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增援行动基本获得成功,但与进攻的美军相比,蒙达地区的日军仍处于劣势。为了确保蒙达机场的安全,东南舰队决定继续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物资,1943年7月12日晚,又派出了一支新的运输编队。
奉哈尔西之命前来截击的还是安斯沃斯编队,其队伍得到加强,扩充为三艘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在科隆班加拉岛东北方向,美军夜航侦察机发现了护航的日军警戒队,共有巡洋舰一艘、驱逐舰五艘。
上回日舰数量占优,只是指挥官一开战就阵亡,使得它们没能形成应有的抱团优势。这一次想抱团也不成了,数量优势在美舰一方,加上夜航的预警,安斯沃斯对此大有胜算,他下令编队呈战斗队形向日舰驶去。
在库拉湾海战中,美军驱逐舰大多作壁上观,原因是没来得及发射鱼雷,这回大家长了记性,伴着巡洋舰“六英寸机关枪”的嘶叫,前卫的五艘驱逐舰都提前发射了鱼雷。
然而状态好的并非仅仅只有美舰,日舰也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被“提防着你的皮”之类的咒骂和恐吓给惊醒了,以往迷迷糊糊的“电子狗”一下子机灵起来,给美舰的接近报了警。
美军雷达自然比“电子狗”要强,但雷达说到底只是一种侦察手段,实战时还是要更多地依赖人的经验和素质。太平洋战争前,日军在训练等方面准备充分。在日本飞行员训练目力的课程中,有一项是大白天找星星。一般人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日本飞行员都成了找星星的能手,往往还会越找越多。每当看到一颗特殊的星星,他们会很快记住它的位置,然后把视线猛地转向九十度方向,随即又转回来,看看自己能否立即找到。
用这种极端方法,日军训练出了王牌飞行员,也训练出了一批目力极强的夜战精英,他们能达到的水平能力,是战前准备不足的美军所难以企及的。在美舰开火的前一分钟,瞭望哨就凭肉眼发现了美舰,指挥官伊崎俊二下令打开探照灯,实施鱼雷和舰炮射击,安斯沃斯预想的先发制人变成了遭遇战。
日军旗舰“神通”号轻巡洋舰因为打开了探照灯,首先成为“六英寸机关枪”的最理想标靶。在极短时间里,美舰就向其发射了两百三十发炮弹,“神通”号仅锅炉舱就被命中十弹,机舱被完全炸毁,旋即丧失航行能力。
日军的五艘驱逐舰也将发射管里的鱼雷全部射出。日军鱼雷手与瞭望哨一样,在夜战中均具备“要么不发,发必中”的高水平,美军“林德”号巡洋舰被鱼雷击中,失去战斗能力,被迫由驱逐舰护送返航。与之相比,美军鱼雷兵相对训练不足,也缺乏实战经验,前卫驱逐舰射出的鱼雷大多被浪费了。
日军驱逐舰射完鱼雷后,便高速撤出战斗。美军驱逐舰趁势向已无法航行的“神通”发射鱼雷,这是不能动的固定靶,要再射不中,就得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了。一条鱼雷击中“神通”,“神通”在猛烈的爆炸声中断为两截,很快沉入海底,包括伊崎在内的四百八十二名船员随舰沉没。
安斯沃斯以为夜战已经结束,日军已经败逃,但他想错了。
库拉湾海战中有一个细节被忽略了,那就是日军驱逐舰的去而复返。这其实是日军在夜战中的一种战术打法,即暂时撤出战斗,重新装填鱼雷后实施二次攻击。
五艘驱逐舰重返战场,并带来了满筐的鱼雷,留在战场的美舰猝不及防,一艘驱逐舰被击沉,另外两艘巡洋舰也遭到重创,经过紧急抢修,才得以返回图拉吉港。
与库拉湾海战相似,交战归交战,日军始终没有耽误卸载,一千两百名陆军和二十吨弹药被送到了岛上。因交战海域在科隆班加拉岛附近,此次夜战被称为科隆班加拉岛海战,美军在海战中已不是小挫,而是严重失利,受到重创的三艘巡洋舰中,“林德”号直至战争结束也没能完全修复,另外两艘也经过数月大修才得以重新归队。
从库拉湾海战到科隆班加拉岛海战,都是面对面真刀实枪的夜战对抗。它的结果证明,与1942年相比,虽然美国海军的夜战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要完全追上日本海军,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