个孩子的离婚父亲,所产生的问题简直无法想象。在没有一点准备的情况下,草率地进入下一次婚姻,跟从悬崖上跳下来差不多。就算你再有钱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5 不仅是物质条件的问题,还有时间、精力和耐心。这里有一个老笑话,形容再婚家庭再贴切不过了:

问:什么东西是绿色的,并且每小时跑100公里?

答:一只搅拌器里的青蛙。

把再婚家庭比喻成把青蛙放进搅拌器里一点都不过分,原因之一就是它把孩子们的排行顺序给打乱了。有一个女人再婚后有了五个孩子,而不只是她原来的两个孩子,她告诉我:“在再婚之前我们做了好几个月的心理辅导,但婚后产生的问题还是让我们应接不暇。除非你跟那个人朝夕相对,你的孩子和他的孩子共处一个屋檐下,否则你根本无法知道前面有什么正等着你。”

真相往往是残酷的,这个女人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要在一个家里同时处理老大、中间孩子以及老小的问题,是够麻烦的。但是,真要让两个家庭像电视剧《布雷迪家庭》( Brady Bunch )或《八个刚刚好》( Eight Is Enough )那样生活在一起,不仅庞杂而且混乱。

而谈到《布雷迪家庭》和《八个刚刚好》这些广受欢迎的电视剧,编剧们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假象——好像所有危机和问题总能很轻松地得到完美解决,然后大家继续过着“重组后的快乐日子”。事实上,再婚家庭里的人不仅“只是住在一起”,他们还会产生矛盾。

我经常告诉打算再婚的人,“再婚往往只是再次昏头罢了”。不管怎样,他们总是坚持认为“我们跟别人不一样”。其中最为天真的一种想法就是,他们觉得大家会一下子爱上彼此。事实证明,他们非但没有马上爱上彼此,新组成的家庭也会很快破裂。

准备再婚的男女应首先问一问自己:“我们是真的相爱,还是仅仅出于现实需要?”两个离了婚或失去配偶的人经常会对彼此这样说:“你有两个孩子,我有一个,我们为什么不结婚呢?这对我们两个都有好处。”但真正生活在一起时,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糟了。他们都很奇怪这是为什么。

想要再次组成共同家庭的男女必须同心协力,否则会因为“相处时间太短”之类的原因而轻易再次离婚。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但很多再婚的家庭通常只能维持两年左右,就分道扬镳了。但如果再婚夫妻有了自己的孩子,婚姻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谁会认为两年的夫妻关系会比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亲子关系分量更重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套用一句老话:血浓于水,疏不间亲。

不得不说,如果再婚双方的孩子都比较小的话,他们更容易走到一起。假设两个继女年龄分别是1岁和3岁,两个继子是2岁和4岁,他们年龄尚幼,还不怎么记事,再婚双方可以和他们从小培养家人之间的感情。但是,若孩子年龄更大一些,超过了5岁,性格就基本形成了,别说让他们相亲相爱地和睦相处,别一见面就打翻天就谢天谢地了。

排行顺序不会因家庭的改变而改变

要想知道再婚家庭里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摩擦,首先要明白一点,孩子五六岁以后基本就定型了,同时排行顺序也确定了。换句话说,老大永远是老大,中间的就在中间了,依此类推。再婚家庭中的确会产生新的排行。虽然老大突然间又多出个异姓的哥哥或姐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招牌式的一丝不苟、条理分明、计划周详的完美主义者性格也会随之改变。

同样的道理,老小也不会因为在再婚家庭里变成了中间孩子就改变自己的性格。他还是喜欢炫耀自己,博取关注,即使他的父母希望他现在更有责任心一些。

因此重新组合排行顺序的关键在于:如果一个孩子在新的家庭中排行和以前不一样了,不要刻意去改变他原来的行为方式。可能他在现在的家里角色变了,责任也不一样了,但不要强迫他改变自己。千万不要忘了他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 6

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磨合,看看在新的家庭中到底会形成一个怎么样的排行“新秩序”。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如果一个再婚家庭里有好几个“老大”,会引起怎样的反应。

根据我们之前所了解到的排行知识,我们姑且把H家庭这个再婚家庭称为“绝地大作战”。为什么叫这么个怪名?因为这家的七个成员骨子里都有老大的性格特质。最明显的一个肯定是爸爸,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老大,不管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妻子的孩子要求都会极为严格苛刻。妈妈则是独生女,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性格敏感,凡事都得按自己的方式来办,这下就更有趣了。

