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1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刘邦开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这距消灭项羽、平定天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其间有各种平衡、比较等大量筹备工作要做,一些将领还争功,刘邦为此颇费脑筋,但终于还是把方案搞了出来。
刘邦先封萧何为酂侯(酂县为今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食邑八千户。萧何为刘邦的老乡,刘邦为平民的时候,萧何当时在县衙做事,对刘邦多有接济。刘邦起事后,萧何做他的大总管,为他出谋划策。刘邦入关后,诸将争相抢着收罗金银财宝,萧何却到秦的丞相、御史府找到律令图书收藏起来。他研究一番,将天下要塞之处,户口多少,强弱如何,人民生活水平如何等告知刘邦。萧何又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使刘邦终于杀出了汉中,平定了三秦。在和项羽争雄的过程中,萧何作为丞相留守关中,苦心经营后方,源源不断地给前线输送兵力和粮草,使刘邦在一次次失败后能重新振作,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刘邦重封萧何的做法还是引起了诸多功臣的不满。他们纷纷说:“臣等披坚执锐,多者身经百余战,少者也有几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不等。萧何不曾有征战劳苦之功,只是做些舞文弄墨、写写画画的工作,没有战功,反而居于臣等之上,这是为何?”
其实对于今天的场面,刘邦也早有准备,他微笑着问诸功臣:“诸位知道狩猎的事情吗?”
这谁能不知道?他们都回答说:“知道。”
刘邦又问:“知道猎狗吗?”
诸臣又回答:“知道。”
刘邦说:“狩猎,追逐野兽的是猎狗,而发指令、做手势告知野兽行迹的是猎人。今诸位之说,以能够捕获野兽,功劳如同猎狗,至于萧何,负责发号指令,功劳如同猎人啊!而且诸位有的独自追随我,多者也不过两三个人,而萧何携宗族数十人追随我这么多年,他的功劳不能忘记呀!”
▲明 李在 张良圯上得授书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群臣闻听刘邦的这番话,不敢再多说什么。
张良是文臣,加之身体不好,没有亲自上战场领兵打仗,所以也没有战功。刘邦对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哇!你自己在原齐国选择一块三万户人家的地方,作为你的采邑吧!”
张良说:“臣始起自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北),和陛下在留县(今江苏省沛县东南的微山湖湖区内,微山岛西南已被湖水淹没)相遇,此乃上天有意把臣授予陛下。陛下采用臣的计策,幸运的是有时还能奏效,如果能把臣封到留县,臣就非常满足了,不敢拥有三万户。”
刘邦深知张良的志向,也就没有勉强,封张良为留侯。留县当时约有一千户人家。
张良的恩师黄石公曾授予张良《素书》一书,书中有言“吉莫吉于知足”“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良深深领悟其中的道理,加之身体有病,刘邦平定天下,迁都长安之后,他就极少出门,练习气功,不怎么吃饭,服用一些据称可以祛病强体的药物。张良说:“我家世代侍奉韩国,为国相,等到韩国被秦所灭,我不吝惜万贯家产,变卖后,立志要为韩国复仇。我刺杀秦王的行动,天下震动(张良曾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嬴政),今天只是动动嘴皮子,却捞得帝王师的称号,受封万户侯,这是一个平民所能达到的最高荣耀,对张良来说,这已经足够了。我希望能够抛弃人间俗事,想要像赤松子(上古神仙)那样自由遨游。”
人最难舍弃的是名利二字,张良能急流勇退,处于半隐退的状态,远离名利圈,同时也远离了是非的圈子,这是他的明哲保身之举。张良能够善终,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刘邦封陈平为户牖(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侯,食邑万户。阳武县户牖乡也是陈平的老家。陈平推辞说:“臣的功劳没有这么大。”
刘邦说:“我用先生的计谋,克敌制胜,怎么能说功劳不够呢?”
陈平说:“如果没有魏无知,我怎么能有机会见到陛下?”
刘邦点点头,说:“像你这样的,可以说是不忘本啊!”于是刘邦又封赏了魏无知。
刘邦又封曹参为平阳侯等,不再一一细表。
天下初定,刘邦的儿子们都还年幼,他一共兄弟四人,大哥已经死去,只剩他们兄弟三人,在古代算是弟兄比较少的。刘邦借鉴秦朝灭亡时没有亲王救援的教训,决定大封同姓宗族,用以镇抚天下,拱卫首府。
刘邦把原来韩信的楚国淮东淮西之地一分为二,以淮河东南五十三县为荆国,立刘贾(刘邦堂兄)为荆王,首府为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以淮西三十六城为楚国,立刘交(刘邦四弟)为楚王,首府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至于淮北之地,刘邦则收归朝廷。古楚国又称荆楚,所以这样称呼刘贾和刘交的封国。
刘邦又把云中郡(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雁门郡(治所善无县,今山西省右玉县南)和代郡(今河北省蔚县)的五十三县立为代国,封宜信侯刘喜(刘邦二哥)为代王。以胶东郡(今山东省平度市)、胶西郡(今山东省寿光市南)、临淄郡(今山东省淄博市)、济北郡(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博阳郡(今山东省泰安市)和城阳郡(今山东省莒县)的七十三个县立为齐国,封刘肥(刘邦长子,是刘邦为平民时与曹氏所生)为齐王。
韩王韩信身高八尺五寸(约1.81米),威武雄壮,刘邦把他放到中原腹地很不放心,于是以太原郡的三十一县立为韩国,把他迁到了这里,北御匈奴,首府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韩王韩信认为他的韩国处于北部边疆,匈奴数次入侵,但晋阳距离边塞比较远,请求把首府迁到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刘邦准许了。