这样的一家人肯定会剑拔弩张,谁也不肯让谁。15岁和16岁的男孩一定会争着当家里的老大。还有13岁的女孩和14岁的男孩,为了争夺老二之位,他们之间也一定火药味十足。

父母最好谨记一点,这些孩子毫无共通之处。光是看见对方的脸,就足以让他们想起伤心事了:因为父母离婚,他们不得不离开爸爸或妈妈,跟这群人住在一起。在父母再婚以前,他们就已经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了。更何况现在同住一个屋檐下。

碰到这种紧张状况,继父继母应该怎么做呢?我有一个建议,再婚家庭应该像经营一个小公司一样经营这个新家庭。我希望他们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大家坐下来讨论一下近期出现的问题。想一想自己怎样做才是对这个家最有利的。最重要的是,如果自己某些行为不当,给家里带来了麻烦,下一步要怎样改正它?

是不是一个有着众多“老大”的再婚家庭注定过不下去呢?我看未必。让我们来看下面的示意图。

这家人可能会出一些问题,但不像上一个家庭那么严重。因为最大的男孩是爸爸带来的,在新的家庭中他就像个大人一样,而且家里的老二是他的亲妹妹,只小他2岁,两人的关系自然比较好。她的排行也没有变,还是她一直以来的位置。从妈妈的方面来说,9岁的女孩肯定不会去挑战比她大得多的异姓兄姐,7岁的男孩就更加不会了,虽然他是原来家里的长子。总之,这个家庭很有长久维持下去的潜力。如果妈妈这一边4岁的小女儿能很好地发挥老小的天性,她很大程度上能够赢得异姓兄姐的喜爱,对她像亲妹妹一样。

并不是说他们一家就不会产生什么矛盾。例如,父亲这边的女儿12岁以前一直都是家中的老小,她也可能不会接受家里突然多出三个比自己小的孩子,当然这得看她爸爸以前是不是溺爱她。而妈妈那边的大女儿从记事以来就一直是家里的大姐姐,突然一下降到了中间孩子的位置,可能会很不适应。她不太可能想到跟14岁的异姓哥哥争老大之位,但如果她很要强,也许会试着挑战12岁异姓姐姐的地位,尤其是在两个女孩不得不共处一室的情况下。

再婚家庭困难重重

虽然由老大组成的再婚家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其他排行的人再婚后也会矛盾重重。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后出生的人走到一起,组成的新家庭会怎么样。

我们待会儿再提家里最年长的那对男女,虽然是一家之主,他们之间肯定也会产生摩擦。如果他们都是性格火暴的老大,那就要当心了!但是,只要他俩中间能有一个人比较宽容大度,过日子就容易多了。

我希望大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下面要提到的孩子身上。这个再婚家庭里面最令人担忧的是爸爸那边的10岁女孩。她一直夹在大姐和7岁的小弟中间,所以她总是像一个典型的中间孩子那样被人忽视。现在,突然之间多了三个人,她又被夹在中间了,其中还有两个比她大,因此她的处境更为窘迫。

妈妈那边,在整个再婚家庭中最占优势的是中间出生的女孩。在原来家庭中她一直是唯一的女孩,所以无论是对自己本身,还是面对整个生活她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是,不幸的是她可能很排斥她的两个异姓姐妹,她们之间关系会很紧张。

最奇怪的是,这个11岁的女孩也许会跟7岁的异姓弟弟关系最好。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前提条件是她跟自己的亲兄弟们相处得一直不好,从天而降的小弟弟正好可以满足她照顾人的愿望。他们俩可以结成“联盟”,和睦共处。

注意了,在这个混合家庭的最下面,有两个“小丑”的候选人(只是有这种可能性)。这两个老小从前可都是在家里出惯风头的,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现在他们不得不跟别人分享这份“荣耀”,麻烦就来了。看起来在这个家里只有一个老小的位子,所以谁会赢呢?父亲那边的7岁小儿子获胜的可能性最大,他是这几个孩子中最小的。但是,妈妈那边的8岁小儿子绝不会坐视不理。因此,父母双方需要共同努力,以确保家里的每个孩子都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也要注意父母双方的排行。爸爸是喜欢逃避的中间孩子,而妈妈小时候是家人宠爱的小公主。这意味着,爸爸性格中会有中间孩子的矛盾因子作祟。在成长过程中,尽管他可能学到一些斡旋之道,但更多时候他还是习惯于逃避问题,因为他觉得这样更省心。当孩子们发生矛盾时,他不会想着主动去调解解决,而是把这些问题丢给妈妈。而妈妈作为一个老小,从来都是别人哄她,想让她去哄别人难上加难。毫无疑问,她会更倾向于给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多的好处,而不是一碗水端平。

这下你是不是有点明白为什么再婚家庭会乱得像一锅粥了吧?倘若再婚家庭还想好好过下去,请照着我的话去做: 先处理好自己,再去管孩子。

排行只是给你一个大体轮廓

前面之所以给大家讲了那么多关于家庭方面的事,只是为了说明一点:当排行结合一定的变量,就产生了一个独特的个体。换句话说,排行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它不是说所有的老大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也不是说中间孩子都在某个方面跟别人不一样,或者老小们非得是这样或那样的。排行的全部意义就是给你一个大体的轮廓。

排行的主要变量我也给大家列出来了,根据这些你就能知道排行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起作用的。它不像那些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做实验或者电脑数据分析来得出确切的结果。某些变量,比如说年龄差距、孩子的性别,都是些主观的东西。其他变量,如父母价值观的影响又牵扯到上一代的排行问题。所有这些变量结合起来才形成一个独特的个体,他或许会有他所在排行的典型特征,或许根本看不出来。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前3章的内容,那就是, 不管出生在什么家庭,一个人这辈子会变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排行的影响。

我对变量的解释,多年以来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个别观众和读者都曾经信誓旦旦地对我说,排行理论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对现实生活一点用处也没有。时不时有听了我演讲的人对我说:“你说的排行特征跟我一点都不匹配。”尽管如此,可一旦听完我对变量的解释,再加上对个别家庭案例的分析,他们就不吱声了。

但是,业内人士的看法简直顽固得跟块石头似的。凡是跟那些纯统计数据不能百分之百吻合的东西,都会遭到这些学者无情地炮轰,声称排行理论比当街算命好不到哪去。 7

在20世纪80年代初,瑞士心理学家塞西尔·厄恩斯特(Cecile Ernst)和朱尔斯·昂斯特(Jules Angst),重新检查了2 000个排行研究项目的成果,并总结说,其中大部分项目中的很多因素都不在严格的控制之中。他们根据这份研究写成了一本书,在书的最后总结道:“……排行影响人的个性和智商,这种说法是夸大其词。” 8

我的很多同行也加入厄恩斯特和昂斯特一方,开始说什么你“有可能太高估排行的作用了”。 9 要么说“只有当家里有七个以上的孩子时,排行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 10

我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检验了排行理论,没有道理很多年之后才发现它不符合实际生活。并不是说,排行可以解释一切,但它对于我的客户来说,一直是一个帮助他们理解和理顺生活的有用工具。所以这些挑剔的批评者从来没有困扰到我。我将继续用排行理论来帮助各行各业的人。

排行理论对商人的帮助

我从商业领域得到了很多对排行理论的积极反馈。迈克尔·洛雷利(Michael Lorelli),百事公司前总裁,同时也在必胜客和Tambrands公司担任过总裁,他是我的一个忠实读者。迈克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个哥哥,经过类似角色转换的方式成为老大。当他在一次商务旅行中读到我这本书,立刻对其深信不疑。他联系到我,并邀请我给他的高层管理人员做演讲,演讲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今天,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管理顾问,迈克有时候仍然会买一些我的书送给员工或顾客。问及原因,他认为这本书很有用,他说:

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从这个方面来讲,你可以用排行对认识的人进行分类,不管是谁,客户、供应商、消费者、老板或老同事,你都可以试着找出打动他们的最好方法。

从事商业活动并不是单纯拼智商,也不是说做成几宗大生意就证明成功了,更重要的是拥有一种“软实力”,它决定着你是走向成功还是失败,知晓出生排行理论就是软实力之一。例如,它能够帮助你赢得人心,让你的团队同心协力,助你事业平稳发展。 11

我认为迈克尔·洛雷利言之有理,他把排行看作决定事业成败与否的“软实力”的一部分。这就是我经常会被邀请到IBM管理学院、威廉姆斯公司、百事可乐、必胜客和辛辛那提金融保险公司这样的商业机构做演讲的原因。我也曾经被邀请到百万圆桌会议(MDRT)和一些青年企业家组织,为那些商务精英做演讲。

我喜欢给那些满脸疲倦的副总裁和销售经理做演讲,看着他们抱着胳膊、跷着脚坐在那里,肢体语言毫不掩饰地传达出这样的信息:看看你有什么本事能站在那里?但不出几分钟,他们就把胳膊和脚放下去了,没有表情的面孔立即生动起来,因为这些高级商务人士已经明白了解自己和他人排行的重要性。

这里有一封来自布鲁斯·丁曼(Bruce Dingman)的信,我一直珍藏着,他是著名猎头公司丁曼公司的总裁。他在信中说:

自从6年前我读到了这本书,我就一直把它作为工作指南,用它来判断我所要寻找的职位上的候选人是否理想。我不会拿书中的模式套到某个人身上,我只看他的大体倾向……谢谢你在书中传授的智慧。 12

迈克尔·费纳(Michael C. Feiner),百事公司前欧洲区高级副总裁,在任职期间同样也用到了排行理论。他将排行理论用在面试中,以下是他告诉我的:

我最后一个问题通常会问:“你能不能讲讲你的个人背景,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然后,我就能顺藤摸瓜,从他们的回答中了解到大量的信息……在一个大型公司工作,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了解家庭关系是怎样塑造候选人在家庭中的位置的。 13

对排行的理论研究

我分享这些成功案例是为了说明排行理论在现实中的实际价值,不要管那些评论家说什么。但是你要知道,对于学者和研究者来说排行也同样很有趣。

十分令人高兴的是(也在意料之中),1996年一本兼具很高学术性和可读性的书出版,书中引用的绝大多数数据显示了排行理论是可信且有效的。这本书的作者弗兰克·萨洛韦(Frank Sulloway)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负责技术和社会项目的一名研究员。经过26年对出生排行的研究,萨洛韦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天生叛逆》( Born to Rebel )。

他用一种被称为“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的研究方法(本质上是用计算机把很多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对近500年的6 500多人的成长历程进行了调查分析,积累了多达100万个信息点,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参与了28项重大科学发现的3 890名科学家,以及参与法国大革命、宗教改革和美国改革运动中的活跃分子。 14

是什么让萨洛韦殚精竭虑地去完成这项工程(这一宏大工程让我这个老小想想都觉得累,更别说做了)?原来,回顾整个历史,老大一直给人保守和传统的印象,而其后出生的孩子更愿意改变现状,掀起变革。根据萨洛韦的说法,后出生的孩子比老大思想开放。他们“天生叛逆”,更愿意冒险,去触犯那些神圣的禁忌。萨洛韦关于老大以及后出生孩子的性格特点的调查结果对我来说并不新鲜,它们正好再次验证了我多年来一直持有的观点。

但是,我跟萨洛韦有一个观点不大一致,他关于兄弟之争的论断是基于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理论。兄弟姐妹使用不同的策略互相竞争,并以这种方式来保证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和生存环境。正如萨洛韦所说:“在生物进化上,不同的个性特征都是为了吸引父母在其身上进行投资,是为了顺利长大而采取的不同策略。” 15

萨洛韦的这一观点正确与否有待商榷。我个人认为,上帝创造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形象,并在每人身上盖上了印记。对我来说,排行只是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不同。我再说一遍,这不是全部的解释,但它是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种类,在世上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各不相同。

不管萨洛韦的理论对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进化的解释多么有争议,我相信他的研究成果,这对那些声称“排行理论只是骗人的把戏和毫无价值的臆测”的评论者是一个有力的反击。

厄恩斯特和昂斯特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他们认为研究因素不能完全被控制。而萨洛韦进行了2 000次研究,建立了196个排行项目,包括120 000个主体,对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控制。当萨洛韦分析这些研究时,进一步地证实了排行理论,特别是老小不守规矩,富有冒险精神,不因循守旧的特质,以及老大认真负责和追求成功的性格。 16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萨洛韦研究,了解它的优点和缺点,详见附录。 vISEooE8oKZPNrWWFdtdxfqsCdpByiDRs4k4wOqF9Rpe0HyoF3X2TDga2y+W3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